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虎头山之战:贺老总敲开了胜利会师的大门!

陈冠任 2024-09-05 08:13:49

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打了不少大仗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仗,但也有不少被历史遗忘了。如1936年3月在云南宣威虎头山之战,就是一个为开拓局面的战斗。

有人说:“这一战开辟了川滇黔根据地。如不是红军总部决定二、六军团北上,这块根据地使命已经初步实现了。"

这是贺龙开创川滇黔根据地的决定性一战。

虎头山之战,红二、六军团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牺牲了300人,其中七烈士最为有名,即14师12团团长钟子连;4师11团政委黄文榜;53团政委段兴寿;16师组织科长唐辉;17师组织科长罗辉;18师53团营长马秋德及52团连长徐应生等。一次战斗中,这样大的牺牲,在红二、六军团的长征中是不多的。

但是,在回忆长征的文章中,写到宣威虎头山之战的并不多。只有红六军团左齐少将在一篇回忆录中有一段简短记述:

“17日, 我们急忙折转西进。到威宁的得胜坡。敌人慌了,以为我们要上凉山,紧赶慢赶,又抢先堵住了昭通。但我们却急转直下,经桥子口,韭菜冲,进到云南省以盛产火腿出名的宣威。23日,在宣威的观音堂,又和敌军遭遇。先是我们占了便宜,缴了它百多条枪,后来越打敌人越多,才查明是滇军主力孙纵队的6个团。入夜,我军就撤出了战斗。”

这段回忆很简单, 但左齐少将他在此文开头的一句总结性的语言却十分重要。左齐说:

“自从11月19日从桑植出发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28日渡过金沙江为止,如果没有以贺龙、任弼时同志为首的总指挥部的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役、战斗部署,几乎每一秒钟,都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

最危险的时刻,在云南境内,就在宣威虎头山上。

宣威虎头山之战,在红二、六军团的长征中,的确是罕见的。

红二军团三个师和红六军团的三个师都参战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于3月29日致电红军总部中说:“一,我军自离开毕节后,在彝良、镇雄地区直至进入滇境之先的不长时期内,因粮食困难,气候太冷、居民房屋很少,急行军和多半时间露营,故相当疲劳,减员颇大(以则河、则章坝及宣威城北战斗总共伤亡千人左右, 落伍、开小差的总共在2000人左右),惟近日又在恢复中……”减员人数占总兵力的七分之一以上,战况的艰苦惨烈悲壮可以想见。

然而,虎头山血战却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敲开了红二、六军团走向长征胜利实现会师的大门。

虎头山之战,红二、六军团是在兵力、装备、供给、地理环境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敌作战的。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能征惯战,给养充足的滇军六个团,兵力在一万人以上;而后面,还有紧追的“中央军”七个纵队。红军是在:“周围约120团,敌人包围线内之活动范围狭小”的区域周旋,实施战斗,最后竟在大量杀伤敌人之后冲出包围圈,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

仅以虎头山之战而言,滇军伤亡在1500人以上。这个损失,对于龙云的打击是十分严重的。在龙云的眼中, 原以为红军不过是一只遍体鳞伤,精疲力尽的老虎;而跟在红军后面的“中央军”却是一大群凶野的恶狼。他只想守住省界,不让红军进云南,以免引狼入室。谁知红军这支老虎竟在虎头山大发虎威,打得滇军心惊肉跳,真正畏红如畏虎。滇军既然挡不住二、六军团入滇,龙云只好调整战略:

第一,滇军主力不再与红军硬拚,让开道路,“送”红军尽快离开云南;

第二,确保昆明的安全,不让红军在云南建立根据地;

第三,滇军主力的主要任务是对进入云南的“中央军”监视,待红军离滇后,就迫使“中央军” 退出云南。

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盘县稍事休整,经请示党中央后决定北渡金沙江先与四方面军会师。贺龙、任弼时等领导便挥师进入云南,横穿云南东西腹心地带。除了在楚雄、宾川等少数地方与不识时务的民团小有接触外,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再也没有和滇军正规部队发生过战斗。孙渡纵队只是跟在后面“送客”,直送到红军渡过石鼓金沙江边。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图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2 阅读:95
评论列表
  • 2024-09-07 23:39

    致敬伟大的贺老总及革命前辈们[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