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暴动:组建红军第五军团,红军实力大增

长江有大中 2024-04-04 11:59:00

1931年1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刚收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即被蒋从河南调往江西反共前线“剿共”。该部第二十七师八十一旅在永丰同红军一交手就被歼灭大部,对二十六路军震动很大。

  在第三次“围剿”中,蒋介石调第二十六路军进驻宁都一带,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失败,其他各路军都撤出了苏区,而第二十六路军仍被蒋介石留在宁都一带驻守。第二十六路军对孤军驻守宁都十分不满,加上红军的政治瓦解,军心日渐不稳。

适孙连仲本人患牙疾,乃请假赴南京就医,27师师长高树勋亦私自离队赴庐山,部队交由参谋长,地下党员赵博生指挥。

  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的率领下,发动了宁都暴动,口号是:“打倒喝兵血的大军阀孙连仲、高树勋!”。26路军1万7千余人起义参加红军,整编为十三、十四、十五共三个军, 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第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肖劲光任军团政委,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十三军军长由董振堂兼任,政委何长工;十四军军长赵博生,政委黄火青;十五军军长黄仲岳,政委左权。红五军团成立后,随即 开往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红五军团与红三十三军合编 为红五军,归属红四方面军建制。   

忆秦娥·宁都暴动 作者:肖华   暴风雨,宁都城头义旗举。义旗举,气壮山岳,威震寰宇。   官兵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齐努力。齐努力,犁庭扫穴,红色劲旅。

  注释:1931年12月14日,驻宁都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和共产党员赵博生及进步军官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领导下,举行起义,加入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史称“宁都暴动”。

第二十六路军前身为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冯玉祥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终因战败,被迫下野,将西北军残余交给鹿钟麟指挥,后鹿又把部队交给第五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孙在河南焦作收容高树勋第十二师,董振堂第十三师,季振同第十四师等部共三万余人。蒋介石下令这支残军开到山东济南整编为第二十六路军,下辖二十五、二十七两个师,以孙连仲为总指挥。二十五师师长李松昆,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勋。

红军经过三次反围剿的大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震动和分化,因此才有了宁都起义。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和赵博生(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中共党员)、季振同、董振堂、黄仲岳等率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5日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军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三个军,六个师。中革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从红一方面军等各部队抽调一批政工干部到红五军团工作。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展红五军团中原有的进步军官入党,他亲自批准董振堂、季振同、苏进、卢寿椿入党。这样,很快发展了一批官兵入党。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第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 副总指挥:董振堂,

军团政委:肖劲光 政治部主任:刘伯坚

十三军军长:董振堂(兼) 政委:何长工;

十四军军长:赵博生 政委:黄火青;

十五军军长:黄仲岳 政委:左权

序号

姓 名

生 卒 年

籍 贯

军 衔

起义时任职

01

李 达

1905—1993

陕西眉县

上 将

第25师74旅旅部少校副官

02

王秉璋

1914—2005

河南安阳

中 将

季振同的警卫班长,贴身卫士

03

李雪三

1910—1990

河南修武

中 将

排长

04

孙 毅

1904—2003

河北大城

中 将

第25师参谋处中校参谋

05

孙继先

1911—1990

山东曹县

中 将

工兵营士兵

06

韩振纪

1905—1975

河北高邑

中 将

26路军总指挥部上尉参谋

07

王 谦

1900—1973

河北永宁

少 将

第25师74旅2团士兵

08

王振祥

1912—1993

山东运城

少 将

26路军总指挥部骑兵连骑兵

09

王蕴瑞

1910—1989

河北巨鹿

少 将

士兵

10

刘 放

1909—1985

河南荥阳

少 将

第25师74旅药司军医

11

孙润华

1907—1993

山东平原

少 将

士兵

12

苏 进

1907—1992

河南郾城

少 将

第25师74旅手枪团中校团副

13

李 毅

1911—1981

河南开封

少 将

73旅军医

14

李化民

1915—2002

甘肃临洮

少 将

75旅下士班长

15

谷广善

1909—2007

河北高邑

少 将

74旅2团上尉军医

16

汪洪清

1911—1990

湖北汉阳

少 将

士兵

17

张步峰

1914—1999

河南安阳

少 将

74旅1团司药

18

张松平

1907—1966

陕西长安

少 将

士兵

19

张明远

1909—1996

甘肃岷县

少 将

25师74旅士兵

20

孟庆山

1906—1969

河北蠡县

少 将

工兵营副营长兼第2连连长

21

侯世奎

1911—1976

甘肃临夏

少 将

士兵

22

徐国珍

1913—1993

甘肃天水

少 将

74旅3营传令兵

23

郭卓辛

1912—1984

河北安次

少 将

士兵

24

黄德魁

1910—1992

甘肃临夏

少 将

75旅3团机枪连士兵

25

鲁瑞林

1911—1999

甘肃临夏

少 将

75旅1团82迫击炮连马夫

26

靳 虎

1911—1989

甘肃榆中

少 将

73旅团长

27

靳来川

1911—1987

河南获嘉

少 将

74旅卫生队护士兼司药

28

曹灿章

1913—2004

安徽亳县

少 将

士兵

29

熊伯涛

1904—1975

湖北黄陂

少 将

27师79旅2团3营9连连副

参加宁都暴动的开国大校有:

王英清,1911年生,甘肃宁县人;张化一,1912年生,河南郾城人;

冯志湘1915年生,山东聊城人;陈正峰,1909年生,陕西丹凤人。

红五军团由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后改编而成。二十六 路军原为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刘志丹 、刘伯坚等曾在该军担任过政治工作,因而这支军队有着较深的 革命基矗1931年初,蒋介石调二十六路军到江西进攻红军。在江 西期间,二十六路军受新的革命形势、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的积 极影响,开始酝酿起义。在中共中央军委的同意下,12月14日, 由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发动了宁都起义,并获得成功。起义军 共1.7万余人,由中共中央军委编为十三、十四、十五共3个军, 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由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董振堂 任副总指挥,肖劲光任军团政治委员,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十 三军军长由董振堂兼任,政委何长工;十四军军长赵博生,政委 黄火青;十五军军长黄仲岳,政委左权。红五军团成立后,随即 开往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红五军团与红三十三军合编 为红五军,归属红四方面军建制。 在红一、三军团渡过湘江的同时,担任中央红军后卫的红五军团也来到了湘江岸边。

红五军团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另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由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改编而成。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原是冯玉祥的西北革命军第五路军,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李大钊曾应冯玉祥的邀请派遣一批共产党员进入该军进行革命工作。

1926年冯玉祥任命共产党员刘伯坚为国民联军(即西北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随后,中国共产党又先后派陈延年、宣侠父、刘志丹、邓希贤(即邓小平)等共产党员进入冯玉祥的部队进行工作。冯玉祥的部队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一定的革命基础。

1930年10月,冯玉祥反蒋失败,他的第五路军三万余人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

1931年1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时,又将这支部队从中原地区调入江西反共前线,驱使他们前去与中国共产党作战。结果该部第二十七师八十一旅在永丰同红军一交手就被歼灭大部,这对他们震动很大。

在第三次“围剿”中,蒋介石将该军编为第二军团,由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指挥,进驻宁都一带。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其他各路军都撤出了苏区,而第二十六路军仍被蒋介石留于宁都一带驻守。第二十六路军对孤军驻守宁都十分不满,军心动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该军进行了争取工作。 经过一番工作,该军17000余人,在参谋长赵博生、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的率领下,发动了宁都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十六路军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为参谋长,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军,董振堂、赵博生、黄中岳分别兼任各军军长。

1932年底季振同因要去苏联学习军事(后来季振同被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所杀害),董振堂继任了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自此以后,红五军团在董振堂的率领下为建立和扩大中央苏区英勇作战,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董振堂也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一位出色的战将。

身材魁梧、朴实、热情而憨厚的董振堂,字绍促,1895年出生在河北省新安县李家庄的一个农民家庭。

董振堂生活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运动蜂起的时代,他从小就目睹了帝国主义传教士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立志要读书救国。

13岁那年,他进入了邻村的初级学堂。

1916年,19岁的董振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预科——清河预备学校。1921年,董振堂又考入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炮科学习军事。

两年后,董振堂从保定学校毕业,他拒绝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邀请,与同学何基沣一道来到了冯玉祥的陆军第十一师当一名参谋。由于他从不摆架子,同士兵们一道吃大灶、出操、演习,同甘共苦,因而深得战士们的爱戴和拥护。

1924年10月,他参加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这时董振堂已经被提升为炮营营长了。两年后,在与奉系军阀作战中,指挥陆炮营击毁了奉军的装甲列车,被提升为工兵团团长,旋即又被提升为国民联军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 在策应南方北伐军北上的军事行动中,董振堂率部进入湖北,直插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心脏地区,并在樊城一举歼灭吴佩孚的司令部和警卫营。战役结束后,董振堂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六师师长。随后,董振堂又率部北上迎击奉系军阀。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董振堂参与了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反蒋战争。反蒋战争失败后,董振堂所部被改编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陆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隶属第二十六路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东北,蒋介石政府实行“先安内后攘外”的卖国主义政策,不仅不抗日,反而继续发动内战,将董振堂等部调到江西“围剿”主张抗日的红军,这引起了爱国、正直的董振堂的不满。 在对苏区的“围剿”中,董振堂经常编造一些假情报应付蒋介石,不肯率部进入苏区。对此,蒋介石怀恨在心,将第二十六路军在南昌的留守处查抄,以惩戒二十六路军不肯“进剿”红军。在这种情况下,董振堂毅然与赵博生一道发动了宁都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红军将领。 受过多年军事专业训练的董振堂,其指挥作战风格综合了林彪与彭德怀的所长,既认真、细致,又果断、勇敢。在作战样式上,以打防御战见长。

1932年6月底,陈济棠部的余汉谋率领粤军两个师又一个旅进犯赣南苏区,董振堂奉命率红五军团前去粉碎敌军的“围剿”。 董振堂率红五军团来到赣南后,向老百姓详细了解敌军的情况,询问敌军从哪里来,带来了什么武器等。经过一番认真周密的考虑和部署,他率五军团在南雄水口圩附近阻住了敌军的进犯。

战斗一开始,董振堂亲率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红军战士杀入敌阵。霎时,红绸飞舞,银光闪闪,漫山遍野响起一片喊杀声。红军战士士气大振,敌军闻声丧胆,纷纷溃退。董振堂率五军团乘胜追击,一阵砍杀,一举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一仗打出了红五军团的声威,董振堂因此而荣获红旗勋章。

1933年,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在黄陂、东陂战役中,五军团与一、三军团密切配合,歼灭蒋介石的嫡系第五十二师、五十九师、十一师等部,并击毙敌师长李明,生俘敌师长陈时骥。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