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刚开学就被叫家长?毛主席亲自出面,势利眼老师什么反应?

花开一季情难留 2024-12-04 18:26:0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北京育英小学的音乐课上,老师正在满怀深情的教孩子们唱歌。

有个小女孩突然举起右手:“老师,你唱错了,我爸爸说应该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老师轻蔑一笑:“书上就是这么印的,难道你爸爸比这首歌的作者还准确?把你爸爸叫来,我倒要问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天,李讷把家长带到了老师面前,看到眼前的人,老师是又惊又喜,因为这个人竟然是毛主席,之后老师有何反应呢?毛主席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毛主席的爱女

1940年,在革命圣地延安,47岁的毛主席喜得一女,此时他的儿女都不在身边,所以小女儿的到来让他十分开心。

在取名时,毛主席想到自己在战争年代曾用名李德胜,干脆就让小女儿以李为姓。

毛主席喜欢读古书,对《论语》更是爱不释手,便选取了“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中的讷字作为女儿的名字。

年近50的毛主席在革命的路上饱受风霜,活泼可爱的女儿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成了他繁忙工作中的一丝慰藉。

所以他并没有把李讷送去托儿所,而是把她留在了自己身边。

所以同样作为毛主席的儿女,李讷比她的哥哥姐姐们都要幸运,她从小长在父亲身旁,父亲的爱让她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童年。

毛主席工作起来常常是废寝忘食,工作人员劝不动他时,便把李讷送到他身边。

看到可爱的女儿后,毛主席就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逗她玩一会儿。

闲暇之余,毛主席教李讷认字,给她讲故事,李讷总是缠着毛主席,拉起他的大手,叫他“小爸爸”,而毛主席则叫她“大娃娃”,这是父女两人之间的小秘密。

1947年,解放战争愈演愈烈,老蒋召集20万大军围攻陕甘宁边区,毛主席决定撤离延安。

七岁的李讷开始跟着父亲昼夜行军,崎岖不平的山路,轰隆隆的枪炮声,给年幼的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孩子还小,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颠沛流离的跟着自己也不是长久之计,毛主席只好把李讷送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战事繁忙,但毛主席还是会抽出一点时间给李讷写信,李讷则会给父亲回一幅自己画的画,两人就这样交流了大半年。

战事逐渐平息后,毛主席第一时间把女儿接了回来,看到“小爸爸”的那一刻,李讷扑到父亲的怀里,两人紧紧相拥。

毛主席牵着李讷的手,漫步在黄河边,大手拉小手的温暖让李讷至今仍记忆犹新。

就这样,父亲拉着她的手,从延安走到了西柏坡,又从西柏坡走到了北京的中南海。

被叫家长的李讷

到了北京以后,毛主席就把李讷送到了育英小学插班读四年级。

在去上学的前一天,毛主席拉着李讷的手再三嘱咐:“到了学校不要搞特殊,多和农民工人的孩子交朋友,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父亲是毛主席。”

“那如果别人问起我爸爸是谁,我应该怎么说呢?”李讷眨着眼睛问。

毛主席抚摸着李讷的头:“你就说你父亲叫李德胜,是一名烧火做饭的农民。”

李讷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次日,她自己坐公交车到了学校。

育英小学里有很多高干家庭的孩子,穿着朴素的李讷仿佛与他们格格不入,便有同学打听她爸爸是干什么的,李讷回答:“我父亲是一名农民。”

有些孩子听了后哈哈大笑,李讷心里很委屈,但她牢记父亲的嘱托,没告诉任何人她的身份。

语文课上,老师让李讷站起来朗诵《东方红》,在读到毛主席三个字时,她逐渐没了声音。

老师严厉批评了她:“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读这首诗歌时一定要带着感情去读。”

李讷委屈的站在那里,毛主席是他的父亲,作为孩子怎么能直呼父亲的大名呢,回家后,李讷便把这件事情讲给父亲听。

父亲告诫她:“以后不用避讳,大声朗读就行。”

听了父亲的话,李讷的心情好多了,直到音乐课上,她听到老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逐渐皱起了眉头。

父亲曾经说过:在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所以应该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李讷认为父亲说的话很有道理,所以性格内向的她鼓起勇气举起手,想纠正这个错误,没想到反倒被老师给批评了,还要求她叫家长。

这下李讷可犯了难,她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向父亲说这件事,在书房外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

直到毛主席的助理看到在门外踱步的李讷,才把她带了进来。

毛主席看着眼前愁容满面的女儿,开口问道:“大娃娃,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讲啊?”

李讷只好把今天音乐课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讲给父亲听。

话音一落,毛主席便哈哈大笑:“傻孩子,明天我陪你到学校走一趟。”

第二天,毛主席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跟着李讷去了学校。

推开办公室的门,着实把里面的老师吓了一跳,他们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竟然会来到他们学校考察。

毛主席说:“今天我的身份不是主席,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

然后毛主席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他说:“把中国改成新中国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我也想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

批评李讷的那位音乐老师在一旁连连点头:“听了您的话,我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也觉得应该把中国改成新中国。

毛主席则笑着说:“所以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学会变通,不要照搬书本,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在座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临走时,毛主席嘱咐老师,不要告诉任何人李讷的身份,也不要给她任何特殊的待遇,只把她当做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就行。

后来,毛主席偶然遇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的作词家曹火星,并询问他把中国改成新中国是否更为妥当。

曹火星听到毛主席的提议后茅塞顿开,把中国改为新中国确实更加准确贴切,别看只加了一个字,但却给这首歌注入了更加深刻的灵魂。

这件小插曲过后,李讷也更努力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父女之间的爱

1953年,李讷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她选择住在学校,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

毛主席心里挂念着女儿,每逢周末,女儿回到家,毛主席总要拉着李讷问她学校里的趣事,还会和她探讨一些政治、历史、文学等知识。

到了夏天,毛主席会带着女儿去河里游泳,毛主席本身就是一个酷爱游泳的人,他认为游泳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也希望女儿能和他一样勇敢的面对人生的磨难。

1956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1岁的生日,李讷向父亲献上了一个自己亲手编织的书签,上面还画着两个大大的寿桃。

李讷知道父亲爱读书,所以她精心准备了这个礼物,就是希望父亲能在看到书签时就想起她,自己好时时刻刻陪在父亲身边。

果不其然,毛主席在收到礼物后喜笑颜开,自己已年过花甲,孩子的孝顺和爱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1958年年初,李讷犯了急性阑尾炎被送到医院,心急如焚的毛主席却被繁重的工作绊住了脚,一直没能得空去医院看她。

他工作了一整晚,第二天中午拖着疲乏的身体去午睡时,还是强忍着困意给李讷写了一封家书。

信中写道:一定要锻炼意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你也一定会取得胜利,我的大娃娃。

在父亲的关怀呵护下,李讷很快就痊愈了,次年,她又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1960年,全国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低,百姓吃不饱,再加上要还苏联的巨额债务,新中国陷入巨大的困难之中。

毛主席为此忧心忡忡,他决定从自身做起,减少粮食的定量,于是爱吃红烧肉的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吃青菜,没吃过一口肉。

但李讷放假回来时,他还是会吩咐厨房给女儿做一点好吃的,同时他也经常告诫李讷,一米一饭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粮食。

这是他作为父亲的良苦用心。

上了大学后的李讷开始了真正的独立,她忙于学业,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家,甚至也忘了给父亲写信,直到新年时才给父亲寄去一张贺卡。

收到贺卡的毛主席很欢喜,同时也很难过。

他给李讷回了一封信:贺卡已经收到,我很开心,但你为什么那么吝啬,不给我写信了呢?有空给我来封信吧,祝你上进!

毛主席的这封信带着些许苍凉,已近暮年的他渴望得到家庭的爱,字里行间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牵挂和思念。

李讷收到信后非常自责,她知道父亲一直在关心自己,但自己却没有回报给父亲同样的关心。

她开始经常和父亲通信,有时会向他诉说生活中的烦心事,有时两人也会讨论文学,在毛主席的教育下,李讷的品德和学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学毕业后,李讷被分配到《解放军报》任编辑,在这个岗位上,她兢兢业业的干实事,为人友善的她得到了一致好评,同事都觉得她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

但毛主席认为女儿缺乏磨炼,希望她能到井冈山的五七干校劳动,李讷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毫无怨言的去了井冈山。

这时的李讷已经30岁了,她的婚姻大事也成了毛主席的一件心事。

父亲写信问她想找什么样的人结婚,她表示自己不想找高干子弟,只想找一个农民干部结婚。

后来,李讷和北戴河管理处的服务员小徐相爱了,她写信给毛主席,询问他的看法。

本以为父亲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毛主席却说尊重她的意见,并给她带来了一套马恩全集作为新婚礼物,可这桩婚姻却没有持续多久。

小徐虽然是一个肯吃苦、求上进的人,但两个人的经历和文化差距太大,新婚的热情褪去后,两人逐渐没了共同语言,矛盾也不断积聚,最终走向了离婚,李讷也带着儿子回了北京。

1976年,毛主席去世,给李讷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希望能多一个人来照顾李讷,便把自己的战友王景清介绍给她。

王景清比李讷大十多岁,是个体贴入微的男人,两人也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一直到2021年,王景清去世,两人一起度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

结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毛主席不仅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更是天下父母的典范。

如今的李讷已经83岁,她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过着平凡低调的生活,也让我们祝愿她长命百岁!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