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枪少弹,还打得过日军?这事儿听着真够悬的。
1940年,八路军搞了一场震动中外的百团大战,狠狠地教训了日本侵略者。
但别被这个“胜利”迷了眼,这场仗背后八路军的处境其实相当惨。
日军装备精良,武器弹药充足,而八路军呢?步枪、手榴弹勉强凑合,重武器基本靠抢,弹药更是少得可怜。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很直接怎么用这些“寒酸家伙”跟装备到牙齿的日军硬拼?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国民政府“支援”名义上有,实际上没啥用
别忘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名义上是归国民政府管的,吃穿用度也得靠南京拨款。
但国民政府是什么态度?说白了,就是表面支持,实则提防。
拨点物资吧,少得可怜,杯水车薪不说,连枪带弹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再加上老蒋一心提防共产党,巴不得拖垮八路军呢。
于是,八路军只能靠自己,缴获敌军装备,打到什么用什么。
就连拼刺刀的家伙——刺刀,都得靠缴获日军的货。这种支援,跟没支援有什么区别?
2. 武器弹药缺,战术只能靠“贴脸肉搏”
八路军的装备水平,别说日军,就连国军杂牌队都嫌简陋。
打个比方,重机枪是稀罕物,炮弹更是按颗数分配,手榴弹倒是还有,但训练时为了省,连木头模拟弹都得拿出来用。
射击训练呢?子弹不够用,只能干瞄。结果呢,战士们的枪法经常“看天吃饭”,命中率高低全靠发挥。
没办法,打仗的时候只能靠手榴弹和拼刺刀解决问题。
近战肉搏的战术确实能克制日军的技术优势,但也意味着伤亡惨重。换句话说,这不是战术选择,这是被逼无奈。
3. 日本人的“囚笼政策”让局势更雪上加霜
日军可不傻,早看出来八路军的游击战厉害,于是从1939年起搞了个“囚笼政策”,用铁道、据点和封锁线把八路军的活动范围死死卡住,切断补给来源。
八路军在敌后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兵员扩张快,但新兵训练跟不上,战斗力不均衡。武器弹药本来就少,再加上日军的扫荡,弹药储备只能一天比一天少,战士们的训练和实战经验也难以同步提升。
这种情况下,八路军还得硬着头皮打百团大战,真是拿命在拼。
百团大战确实打出了八路军的声威,但这场胜利是建立在极其艰难的物资条件上的。八路军的对策很直接近战肉搏,打一场算一场。
但说白了,这是“穷人打仗”的典型例子,靠智慧、勇气和牺牲硬生生扛住了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