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如芷|镌刻在心中的“南京军事学院”情结

大院文化 2024-11-17 04:17:17

文/黎如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父亲是一位老红军,1950年随唐延杰从华北军大调入南京军事学院任职干部部,母亲是随军家属,在军人服务社工作。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使我对部队、对军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和敬仰。大院孩子对部队的情结,是对军人职业的敬佩,对军队精神的认同。这种情结,不仅让我们对军院有特殊的情感,还让我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执念。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院子女。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南京军事学院。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乡音:军院普通话。

1、幼儿园

1954年9月,我上了军院北京路幼儿园。北京路幼儿园是在北京西路21号-31号,由六七个院子组成。现在幼儿园房子都在,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保护的很好。这是一座寄宿制幼儿园,每个星期可以回家一天,和家人团聚。我记得我父亲和我说过:幼儿园有位保育员是老红军,对待孩子们特别好,可惜当年我年龄太小,不记得她的名字了。

每个星期一上午车子来接,每次回幼儿园,母亲用自己手工缝制的布包,里面装满了零食,到了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美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幼儿园孩子们每天、每周的伙食都很好。每天早晨都有牛奶、鸡蛋、豆浆和各种小吃。小时候我因为喝的是母乳,最不喜欢喝牛奶,闻不了牛奶的膻味,但是每次保育员阿姨连哄带骗,都让我喝一杯奶。

很感谢军院,当时在物质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了我们这些军娃的身体健康。

2、南京1954年的大水

小时候听我母亲说:1954年南京下了好几天暴雨,当时我家住在小营的一个二楼,一夜之间,一楼就进了水,我们也不能下楼去上幼儿园。水退了以后,一楼的地上有很多鱼,母亲给我们做了红烧鱼和鲜美的鱼汤。

关于1954年的大水,有发小曾经回忆说:那时他家也住在小营俱乐部后面的平房,早晨起来,门口的台阶上,家里人在刷牙,说:“快看水里有好多鱼。”

3、1955年四岁生日

1955年四岁生日那天,母亲带我去军院照相馆照相,当时军院照相馆共有四个人,摄影师是发小张洪媛的爸爸,还有2个男同志在暗室工作,一个女同志收钱、发相片。

照相馆里给孩子们照相的道具就是一辆儿童车,当年我照的那张相片比较清楚,有的发小照的就比较模糊了。

4、我上小学了

1958年9月,我从幼儿园毕业,考上了解放路小学,我记得当时我和几个发小沿着小营外墙一起去参加入学考试,老师问了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我都回答上来了。

军院是在1953年创建了军人子弟学校,最初叫石钟路小学,后来搬到珠江路,更新为解放路小学。61届到65届,就是来自解放路小学,共存了6年时间,现在改名为宇花小学。

我们是1958年进校的,属于64届。

因为当时我在解放路小学待得时间短,我不记得我是几班?但是我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叫吴慧,她父亲是吴华夺将军。

感谢这个信息时代,我在美篇中看到了军院发小汪滔的美篇,和他联系上了,通过张苏宁,我终于进入宇花64届同学群,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南京军院儿时的发小,我终于找到组织了,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进群时,我和大家聊了很久。我们有很多儿时的回忆。在群里还有幼儿园的同学。

5、我家的韩阿姨

我出生时,部队是供给制,一个孩子一个保姆。部队到地方找保姆是需要政审的,要家庭成分好,还要地方政府出具证明材料,才可以进部队大院。

介绍到我家的阿姨姓韩,我们都叫她韩阿姨。她30多岁的年龄,胖胖的圆脸,家里丈夫早逝,有一个儿子和婆婆。她到我家后,对我和弟弟都挺好的,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时因为是供给制,家里不用做饭,每天都到食堂打饭,除了父亲吃小灶外,我们家属和阿姨都吃大灶。

韩阿姨主要工作是带孩子,她对我们很有耐心,每天在她纯正南京话的催眠曲中,我安然入睡。

在我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开始学南京话,在以后得岁月中,我的普通话都带有南京口音,这就是我们军院所说的南普话。很多初次见面的朋友都会问我:“你是南京人?”

6、我家在军院曾经住过小营马标

马标是原南京军事学院最大的一个部队家属院,那里有几十栋家属楼,有几个大食堂,有幼儿园、门诊部、足球场、篮球场。

马标的家属楼按号编排,坐落有序。

我家住马标6号楼西门二楼东。我家隔壁是刘光、尹红家。我和她家刘小宁是同学,楼下是袁吉明家。

南京的夏天天气很热,每当夏天的晚上,母亲总是搬个凉床放在楼下,带一个洗脸盆,带点凉水,带个热水瓶和一把扇子,当我们安睡时,母亲的扇子不停地扇,有时热醒了,母亲用热水给我们擦擦身上,顿时凉快了不少。

回想当时,母亲白天还要上班,晚上基本不睡,这伟大的母爱常常令我泪流满面。

母亲已经去世18年了。每当我想起母亲,心中还是很酸楚的。

童年的趣事

一、惊魂新街口

有一年星期天,父母带我和弟弟去新街口玩,因弟弟还小,母亲一直抱在怀里,本来我是牵着父亲的手,那天因为人太多,不知不觉我和父母分开了。当时我不知所措,忽然我想起幼儿园老师说:有困难,可以找警察叔叔。我一直走到警察的值班岗亭,我很清楚地说:我叫黎如芷,今天来新街口玩,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我告诉了我爸爸妈妈的名字。警察叔叔立刻用高音喇叭喊起来,寻人启事。过一会爸爸满头大汗的跑来,看见我,父亲一把把我抱起来,望着失而复得的女儿,父亲竟潸然泪下,我们一起向警察叔叔致谢。

二、美味的卤菜

记得在军院大门外,有个是熟食卤菜的,每天晚上父亲下班,如果我在家的话,父亲都牵着我,去买卤菜。记得那是一位中年人,他做的卤菜很好吃,父亲最喜欢买卤牛肉,每次称完卤菜后,他就拿一片荷叶包卤菜。回家后,在开始吃卤牛肉的时候,卤菜中伴有荷叶的清香,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三、门诊部的侯医生

我小时候就认识侯阿姨,她是门诊部小儿科医生,我们两家是老战友,又是老乡,张叔叔和我父亲一起从华北军大到了南京军事学院,两家关系一直很好。

我幼时喜欢吃美食,常常是吃够为至,所以经常拉肚子,每次去门诊部看病,病历上都是写“肠胃炎”,侯阿姨对我母亲说:“你是怎么带孩子的,每次都是拉肚子,下次再来就给你女儿打针。”我喜欢穿军装的侯阿姨,害怕穿白大褂的侯医生。

如今张叔叔、侯阿姨都离我远行了,愿他们天堂安息。

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军院度过的,儿时的我们对军院都有很深的感情,军院现在虽然不在了,但是军院永远是我们的家,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家。

军院虽然不在了,但是父辈的战友情,我们军娃的发小情,永远也不会随着岁月而流逝,反而更加深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的父辈都离我们远行了,我们可以告慰我们英雄的父辈,这个盛世如你们所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本文中的照片均为军院发小汪滔提供,一并感谢。

作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