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除,难成大事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9-22 10:40:57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大敌当前 谭全播)

公元918年,南吴大军围攻虔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赣州。

虔州刺史谭全播十分慌乱,他以为南吴既然图谋虔州,自然要派出首屈一指的名将周本来攻打,可是这趟周本还真没来,带兵来攻打虔州的,是南吴将领王祺。

不管谁来,都够喝上一壶的。

谭全播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军阀,也并非武夫,他治理虔州民生很不错,但是论打仗其实不太行,不过毕竟他善待百姓,因此虔州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王祺率兵猛攻不克,愣是没把虔州给打下来。

甚至说到什么地步,攻打虔州的进度太慢,战事太焦灼,谭全播的抵抗太过激烈,王祺在领兵攻打虔州的过程中,心力交瘁,竟然因此病逝了。

王祺没打下来,南吴也不会灰心,继续派出将领刘信攻打虔州,而且还给刘信增加了不少的兵力。

谭全播一看南吴这是要跟自己玩命啊,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吴越,闽国,南楚三国求援。

马楚唯恐天下不乱,他好从中获利,因此楚王马殷积极派兵救援,吴越和南吴是世仇,梁子结的海了去了,因此也立刻派兵支援虔州,至于闽国,江西就在闽国的上边,南吴如果拿下了江西,那么南吴势力扩大的同时,南吴和闽国之间也失去了缓冲,南吴下一个要收拾的对象,那肯定就是自己呗,因此王审知也派兵响应,这一下子就有了三路援军。

(乱世烽烟)

这三路援军,南楚和闽国是奔着虔州去支援谭全播的,而吴越军打南吴军已经打出经验来了,吴越军一寻思,如果去虔州支持谭全播,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击退南吴刘信所部,那就纯粹是帮忙了,帮完忙就走了,没什么赚头,而且南楚和闽国两路援军都在虔州,对付区区刘信那是绰绰有余,自己再去就没必要了,既然没必要了,还不如把自己这股援军派到别的地方去发挥力量,于是吴越的援军他们的战略动作不是去支援虔州,而是去偷袭南吴的城池,信州。

太史公司马迁有云: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那些最为擅长解决复杂纠纷的人,一定不会诉诸于拳头或者暴力,而是曲线化解矛盾,同样,当聪明人要去救助或者拉开争斗中的双方时,他也不会亲自参与到双方的打斗之中,而是会积极寻找两个人争斗的问题所在。

你南吴打虔州,我吴越就打你的信州,信州驻军不多,你想要保信州,就必须要从虔州撤军回防,避实就虚,这比直接在虔州守城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古人的智慧十分经典,而且长期适用,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吴越军的这一招,就叫做围魏救赵。

借鉴的是很不错,但是吴越军不是孙膑,信州的守将也不是庞涓,而是名将周本。

您要说这周本胆子是真够大的,当时信州只有数百守军,绝大多数的兵力都被派出去支援刘信攻打虔州了,南吴也想不到战争上的几方都焦灼在虔州战争上,吴越军竟然来阴的,跑来偷袭信州。

(计设空城)

几百人守城,那很难,不切实际,所以正常来讲那就应该赶紧撤了,可周本要不说是名将呢,面对吴越来势汹汹的两万大军,他一不慌乱二不投降,三不逃跑四不气馁,而是提前把城门大开,净水泼街,是黄土垫道,他本人叫上信州城里的高级官员,坐在城头,摆宴饮酒,吃吃喝喝,身后更有乐师伴奏,一帮人那是从容不迫,谈笑晏晏,简直和没事人一样。

吴越两万大军到了信州城下,本来以为是一场苦战,因为就算只有几百人,他们也早就知道周本的厉害,忌惮他的威名,可谁知信州根本就没戒严,也没修筑防御工事,反而是城门大开,随便行人百姓出入。

周本这么一整,吴越军反而还真就不敢进去了。

他毫无防备什么意思?他城门大开作何用意?这么简单咱们就入城了?

不能吧?这摆明了是有埋伏,故意勾引咱们么?咱们得到的情报是信州只有几百守军,可搞不好周本已经调来大军数万藏在城里,现在摆出这么一副姿态来,诱惑咱们轻敌冒进,进了城之后好把咱们聚而歼之。

吴越军在城下是一顿脑补,越想越后怕,越想越觉得邪乎,信州城头上的周本等人带着一帮将士们更是演技起飞,又吃又喝又玩,根本就不把城下的两万大军放在眼里,就差周本引吭高歌,唱一首《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了。

来来来,来来来,既然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何犹犹豫豫不进兵?

我左边是乐师右边是舞姬,我是一没有埋伏二没藏兵。

你们吴越将士切莫胡思乱想举棋不定,来来来,来嘛,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三国志)

那吴越军到底进城没进城呢?哎呀,他们真是被周本给糊弄了,只是往城头上放了一阵箭,然后就撤兵了。

西晋有个学者叫做郭冲,诸葛亮摆下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事情就是这个人提出来的,后来南北朝时,刘宋有个大臣叫做裴松之,他为《三国志》写注,还专门辟谣了一下,说郭冲提出的这个有关空城计的内容根本就是假的,是编造的,不具有可实施性。

裴松之不会想到,多年之后竟然真的有人复刻出了那个他认为是无稽之谈的空城计,可这个人,却不是琅琊诸葛的子孙,而是周公瑾的后人。

周郎泉下有知,也该瞑目。

吴越军如果能拿下信州,那是奇袭,可是没拿下来,那就纯属浪费时间,多此一举,更糟糕的是,闽国和南楚的援军在虔州尽管人多势众,但却并未讨到什么好处,南楚援军和闽国援军相继败退,虔州告急,很快被刘信拿下,谭全播则被俘虏。

不过,南吴朝廷感觉还是挺有人文关怀的,之前抚州的危全讽颇有善政,被南吴捉到之后,南吴就没杀他,如今的谭全播也曾造福虔州,因此南吴也没杀他,而只是将他们安置在了扬州,让他们自由生活。

危全讽和谭全播,想当年也是一方枭雄,有过属于他们自己的峥嵘岁月,危全讽因为生年不详,因此不知道他活了多久,但谭全播却是高寿,八十多岁善终,他们也许都拥有漫长的一生,可是在后人的记载中,在作者的笔下,也许一两行字,几句话,他们的人生就过去了。

于一本书来说,上一页他们英姿勃发,下一页,他们已经垂垂老矣。

历史不会记住每一个人,但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历史。

(桀骜不驯 李遇)

各地的叛乱基本平定,其实这都要仰仗权臣徐温的功劳,杨隆演说到底不过是个傀儡,也只能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君主被权臣所制,那是真没办法,杨隆演年轻,又没有军权,徐温虽然派俩人就能把杨隆演给看得死死的,可是南吴朝廷里和徐温不对付,不满徐温擅权的,那也是大有人在的,就比如镇守宣州的李遇。

我们知道,徐温是杨行密时期的南吴老将了,但他当时的身份地位算不上是第一梯队的,他能做到现在大权独揽的这个位置,一是因为张颢太蠢,二是因为他有严可求这样的顶级智囊,反正总而言之吧,徐温缺少资历,很多人就不服他。

宣州的大将李遇,也是杨行密时期的部将,他寻思咱们当年都是在吴王手底下打工的,我也不比你少啥啊,凭啥你做权臣,我做地方将领,我还得听你摆布啊?

李遇相当不服,徐温派人到宣州征召李遇入朝拜见,李遇也不去,使者劝李遇不要吃眼前亏,毕竟徐大人现在是南吴的实际统治者,你跟他作对,你这不是就有反叛之心么?到时候叫旁人说了闲话,你处境可就不好了。

使者说完,李遇怫然大怒,恨恨的说,我怎么啦?我怎么就反贼叛逆了?难道他徐温杀死先君,他这种行为不是叛逆吗?

这句话说出来,李遇其实就等于是公开展示了他的态度,他就是要反对徐温,不服从徐温的统治。

而对徐温来说,清除掉这些不服从自己的老旧军功派武人也是所必须的,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外头如此难搞的敌人我都收拾了,你一个小小的李遇在这给我捣乱,我能不弄你吗?

而且,徐温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杨行密当年遗留下的大将很多,比如刘威啊,陶雅啊,他和这些人相处的都不错,徐温对这一票人十分优待,多行恭敬,只有这个李遇,总让徐温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此人不除,我难成大事!

风暴又起,真正的权力交锋,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南唐书·卷九》

《十国春秋·卷七》

2 阅读:620
评论列表
  • 2024-09-22 11:05

    空城计不大行,如果我是进攻方,一定会派小队人马试水,会有阻挠和犹豫,想糊弄过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