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叫“沙白”的网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是一个上海姑娘,平时做视频账号积累了一些人气,生活也比较富足。
可因为她从母亲的基因中遗传来了红斑狼疮,这是被称为“不死癌症”的一种疾病,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根本无法治愈,花多少钱都是打水漂。
在精神和肉体遭受了长期的折磨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瑞士安乐死!
这一决定,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不少人说她太自私,年纪轻轻的就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留下父母亲人怎么办。
也有人赞扬她的勇敢,与其这么痛苦的活着,不如干脆的了断,这对于父母来讲,也算是一种解脱。
毕竟人没了就没了,悲伤会慢慢被时间给冲淡,如果活着,被疾病折磨着,父母每想到一次,就会心痛一次。
不过这都是别人的事情了,沙白既然能做决定,相信是已经和身边人商量好的了。
这也引起了另一个话题,那就是“安乐死”,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十年来,网络上报纸上都不断有这个概念出现。
报道中那些选择“安乐死”的人,基本都是外国人或者一些名人,这是因为对生命理解的差异以及经济条件差异产生的现象。
长久以来,我国对生命有着骨子里的敬畏,所以才有了“人命关天”之类的说法。
另外还有我们的道德感和孝道,就像上面说的那样,沙白选择“安乐死”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孝顺的。
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大家的思想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甚至有人对“安乐死”产生了好奇心态。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国能不能“安乐死”?“安乐死”贵吗?会不会有痛苦?
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让大家认识“安乐死”。
首先,截止到撰稿当天,在我国宠物“安乐死”是合法的,但是人类的“安乐死”都是违法的,不仅是我国,其实看似“思想开放”的西方国家也没有几个将“安乐死”定为合法的。
目前全世界“安乐死”合法国家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加拿大、西班牙以及美国个别州。
从寥寥几个国家来看,“安乐死”这个概念,在人类最根本的道德和生命观中,还是不被广泛接受的。
至于在这些“安乐死”合法的国家中,费用的多少也是根据该国的法律来定的。
我们以瑞士为例,瑞士的刑法规定,非自私、非盈利性的情况下,协助自杀是合法的。
所以,瑞士的“安乐死”都是由“协助机构”在非盈利性目的下帮助完成的。
世界上第一个接受外国人到瑞士“安乐死”的机构是DIGNITAS(尊严死),成立于1998年,我们就通过这个机构,来认识一下“安乐死”的流程。
很多人的印象中,“安乐死”机构应该是一个跟医疗机构相似的,有医生、有病床等等设施,但是其实并不是,最起码DIGNITAS不是。
DIGNITAS坐落于苏黎世近郊的一个村子公共图书馆的楼上,只有三个房间,一个办公室,一个档案室,一个会议室。
因为是非营利性,所以他们没有全职员工,几个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组成,他们都是律师、医生或者心理医生等。
他们成立的初衷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上,让申请人有尊严的死去,然后通过对自杀原因的公开讨论,来降低国内自杀率。
想要通过DIGNITAS“安乐死”,就要申请成为会员,每年会费在80瑞士法郎左右。
然后他们会了解申请人的自杀原因,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比如重大疾病、残疾或者精神无法承受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人必须是本人,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是不能由第三人帮忙申请的,也就是说,必须在本人精神和思想正常的时候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会被两位医生审阅,来评定是否到达标准,同时该机构也会对申请者进行疏导,从心理学角度来干预,尝试帮助申请者建立信心。
如果申请者去意已决,而两位医生评估结果全部通过,那么就可以按照预约的时间执行安乐死。
场地就是机构附近的民房中,他们会全程录像,由申请人自主、自愿、清晰表达这个决定是自己做出的,然后医生会带来药品或者饮用或者注射,申请人就会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死亡。
然后DIGNITAS会报警,将申请人所有的材料等交由警方调查,来确定全流程的合法性,最终入档。
一般来说,从入会到入土,整个流程需要2年左右。
至于使用的药物,我们无法透露,至于“安乐死”的痛苦,其实根据科技的进步,痛苦已经很小了。
我们注意到,从2020年开始,网上就有关于“‘安乐死舱’在瑞士审批通过”的消息,说是30秒到5分钟时间,就可以让人无痛“安乐死”。
经过信源核实,我们发现,“在瑞士审批通过”的消息不实,但是“安乐死舱短时间内无痛安乐死”这个是真实的。
据了解,该“安乐死舱”名叫Sarco,是澳大利亚人菲利普·尼奇克发明的,他是作家、医生,还是退出国际”的创始人,有媒体称他“死亡博士”。
1996年,澳大利亚通过《深陷绝症权利法案》,他申请成为了澳大利亚第一位合法执行安乐死的医生,在为病人执行了一次安乐死之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随后,澳大利亚废除了该法案,但是尼奇克却一直在推动“安乐死”,2015年他被澳大利亚吊销医师执照。
不得以他只能跑到欧洲继续事业,在此期间发明了CoGen、Destiny和Sarco多款安乐死胶囊。
据了解,Sarco自杀胶囊会释放氮气,同时逐步减少舱内氧气量,在30秒的时间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从21%下降到0.05%,最终让使用者缺氧死亡。
而在今年9月23日,瑞士警方接到报警,在没有被批准的情况下,有人使用该机器帮助一名64岁美国女性完成死亡。
随后瑞士警方赶到现场将相关人员逮捕。
从这一点能看出来,就算在“安乐死”合法的国度,整个流程都是十分漫长切严谨的,所以这个概念还是争议很大的。
人生很长,值得留恋的东西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