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证明患者有精神病?如何分辨正常人装疯?

夏山康康 2024-08-25 21:04:33

如果一个人得了皮肤病,医生看一眼就可以判断,如果得了肿瘤,可以通过医学仪器检查,然后手术取出肿瘤,再经过病理检查,也可以确诊。然而,如果得的是精神病,只有认知、情感、意识、行为上的变化,却无法检测出病变的客观证据。

医生到底是怎么证明患者有精神病,又是如何分辨正常人装疯卖傻的呢?

罗森汉恩精神病实验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汉恩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了分属于不同行业的8个人,3女5男,给他们提前进行了训练,统一口径说自己经常出现幻听,莫名其妙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其他没有任何不正常,然后分别来到几家精神病院就诊,结果这8个假病人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被关进医院。

尽管这8个假病人入院后都积极配合治疗,并告诉医生已经没有任何幻听了,但医生却不再相信他们,认为他们除了精神分裂症外,又患上了妄想症。住院期间,医生总共给他们开了2100多粒精神类药物,好在罗森汉恩早就教过他们假装把药吃进嘴里,然后到厕所把药吐掉。

最后,罗森汉恩找了律师才从把假病人们解救出来,这时距离他们入院已经过去了四年。他们带着从医院里记录下来的资料,帮罗森汉恩完成了论文。论文结尾揭露了一个可怕的现实:一旦一个人被诊断为反常,他的所有行为和特征都会被贴上相应的标签,说自己恢复了,想出院,那就是妄想行为;说自己困了,想睡觉,那就是嗜睡;心情不好是抑郁,发脾气就是癫狂、歇斯底里……反正所有行为似乎都能跟精神症状对号入座。

罗森汉恩的论文发表后,大大打了美国精神病圈的脸,于是,这几家医院进行了反驳,说这些假患者首先对医生撒了谎,医生基于虚假的信息进行推断和治疗,肯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就好比开车的时候先含一口二锅头然后吐掉,交警让吹酒精检测仪直接爆表,到医院验血结果酒精浓度不高,难道就可以指责交警错判吗?罗森哈恩用谎言来证明别人是错的,本身就违背了逻辑。

随后,精神病院还放话说,有本事再来实验一次,这次在有防备的情况下,一定能揪出哪些真病人,哪些是假冒的。于是罗森汉恩开始第二阶段实验,期间精神病院医生在诊断上更加仔细,对住院病人的观察更加上心,结果3个月内从193名病人中挑出41位伪装者。然而,罗森汉恩却宣布,过去的3个月他根本没有指派任何伪装病人。

罗森汉恩的实验从正反两个层面,反映出当时美国精神病医生无法正确分辨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事实。另一方面,精神病院内有大量的过度用药行为,这些药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到最后根本不知道这些不正常的人有多少是因为服用药物造成的。

人类精神病认知的弯路

事实上,对于什么是精神病,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做得并不好,精神疾病的定义更多是一种社会性的共识,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过去,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病。过去诗人艺术家气质忧郁是才华的象征,但在今天抑郁症是一种病。

希波克拉底认为维持生命活力的关键是四种体液的平衡,其中黑胆汁多了,人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到了欧洲中世纪,教派拥有绝对的权威,关于精神疾病,教派认为是恶灵附体,会像牲畜一样用锁链将患者拴住放在笼子里,对他们使用各种酷刑,甚至活活烧死。

文艺复兴后,人类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精神疾病,但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前额叶切除手术,被称为史上最瞎眼的诺贝尔奖。有人宣称通过切除前额叶皮层,可以治好数千年都束手无策的精神病,于是一个个患者被送上手术台,变得温顺无害,智力也直线下降,可以说只剩下肉体,没有了灵魂,就是电影《飞越疯人院》的最后一幕。

随着十九世纪化学知识的增长,人们才开始使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疾病。1950年,通过阻断大脑中多巴胺受体来缓解精神症状的氯丙嗪被发明。1972年,神药氟西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忧解出现,抑郁症也取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回顾了整个精神病学史,不难看出,虽然每个时代对它的定义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但是总是存在诸多荒诞的问题。

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到了现代,万一我们不幸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呢?

其实,今时今日,正常人想混进精神病院是非常不容易的,要通过层层检查和考核。精神科医生在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以及评估患者症状的真实性时,会使用多种方法来分辨他是否在说谎。

1、使用标准化的诊断工具

精神科医生通常使用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和问卷,如精神状态检查(MSE)、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系统地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心理状态,并通过多种维度的评分来筛查潜在的症状夸大或伪装。

2、观察非言语行为

患者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身体语言、语调等,可能提供关于其真实性的信息。例如,一个患者在描述非常痛苦的经历时,如果情绪反应平淡或者行为异常冷静,可能会引起医生的怀疑。此外,患者的眼神闪躲、肢体动作不协调、过度的身体运动等,都可能是撒谎的迹象。

3、对照病史和外部信息

精神科医生会仔细查阅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其过往的医疗记录、家族病史、社会背景等,来评估患者当前报告的症状是否与以往的记录相符。同时,医生可能会询问家属或朋友了解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如果患者当前的描述与其病史或外部信息不符,医生可能会进一步探讨。

4、重复提问和交叉验证

医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场景下,对同一个问题进行重复提问,或者通过不同的问题方式来了解同一事件的细节。如果患者在不同的回答中出现矛盾或者不一致,医生可能会认为患者在说谎。此外,医生可能会询问一些不太明显的问题来引导患者,让其在不经意间暴露出前后矛盾的陈述。

5、利用心理测验的内在一致性检查

有些心理测验设计了特定的内在一致性检查,这些检查是通过测验内隐藏的问题来检测回答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测试中会故意安排一些内容相似但措辞不同的问题,如果患者回答不一致,这可能表明其回答不可靠,甚至可能在撒谎。

6、评估症状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医生还会评估患者所描述的症状的合理性和一致性。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通常是稳定和一致的,并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如果患者的症状描述模糊、变化不定,或者无法提供具体的例子,医生可能会怀疑其真实性。

7、应用技术手段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生理监测手段,如皮肤电反应、心率变化等来评估患者的焦虑水平和情绪状态,这些生理指标有时可以揭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是否在说谎。

8、建立信任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精神科医生会努力建立与患者的信任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共情来鼓励患者讲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当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时,便更有可能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心理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医生们已拥有多种工具和方法来分辨患者是否在说谎。所以现在虽然有精神病人被漏诊或误诊,但正常人被误诊为精神病的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真的有“正常人”被关进精神病院,那么可以想一下,医生为什么会认为他不适合放出去?一个符合社会普遍共识的人,为什么会天天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