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跟一位朋友交流孩子情况。几年前,女儿完成高考,根据志愿填报被根本不了解情况的“大数据统计”专业选择,几年下来跟着稀里糊涂学了一大堆理论课。问其就业前景和学习情况,朋友一片迷茫。
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对于多数家庭、多数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近二十年的学习,作为高考“套中人”,多数考生们脑子里只有学校里要求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至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以及个人专业取向,在头脑中更是一片无知,只能听天由命。
想起几年前跟从某卫星发射中心退休的一位科技工作人员的交流,特殊年代,他们那一代的从业者,没有受过什么“基础教育”,十几岁赶上了“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由于家庭出身好,被直接推荐上大学,自然没有考过什么“高考”。大学的四年时间,半天读书识字、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半天的时间从事实践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卫星发射研究岗位上。现在,他们那一代很多成为行业中的领导人物,为行业发展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谈及今天分配的很多大学生,或许航空理论真的很高,确实需要从拧螺丝做起。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直是激励万千家庭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的一句豪言壮语!可是,起跑线找对了吗?
一开始,所有学生就被安排到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文本考试的起跑线上,当别人的小孩在认真锻炼身体,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时候,我们的体育课形同虚设,孩子们在教室里背书做题;当别人的孩子在自由阅读各种科学书籍、进行各种各样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时候,学生们在严肃、认真的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当别人的孩子从小在图书馆大量阅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活技能的时候,孩子们在教室里严肃、认真的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检阅……
国际上很多知名的文学家、科学家等,在十几岁的时候往往就有一定的成果,展露出突出的个人特长。然而,“高考”大军里,十几岁的孩子摸到专业学习的要领了吗?
真正的学习从来就是专业化的,既不是门门精通,也不是一味只在教室里背书、做卷子就行,与实践脱节的知识都是伪知识。每个人从入学开始就大量的学习语文知识,然而全民读书的素养、国内人文精神是否得到了提升?语文教育又培养出多少文学大师?高考之前,根本就算不得起跑线,高考后的专业学习才是真正的站在起跑线上。
然而,高校里的专业教育,有多少是在扎实培养学科技能?又有多少只是灌输些空洞的理论学科,将应试的噩梦继续延续呢?
试问万千的徘徊在就业边缘的大学生们,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生活中,身体素质得到了多少提升,是否把学习的意义捣鼓明白了,掌握了许多过硬的生活本领呢?
如果没有,那么,比较悲剧——你从来还没有踏上人生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