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倒数!这个省会,难了

白话财经专栏评 2024-03-11 18:06:35
作者:余飞01 | 昆明增速倒数

这篇文章,来看看这两年持续陷入水逆的​昆明。

2023年,昆明GDP为7864.76亿元,增速3.3​%。

这一增速,在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三,只比哈尔滨、厦门略好一些。增速排名比去年前三季度下滑了一个位次。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和厦门、哈尔滨、太原、东莞、南宁等水逆的城市,昆明水逆的直接因素,是投资、​出口跳水所致。

从昆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昆明市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了24.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了40​.2%。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如此严重背后,是土地根本卖不出去。

2019年是昆明土地市场的巅峰时刻,当年卖地收入915.7亿元,之后一路下滑。2020年卖地收入下跌了25.7%,至680.3亿元。2021年相较于2020年又下跌了38.5%,只有418.1亿元。

2022年昆明的卖地收入只有123.6亿元,相较于2021年下跌了70.4%,相较于2019年的高点,下跌了86.5%。

2023年直接跳水至​46.28亿元。

数据:昆明市财政局、媒体公开

此外,2023年昆明市进出口下滑了27.6%​。

来源​:昆明市统计局

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两驾跌幅如斯,昆明的经济增速岂能好得起来,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可以说昆明是被房地产​冷场行情反噬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02 | 没有能打的产业

对于昆明这样一座非常依赖房地产经济的城市来说,这很难受。

昆明由于此前跟涨太猛,又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和经济作为支撑,在这一波调整浪潮中,昆明跑在了前面。

从2021年就开启了猛回头模式,并从2021年开始展开全面救市。

当年引发昆明楼市转向的导火索是滇池环保政策和信贷截流的大环境,到去年,在整体大环境下,低迷的成交依旧延续。

期间,昆明还跟随不少城市的节奏,开启了限跌令,但依旧不顶用。

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2023年昆明主城区住宅供应240万㎡,同比下降30%,共69个项目向市场供应约2.1万套房源,其中新项目17个;合计成交366万㎡,同比下降15%,共290个项目有房源销售,销售约2.9万套房源,同比下降16%。

按理说,这场调整是全国性普调,非昆明一家之事,为何房地产​对昆明的经济反噬如此严重?

核心因素,还是昆明​缺乏能打的产业,这一点,和水逆的太原、南宁,可谓难兄难弟。

南宁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业,是一个没有工业底色的城市。

南宁目前制造业产业中,无论是从产值角度还是营收角度,没有一个过千亿的产业,只有7个营收过百亿的产业。

数据:南宁统计局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居第一,2021年营业收入686.2亿元,算是南宁最能打的产业。

​昆明比南宁略好一些,有1个营收收入超千亿的产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数据:昆明统计局

营业收入位居第二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第三是烟草制造业。

这就是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工业家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头部工业城市的工业实力,工业第一城深圳去年的工业增加值11357亿元,上海、苏州也在万亿之上。三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都在4万亿以上。

而昆明2022年的工业增加值才1652.25亿元。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本号在分析城市的时候,一直强调产业。

产业对于城市重要性无以复加。城市的兴盛,必然是产业的兴盛,比如深圳、苏州、东莞、佛山、无锡等城市。

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产业衰弱引发的。比如美国的底特律,英国的利物浦、中国的玉门与鹤岗等等城市。

至于人口的流向,则是产业作用的果。产业是经济与人口的基石,没有产业,经济发展无从发力,无法提供就业,也就无法吸引人口。

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有潜力,则城市有潜力。

产业更是一座城市楼市的基石之一。

经济的兴盛之下的房地产兴盛,才有意义。反过来,房地产兴盛带动经济兴盛,则则虚假繁荣。

制造业、科技产业,才是一个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

昆明当下应该充分利用这次房地产调整的阵痛,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新型制造业、科技产业等。

03 | 债务限制发展

除了房地产反噬外,当下的昆明,​也在遭遇债务反噬。

去年,昆明的债务问题曾一度引发网络热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

截至2022年末,昆明市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达到3577.5亿元。

如果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作为政府综合财力计算,那么昆明市仅城投债务(不含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的债务率(城投平台有息债务/政府综合财力)就达到550%。根据中诚信国际的统计,2022年,全国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超过60万亿元,债务率200%,已经处于高位,而昆明是全国水平的2.5倍。

借债发展,这是过去多年很多地区的主流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则会反噬自身​。昆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这几年,随着卖地收入大跳水,财政收入缩水,很多地方​陷入了债务困境当中。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12个省市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现新开工项目。

被点名的省市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原因无他,均因债务问题。

昆明的债务问题,还引发了​薪酬问题。

去年中国新闻周刊就曾披露:

一位昆明轨道交通集团工作人员回应,存在这种情况,具体人数因集团涉及子公司较多,需进行核实。

根据媒体披露,从5月份开始就有一些员工没有收到工资,但为了维持地铁正常运转,这些员工也只能继续上班。此外,还有员工透露,除了已停发的工资,员工们的五险一金也已经拖欠了一年多时间。此外,质量安全奖金、餐补和绩效等,从去年年底以来也一直没有发放。

昆明地铁方面表示,原计划本周的银行贷款仍未落地,因资金未到位,工资暂时无法发放,请大家耐心等待,公司仍在持续努力协调其他资金来源。

昆明的地铁,一直都是依靠政府​补贴运转。2022年,昆明轨交集团扣除9.92亿补贴后,利润为-9.13亿元。也即一年亏损9.13亿元。

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是依靠政府补贴在运转。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昆明地铁居然在获得了这么多财政补贴后,工资依旧发不出来。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今年昆明市对地铁的补贴财政,可能还没有到位,深追下去,其实就是债务​泥淖。

所以,对于昆明这类前期基本依靠房地产经济、债务驱动投资等方式发展经济的城市来说,在当下的宏观环境下,想要走出泥淖,需要​一定的周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