美国摊牌,民调称80%民众敌视中国,伯恩斯对华称呼也变了

小白来说财事 2024-11-04 16:46:50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最近一则来自芝加哥的民调数据让人不得不叹息:美国民众给中国的好感度打分仅为26分,创下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分。这个分数连及格线的一半都不到,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更令人惊讶的是,超过80%的美国受访者对中国表现出极低的好感度。他们不再将中国视为单纯的贸易伙伴,而是把我们定位成了所谓的"强力竞争对手"和"挑战者"。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敌视"。

这种态度转变并非偶然。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近期在北京的一场会议上就公开表示,美中是"系统性的对手",这种关系可能会持续十年甚至更久。有意思的是,他还说美国一直试图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但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对美国来说是个"战略困境"。这话说得,怎么听都像是在甩锅。

造成当前局面的原因复杂多样,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较量。自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来,美国就像是看到了什么洪水猛兽一般。从特朗普时期挑起的贸易战,到现在对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的各种限制,美国一直在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可面对这些打压,中国非但没有倒下,反而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局面让美国既急又气,却又无可奈何。

第二个原因来自疫情期间的信息污染。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美国一些政客就开始散布不实言论,把疫情归咎于中国。即便世卫组织的调查已经证实中国只是首个报告病例的国家,这种错误认知依然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反观美国自己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至今仍拒绝接受国际调查,这种双标行为着实让人费解。

第三个因素则是地缘政治博弈。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似乎觉得自己的"世界老大"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一边要和中国做生意赚钱,一边又拼命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种"又想当婊子立牌坊"的心态,说白了就是不愿意接受一个能与之比肩的大国存在。

这种复杂的局势让美国民众陷入了一种认知困境。当他们看到油价上涨、物价飞涨时,美国政客和媒体就会把这些问题归咎于中国的"产能过剩"。殊不知,正是美国自身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些问题。

有趣的是,尽管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如此消极,但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却一直保持着相当活跃的态势。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钱是不分国界的。美国政客可以在台上高喊对抗,但在经济利益面前,他们往往又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现实情况是,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任何一方的决策都会影响全球局势。美国一些政客总是喜欢把中国塑造成"假想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剧双方的对立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美国大选即将到来,特朗普很可能重返白宫。如果这一情况成真,我们可能会看到第二轮贸易战的到来。但这次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了,这场博弈的结果恐怕会让某些人大跌眼镜。

回顾这些年的中美关系,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每当美国国内出现问题时,中国就会成为他们转移矛盾的靶子。房价太高?怪中国买房。失业率上升?怪中国抢工作。通货膨胀?怪中国产能过剩。这种甩锅思维似乎已经成为美国政客的标准操作。

但事实胜于雄辩。过去几十年,中国确实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任何抹黑都无法否认的。美国一些人总是喜欢把中国的发展描述成"威胁",却从不反思为什么自己在某些领域会落后于人。

说到底,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政客和媒体的误导。他们害怕失去"世界第一"的地位,却不愿承认这个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独霸天下。

那么你觉得:既然美国民众如此"敌视"中国,为什么美国企业却还在不断加大在华投资?为什么美国政客一边叫嚣"脱钩",一边又坚持要维持经贸往来?这种口是心非的行为,到底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还是在玩一场危险的双面游戏?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