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精英教育”成为精英的坟墓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4-15 04:50:45

教育越来越卷,这似乎成为一个共识。互联网时代,没有给教育思路的解放带来多少读音,反而让应试教育变本加厉。以至于今天的初三初四孩子,周末都要被网课占领许多。回想九十年代的初中周末生活,虽然只有一天半,却有半天的时间与同学打打篮球,锻炼身体同时,也沟通了同学间的感情。花一点时间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常常与大自然作伴。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时间接触自然呢?现代人们似乎只是把困在书本里做题当成教育,其实,自由的亲近自然玩乐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每个人的心里,都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百草园”。

实践教育是中国教育比较缺乏的,在“精英教育”的理念里,知识似乎学得越多越好,考试分数也越高越好,学科教育完全演变成了书面上的背书做题,完全忽视了人才的个性特长发展、忽视了自由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实,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往脑子里装很多东西,应试教育的很多知识对于人来说只是一种精神的负担。这种负担既给大脑带来负担,同时也制约着每个个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获得更多的发展。与其一个劲往脑子里硬塞,不如让每一个个体学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成长需求去选择、去探索。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不该是作为鱼而存在的。

教育的卷,在于所有人除了艺术体育特长生之外,只有一条高考的路可以走,所有人必须同时学好所有的考试科目才行。

其实,纵观历史上成就突出的各界大师,又有多少人只是在自己胜任的领域内获得了自由的发展呢?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正的人才都有各自的专业道路可以走的。一味做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却让学科教育精神被高度扭曲。

许多文学语言大师,或许并没有接受过多么高级的写作训练课,而是出身草根底层,不懈的读书、写作,高尔基、杰克伦敦等等,他们没有背过太多的所谓文学理论,更没有参加过多少理论考试,底层民众的生活感悟却成了最好的写作素材。反观今天学堂里的众多学子,从入学开始,就匆忙的背诵、识记众多的写作知识,又有多少人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科学教育,重在书籍的阅读与实践探索,学堂里的一本教材、一套习题却主导了全部的生活。而校园里的实验室多数是在睡觉,孩子们的创造力不是用在了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学会探究真相与未知,却只是在已知的世界里演化出各种各样的考题,国内的科学发展并不是最顶尖的,然而,国内的科学科目考试题相信国际顶尖的科学家也未必能够完成好。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精力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究,甚至于努力去颠覆以往的知识认知,科学教育绝非“画地为牢”。

目前的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消耗和内卷,需要在推翻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专业化人才选拔方式。除了艺术、体育专业的特殊考试招生外,专门的文学考试、医学考试、生物研究考试、物理学化学专业选拔等等,让专业的特长人才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特长的舞台。

让人学会独立的探索知识,而非一味靠着时间压迫来被动的接受大大小小的各种文本考试。

唯有如此,才会给真正的专业人才一点发挥个人主观特长的生机吧!否则,“精英教育”只会成为精英们的坟墓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