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带有时光痕迹的元素,令空间有了一种“对抗”时间的超能力。
木条与落地窗彼此交织,现代与质朴的材质发生有机结合,自然也生出了“超脱世界”的独到韵味。
镌刻人文生活内核 巧思加码
来到内部,人文主义的力量无比强大。举重若轻的笔墨点到为止,留给来访者大幅度的留白,这亦是空间对于“思考”的态度。在间断式的美学秩序面前,思绪成为有效的“桥梁”,引领着人与艺术一同完成了一场美学叙事。
做旧、简约、极简......这些都是家具的代名词。按照当下的潮流趋势,空间的每一处都跟潮流不搭边,但胜在历久弥新的岁月之美。回溯式的传统视觉将空间与周遭的视觉隔绝起来,形成“我行我素”的自我之境。
“回归”的珍贵价值抛下商业 奔赴自我
带有几丝侘寂味道的情景引领着人们在新空间内不断“回归”,带有岁月划痕的空间早已褪去了商业性。来到餐厅,你会感觉到一种熟悉感,周身的一切都亲切如家,初见时的壁垒瞬间消散全无。
设计师拒绝了一切边界的营造,在一处本就以“聚集”为主题的空间,边界反倒显得冷漠。因此每一处的迂回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每一处平面均以“一体化”作为主题,但其中层次分明。
木质家具、白色墙面,有机融合后,就是度假感的生动映射。
咖啡区运用格子砖营造出最基础的层次,几何感则由此延伸,坚定规整的吧台与错落而置的度假桌椅彼此映衬,材质的肌理形成了“动态化”的质感。
在细腻与粗粝的兼容下,我们体会到强烈的自由感。或许是因为反差感所带来的巨大张力,又或许是因为质朴的美极具包容性,总之只要我们在这里,就可以无压力地享受完美状态。
整体看来,我们根本找不到设计的模板。因为对于设计师和来访者来说,这里唯一依据的就是生活。没有套路化的布局,就连家具也都具有各自的性格。
遮与掩,收与放,所有特质都控制得恰到好处,空间的横纵尺度被完全打开,我们所看到的原木墙、拼花纹地板,乃至侘寂风格的家具,之所以意犹未尽,皆是因为继承了生活的气息。
我们往往认为生活在空间之后,但实际上,一切都可以同频共振,设计之美有始却无终,而生活之美则方方面面永恒存在。
楼梯区藏匿在体块之内,悄然完成方位的转换。真正一眼即见的,是空间所表达的惬意与松弛。我们甚至不需要感受设计本身,因为设计师的本意就在生活,而非矫揉造作。
棱角分明的空间形态进而造就了光影的明与暗,视线中的生动起伏,亦呼应着生活的意趣横生。在这里,我们或动或静,坐立之间,总会在归属感中寻得些许小趣味。闲度时光,又何尝不是一种最纯粹的享受呢?
最高级的设计越不值得被探究,这并不矛盾,因为它们的内核都是生活。无论是家居亦或是商业,生活二字早已将需求尽可能丰盈地纳入其中。所以只要延续着生活的脉络,我们就会见到设计的普适化可能,不会千篇一律,又难免让人沉浸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