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邯郸之战后的赵孝成王,活得很累,很辛苦。风雨飘摇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了,自保,他也只能自保而已。
邯郸一战,秦军虽然惨败,地盘、兵员的损失与粮草的消耗都非常大,但没有几年,他们就恢复了元气,且变得更加强大了。
这一切的关键都发生在白起死后一年,公元前256年,这一年,成都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奇迹工程,这就是都江堰。
我们通常以为秦国是在得到巴蜀之后立刻粮产爆发的(注1),其实四川虽然平原广大,牛耕发达,但境内川流众多,水患严重,尤其是从海拔五千米岷山俯冲进入四川盆地的岷江,沿途水流湍急,奔腾难驯,泥石俱下,堵塞河道,水势漫过河堤,给成都平原带来了极大的灾害,蜀郡太守李冰遂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历时十余载,终于建成了超级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平定了水患,灌溉了农田(注2),还淘尽沙石,为农田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另外李冰还“穿二江,双过成都城下,以行舟船”,将成都与长江水系建立了直接的水上交通运输联系(注3),并“识察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地,蜀地于是盛有养生之饶”。至此,成都巴蜀之地,才终于成为天府之国,从此可以源源不断的向秦国供应粮草物资与财富,秦军将领也就再不必纠结是否要屠杀俘虏以节省粮食了。
可怜四十万韩赵冤魂,如果长平之战晚发生十年,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吧。
总之,公元前256年这一年,秦国终于恢复了元气,于是再度出击,以国尉将军摎攻赵,取赵二十馀县,斩首赵军九万之众。也就是说,自长平之战以来短短数年,赵军已损失壮丁总计近六十万,这个国家还能硬撑在战国舞台上简直就是奇迹!
次年,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取周九鼎,东周朝灭亡。
赵孝成王十二年,秦国尉将军摎又大举伐魏,取吴城,并收复河东。韩桓惠王朝秦,魏亦举国听令于秦。至此,三晋联盟彻底瓦解,赵国独木难支,面对强秦的步步紧逼,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赵孝成王十三年,楚为避秦、韩、魏兵锋,被迫由陈郢再次迁都于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从此再不敢与秦一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51年,燕相栗腹以“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为由,劝说燕王喜伐赵,燕王深以为然,乃发兵六十万,战车两千乘,进犯赵西北境。
燕国本长期处于战国七雄之末,没什么存在感,然而自战国后期燕昭王伐齐大胜掠得大量财富后,燕国的国力就开始稳步增长,特别是到了燕昭王之孙燕武成王时期(公元前271年—前258年),燕国突然暴起,一口气竟打败了拥有控弦之士二十万的东胡与殷商遗民建立的箕子朝鲜(注4),遂占领辽西、辽东与朝鲜北部一带(注5),拓地两千里,从而获得了今天本溪-鞍山-盖州一带的铁矿矿脉、以及渤海北岸的海盐资源,同时收编了大量东胡骑兵,一时国力暴涨,兵力大增,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新兴霸主(注6)。在今河北省易县出土的燕下都遗址,始建于燕昭襄王末年,其总面积达到近40平方公里,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座城市,面积超过临淄和郢都两倍,近几十年来出土了精美文物多达十余万件,还发现了总面积达到三十万平方米的冶铁工厂以及大量超越时代的钢铁兵器,包括威力惊人的淬火钢剑与整体式卜字钢戟(都是战国少见而汉代才盛行全国)。另外在辽东也出土了数量惊人的古燕国铁制农具,可见燕国在战国末年实力之强,远超史书记载。
另外,在燕下都九女台第16号墓还出土了大量模仿西周、春秋青铜彝器纹样、形制的成套陶明器,包括陶鼎、陶簋、陶编钟、陶壶、陶豆等,其数量皆达到了天子的礼制(如九鼎八簋)。这种复古风潮与僭越礼制说明,作为当时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继承了西周初期诸侯谱系的姬姓诸侯国,燕王已拥有了明确的继承周室血统而统一天下的使命与野心。
在这种情况下,燕赵在北方的争霸已无可避免。公元前265年也就是赵孝成王刚即位才一年的时候,燕武成王就曾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让他率兵攻打赵国,逼得赵人将高唐、令庐、平原三座河间大城还给齐国,以与齐国结盟对付燕国,这才将燕国的霸梦掐灭。而在长平之战期间,燕国又趁乱夺了赵国北部几座城池,赵国正焦头烂额,实在也无力报复。如今到了公元前251年,赵国日子愈发难过,燕武成王的孙子燕王喜于是又开始做美梦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都是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比如苏联本来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但它在卫国战争期间损失了两千多万也就是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这就是它在冷战中败给美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就更是如此,所以燕王喜和栗腹一算账,发现论领土面积与人口数量,燕国现如今都在赵国之上,若能趁此机会一举灭赵,那燕国必将成为不逊于秦国的强大力量。若《战国策》记载属实,燕国此战的确出动了六十万兵力,那么这些年来躲在北方发展的燕国确实很强,至少不在秦楚之下。
然而燕人算错了,战争不是简单的算术题,并不是人多就一定胜的。没错,赵国这些年在对秦战争中确实损失了相当多的兵力,但剩下的都是精华,是曾硬抗住强秦的百战雄师!而燕军数量虽众,但大多是刚收编的东胡朝鲜乌合之众,而且“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吴子·料敌》),意思说燕国军人虽然勇悍,但性情实诚,不懂使用诈谋,擅长正面对决,却不懂机动作战,李牧快速灵动的作战方式正是他们的克星。
结果,廉颇李牧率赵军十万逆击六十万燕军,大败之,并斩杀燕相栗腹,俘虏燕将乐乘,然后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喜大窘,赶紧低头认错,派人求和。
赵孝成王开心哪,要是打下了燕国,那寡人可就赚大发了,赵中兴有望矣。
中兴个屁,赵国全部主力都在燕都城下,国内布防空虚,秦国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吗?
赵孝成王十七年(公元前248年),秦国尉将军摎的继任者蒙敖趁燕赵交战,大举伐赵,连拔赵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孝成王傻了。
算了算了别做什么中兴梦了,还是赶快与燕议和退兵回去守老家吧。于是,燕割让五城与赵议和,孝成王应允,就此退兵,之后又封燕国降将乐乘为武襄君,与廉颇同掌军政。至此,赵燕争霸暂告一个段落,燕国的强国梦至此破裂,被打回原形。
而赵国虽然扑灭了燕国的野心,得了五座燕城,却丢了三十七座赵城,净赔三十二座城,损失惨重。
祸不单行,就在这一年,赵国的顶梁柱平原君赵胜也去世了,孝成王悲怆欲绝,从此一病不起。
在赵孝成王病入膏肓的同时,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庄襄王、从前的那个嬴异人也病了,一年后,公元前247年五月二十六日,秦庄襄王卒,一个冉冉升起的帝星秦王嬴政,终于君临天下。
秦国的帝星日隆,赵国的天空却乌云惨淡,赵孝成王二十年(公元前246年),狼又来了,秦国尉蒙骜大举攻赵,赵故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再次沦陷,并再未能回到赵国手中。紧接着王龁又南下重新占领了上党郡,这一下子赵国总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领土,且完全暴露在了太行山秦军居高临下的火力范围内,至此秦国已稳定占据了半个天下的广袤领土,赵国西部再无宁日。
坏消息传来,赵孝成王大呼:“柱国沦陷(注7),赵失根基,寡人死后无颜见简、襄主于地下矣!”说完吐血斗升,昏厥在地。
十月,孝成王因病重,急召国之干城大将李牧还朝,封为相国,襄理国政。他自知时日无多,便派李牧出使秦国,与秦相吕不韦定立和约,并要回了赵之质子太子赵偃,为赵国争得了短暂而宝贵的修养生息的时间。
终于,在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带着满腔的遗恨离开这个危险而残酷的乱世。他在位的二十一年期间,赵损兵近七十余万,失城近六十余座,可谓衰运连连。一个残破不堪的烂摊子,摆在了廉颇与李牧两位赵国元老的面前。
廉颇茫然曰:“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吾等也只有尽人事以听天命了。”
李牧勃然曰:“老将军此言差矣,前日我已大破匈奴,赵之北境再无忧矣。如此我代地铁骑得以南下,有他们在,秦兵绝无可能踏入我赵南长城一步。”
廉颇苦笑,摇头而去,但愿如此,但愿如此吧!
赵孝成王死后,太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比他老爹还要不堪。赵孝成王虽然接连决策失误,怎么说还是一辈子扑在工作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赵偃小子则是一身的坏毛病,既好色又宠奸,尤其喜欢一个叫郭开的佞臣,两人是臭味相投,就差磕头拜把子了。
这就叫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郭开一点儿本事没有,偏偏“聚财”、“拍马屁”、“陷害忠良”三样功夫一流,李牧为人老实,不爱跟他计较,廉颇却是越老脾气越大,动不动就跟郭开过去去。小人的心自然都是小肚鸡肠的,郭开衔怨在心,就跟悼襄王说:“廉颇已老,不任事,留之无用,不如由武襄君代之。”
赵悼襄王对这个脾气火爆的三代老臣也没啥好感,当下一纸命令,夺了廉颇的军权,让更听话的燕国降将武襄君乐乘去代替他。
廉颇无端被免官,爆脾气又犯了,他怒气冲冲,竟然带着兵去攻打乐乘,同室操戈起来。乐乘一见情况不妙,赶紧逃回了燕国,可是这样一来廉颇在赵国也混不下去了,只好收拾包袱投奔魏国。
奸臣郭开一句话就让赵国少了两个良将,远在关中的秦王嬴政与吕不韦眼中一亮。
独木难支,平原君、廉颇、乐乘相继离开,李牧现在还真成了独木难支了。邯郸的落日下,李牧孤单的站在城楼之上,长声叹道:
——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啊,我那风雨飘摇的祖国!
赵悼襄王虽然好色宠奸,总算还有一些进取心,赵国的地盘在他老爹的手里急剧缩小,这让他很揪心。
地盘小,收的赋税就少,收的赋税少,赵国就没有钱给他花天酒地,这是赵悼襄王所无法容忍的。
那么怎么办?去攻打秦国收复失地么,他不敢;去攻打燕国报从前燕侵赵之仇么,他还是不敢,因为他怕重蹈覆辙,秦国趁机又来攻赵,那可就糟了。
关键的关键,还在于秦国的态度,人家不批准,赵国动都不敢动。
从前的军事强国,而今竟混到此等地步,窝囊啊!
那么秦国的态度究竟如何呢?秦国权相吕不韦原来的构想,是派人去联合燕国,与其夹击赵国,这,就是秦之基本国策——远交近攻了,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小小的插曲,打乱了所有一切,秦国的天才儿童甘罗,让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原来,吕不韦本欲派大将张唐入燕为相,与燕共伐赵以增加他河间封地的地盘(注8),张唐却不肯行,理由是:“臣屡次伐赵,赵深怨臣,悬赏百里之地求臣项上人头。今往燕,必经赵过,臣不可往。” 吕不韦正无奈,他的小门客、秦惠文王时名臣甘茂的孙子,十二岁的天才儿童甘罗跑了来,说:“这好办,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战国时代,交通落后,各国之间能容车乘通过的大道甚少(所以秦始皇统一后建了大量的驰道),若是没有信符,张唐插翅也偷渡不到燕国去。所以甘罗才自告奋勇,要去为张唐说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可是吕不韦听了这话后却怒叱道:“小子何能,可为我秦使耶?汝欲使诸侯笑我大秦无人乎?”
是啊,堂堂大秦,却派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儿出使赵国,的确会被天下人笑掉大牙,也难怪吕不韦会生气。
可甘罗毫不退缩,他小眼一瞪,胆大包天,竟跟权势熏天的吕大相国顶起嘴来:“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奈何轻量天下士,遽以颜色相加哉?”
吕不韦大奇,嘿嘿,小子嘴巴厉害啊,好,就派你去了。
甘罗乃以秦使臣的身份入赵访问。吕不韦交给甘罗的外交任务很明确,向赵王打个招呼,保障张唐平安经过赵国即可。可是甘罗天纵奇才,觉得压根用不着张唐,他自己就可以把燕赵搞定了。于是在赵国君臣诧异的眼光下,甘罗扬起稚气未脱的小脸,说道:“大王闻燕太子丹之入秦欤?”
赵悼襄王强忍内心的狂笑,认真地回答说:“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欤?”
“亦闻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秦之亲燕,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之地也。今大王不如割五城献秦,以广河间。秦所望即遂,则归燕太子丹,止张唐之行,绝燕之好,而与赵为欢。王以强赵攻弱燕,而秦不为救。此其所得,岂止五城而已哉?”
赵悼襄王大惊,看来寡人轻看这小家伙了,居然狮子一开口就要了我五座城池!可是没办法,秦人不开口,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大举攻燕,怎么办,给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于是赵悼襄王只好开开心心的奉上五城地图,又赐甘罗黄金百镒,白璧二双,感谢他趁火打劫的高尚情操。
有了秦国的保证,赵悼襄王就可大胆行动了,于是他一纸调令,命李牧即刻率北军大举攻燕。
李牧狂晕,现在赵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不是燕国,想办法联燕抗秦才是正道,怎么能轻易与燕国开战?这不是鹬蚌相争,让渔翁得利吗?大王你糊涂啊,居然被一个小屁孩耍得团团转,白送人五座城还以为占了便宜,你个败家玩意!
可是君命不可违,李牧嘴巴都说干了,赵王就是一根筋,没办法,打吧!
于是在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大将李牧领兵,进攻燕国,先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又拔上谷(今张家口一带)三十城,赵扩地百里(注9)。而燕国则由此战彻底退出大国行列,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李牧在前线打的辛辛苦苦,赵悼襄王这败家玩意儿却一点儿不珍惜,数百里地盘还没捂热乎就立刻跟秦国分起赃来——上谷30城,赵得19,秦得11——赵悼襄王掰着手指头一算,19-5=14,哇赛,寡人赚了!
赚是赚了,不过赵国赚的是辛苦钱,秦国却是空手套白狼,做的无本生意,不费一兵一卒,净赚河间五城,又得上谷十一城,还搞得燕赵罅隙愈深,这都是智慧反斗星小甘罗的功劳,秦王乃大喜,即封甘罗为上卿。今传甘罗十二岁拜相的光辉事迹,就是打这儿来的。
注1:其实秦惠文王当初拿下巴蜀,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粮食,而是为了四川地区丰富的铜矿、盐井与金矿资源。关中虽然粮产富庶,却自古是个贫矿区,这导致秦人的武器、铸钱的数量及水平皆不如关东六国。直到秦并巴蜀,拿到自贡盐井、邛崃铜矿与金沙江金矿,秦帝国才有了东出天下的资源基础。
注2:李冰建都江堰,移山凿河,将岷江一分为二,外江用于分洪,内江用于灌溉。都江堰建成后,渠系密布,多到“以万亿计”,灌区辽阔,“溉田万顷”。直到今天,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保证年供水八十六亿立方米,完成灌溉三百万亩,居全国之首。四川自古是地震高发地,但都江堰两千年来屹立不倒。秦人不愧是基建狂魔。
注3:见《华阳国志·蜀志一》。另外,李冰还将原位于成都城中的“市”,迁到郫江与检江“二江”之间,建立了当时西南地区甚至整个秦国最大的市场。之后,李冰还在两江之上“造七桥,上应七星”,后人又造两桥,这二江九桥大大改善了成都市场的交通运输状况,使其成为西南经济的交通枢纽。故西汉扬雄《蜀都赋》云:“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这便是“天府之国”的立国之基。
注4:《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馀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注5:宫本一夫指出,这些地区在东周时期就不断受到邻近的燕文化的影响,并随着燕文化的北上而日益明显,最终使其在战国中后期逐渐丧失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完全被同化到燕文化中。而战国后期,喀左大城子眉眼沟、赤峰市松山区、朝阳王子坟山墓、沈阳市南市区战国墓、辽阳徐往子等墓地发现的与燕国相同的随葬品和墓葬结构,亦证明了历史记载所说的这些地域为燕领地的事实。参阅【日】宫本一夫:《中国古代北疆史的考古学研究》第七章《战国燕文化的扩大》,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
注6:自从当年周武王和周成王定鼎天下,中国历史上就没人敢用“武成”这个谥号,燕武成王何德何能,能配得上这么牛的谥号呢?所以学界一般认为,《史记·匈奴列传》中燕人秦开入质东胡虽在燕昭王时,但其东征辽东的伟大功绩,却是在燕武成王手里完成的。秦开入质,是为深入了解敌情,这种公开的间谍战术在近现代也常常使用,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派往有关国家的外交武官,后来几乎都成为统兵与有关国家作战的军事主官。
注7:晋阳乃赵氏起家之地,赵简子与赵襄子曾依托其打败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与知氏。因晋阳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与象征意义,故又被称为赵之柱国。
注8:河间本为齐地,五国伐齐时为赵所占,长平邯郸二战期间被赵国割让给秦国,之后又被封给吕不韦。
注9:谥法曰:“辟土有德曰襄”,赵悼襄王虽然未必有多少德,但确实为赵国开拓了疆土,故其谥号为“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