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764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在此前发布的一篇关于药明康德的文章中,所长提到了相比同行业其独有的CRDMO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保证了药明在大环境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业绩的平稳增长,也正是这种能力,使得药明在强者恒强、大者恒大的CXO行业后来居上,不断超越位于前列、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跨国同行。
截至2023年,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已经成功挤进全球CXOTop3俱乐部,也是Top10中增速最高的(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药明康德的收入同比增长25.6%,药明生物同比增长37.7%),有CRDMO这个抓手在,所长毫不怀疑药明迟早有一天会成为全球第一大CXO。
虽然一直知道药明独创的CRDMO模式有多么厉害,但这两天听了药明康德在近期JPM大会上的演讲后,所长觉得自己还是大大低估了药明CRDMO模式到底有多强,深深觉得市场上的大家可能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药明的恐怖程度,是的,请注意所长的用词,是“恐怖”!
为什么所长会这么讲?往下看,所长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药明康德在本次JPM大会上讲了些什么。
恐怖的CRDMO一图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先来看一下药明康德这个著名的漏斗图,此次这张漏斗图进一步自我迭代增加了内部转换的信息。由图可知,截至2024Q3,在过去12个月中,药明康德小分子业务在“R”(药物发现阶段)累计向客户交付了超过45万个化合物,其中,有268个转换到了药明的D&M管线,在其整个D&M新增管线中占比达近30%(整体新增915个分子),而靠后一些的管线,似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乃至商业化阶段,从药明自己内部漏斗漏下去的是远远高于从外部获取的。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知识,药物研发越往后推进,单个分子所需的服务就越复杂多样,仅对应到CDMO的合作部分,客户给予的订单量就会不一样。比如临床前和I期,客户给予的单子可能是克级,而到了三期就会达到公斤级,商业化甚至可以达到吨级。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商业化订单的金额可能是临床前&1期的成千上万倍。
我们所熟知的新冠大单,一个单子几十上百亿人民币,就是典型的商业化订单,不过这种临床后期乃至商业化单子是极难获取的,而且不稳定。市面上很多CXO的做法都是先建产能,等产能建好了再去找客户,“你看,我有多少多少产能可以为你生产多少多少”,如果找不到,产能就会空转,但也没办法,毕竟也不能让客户等着你建产能,对于创新药来说时间是重要的参数。
但药明就不同了,截至2024Q3,药明的临床3期+商业化订单外部过来了3个,内部却转换了26个。换句话说就是,内部转换的数量远高于从外部获取的数量,甚至可以说有没有外部来的都无所谓,有当然好,没有内部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换句话说,别人都是建好了产能找客户,但药明却可以做到知道客户在哪里再去建产能,如此就可以一直保证内部的高效率运转。
下图是药明康德的在手订单情况,自2018年到2024Q3,药明康德的在手订单金额整体复合增速大概在35%,但是D&M订单的复合增速却高达55%,在在手订单总量中的占比从35%提升到了70%。根据药明康德在JMP大会上披露的数据,从2018年的数据复盘看下来,R端的订单整体增长两倍,但却带动了D&M端订单增加12倍。
这说明一个什么呢?说明哪怕外部大环境再糟糕,哪怕药明康德完全没有外部增量,只要把自己内部的分子慢慢往下做,也可以实现极其恐怖的业绩增速!
这里所长也做一个静态推算,按照数据,截至2024Q3,药明康德共有76个分子从临床前和I期转换至下一阶段,而同期有6个分子从内部转换至商业化,简单测算的话概率在7.89%,哪怕公司D&M管线再也不新添分子,这2852个临床前和I期管线最终也能为药明转换225个商业化订单,也许就能支撑其整体营收峰值在当下的基础翻一倍甚至还要多。
为啥这么说呢?
这里我们再看药明康德披露的另一个数据。从2022到2024Q3,药明的后期项目即临床三期+商业化数量整体增长了37%,但是贡献的营收却翻了一倍不止,换句话说就是,分子们贡献的营收越来越多了。
为啥会如此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分子质量越来越大、分子式越来越复杂。比如现如今很火的GLP-1药物,就是多肽类药物,分子量比起传统的小分子如阿司匹林啥的可能大了几百上千倍。越复杂,自然越难做,技术门槛就越高,成本就会越高,那么相应的服务商收入也就会越多。
所以,哪怕药明康德现在就躺了,啥也不干,不去外面撸新分子了,就做内部的存量,至少也可以再造一个药明康德出来。也正是看到药明CRDMO一体化的强悍,国内其他企业一直想抄作业,但截至目前,也尚未有任何一家企业成为药明第二,哪怕是最像的康龙,需要补足的板块也还有很多。
生物医药界的台积电关键是药明并没有躺,这里我们再看一个数据。虽然CXO后端的生产尤其商业化生产最赚钱,但是没有前端R(研发)和D(开发),M(生产)是靠不住的。因此,药明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增强R、D能力。
2020全年,药明康德向客户交付了超过23万种新化合物,到2024Q3这个数字变成了45w,复合增速高达19%。
从最源头就卡住这些分子,然后陪着这些分子、这些客户慢慢成长,一方面可以让药明永不落伍,永远知道新技术、新靶点、新分子在哪里,从而不断进化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他的业绩不断增长。
根据公司在JPM大会上披露的信息,2024年,FDA总共批准了31个小分子新药,其中药明康德生产了6个,占19%的份额。2023年全球销售额前十的小分子中,有4款由药明康德服务生产。“猎药人”杂志从1万多个候选药物中选出了2025年最具影响力的10种分子,药明康德生产了其中的7种。
似近期最为引人注目的GLP-1药物,最大的赢家其实也是药明。2024年,全球小分子和多肽类GLP-1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从62个增加到85个,增长37%;而药明康德管线内的GLP-1从13个增加到20个,增加了54%,远超行业平均增速。而且占了全球所有GLP-1药物的23.5%,甚至已经商业化的6个药物,也支持了其中1个。
目前,药明康德可以用于支持GLP-1热点领域的固相多肽产能已达4.1万升,2025年会进一步突破10万升。公司预计相关业务2024年业绩增速将超过60%,并有信心未来继续保持这一增速。
正是因为在最前端就截住了分子,所以,药明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新药的背后都站着药明。正是因为药明强大的R能力,使得其总能捕捉新分子机遇,很多时候还能发挥相当关键的“桥梁”作用。
药明康德的繁荣新周期看过《价值事务所》此前文章的朋友都清楚,这几年美元处于加息周期,致使全球投融资大环境疲软(美元成本高,大家就更愿意储蓄而非投资)、Biotech融资困难,下游的寒冷在近两年陆续传递到了上游。自2023年起,几乎所有的CXO日子都不好过,到2024年就更困难了,展望2025,像CRL已在JPM大会上表示25年将会是类似24年一样的下降。不少企业都对业务进行了收缩,裁员的、关厂的、缩减资本开支的,隔不了多久就能听到类似的消息。
但就是这样困难的大环境,对于2024全年,药明依然给出了正增长指引:剔除新冠营收2.7%-8.6%的正增长,Non-IFRS 经调整归母净利率与2023年同期维持(换句话说利润增速与营收一致)。并在问答环节表示基于在手订单的趋势以及CRDMO模式的良好表现,公司有信心2025年将比2024年表现得更好。
最重要的是,药明康德竟然还逆行业增加资本开支,而且增加得不是一般的多。根据JPM大会的说法,药明康德将继续加速全球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D&M资本支出将翻倍,当前全球范围内同时有6个site在建,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话说到这里,所长也猜到了药明一些不为市场所理解的举动的用意。近期药明康德出售了药明合联部分股票,回笼资金约20亿,大概率就是为了扩产做准备,毕竟2025D&M资本支出要翻一倍。
前文提到药明和其他同行的不同在于,药明是知道业务在哪里才会去扩产,而同行只能建好产能再找客户,所以,药明的扩产周期就与同行显得格外不同,现如今同行都在收缩,而药明却在逆势扩产,一方面显示出公司对未来的信心(看下图,公司2024的业绩其实逐季度改善也很明显),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与同行拉开差距、增强竞争力。
按照其资本支出节奏以及业绩环比改善的情况,要不了多久,大概率药明又会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周期。
继续骗,反正股市上的傻子太多。
美国一个眼神他就吓得尿裤子,股民都觉得很恐怖
三年买过两次创新药etf,每次都亏钱,真是狗屎
当然恐怖,股价也跌得很恐怖,三年跌70%,你们觉得恐怖吗?
说那么多,没几个人理解,我帮你简化一下:药明康德现在垄断了试验猴资源,全球新药开发基本都得找它。。虽然这是好事,但药明康德把南阳传统耍猴戏的艺人举报繁殖猴,这贼让人呕心。。
记不住股价下跌无敌
一受老美制裁就完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