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车品牌整体仍算高速发展的时候,内部竞争的烈度可能在短期要下一个台阶。“冲”变成“保”,将成为主流选择。
文 /《汽车人》齐策
对汽车销售而言,7月份通常是淡季。品牌和渠道方也是如此,上半年冲业绩,7月份通常将价格往回收一些,留点弹药给年底。
这个规律似乎并不适用于电动车企。电动车品牌战术施展的积极性,仍然要强于市场整体。
电动车企业绩普遍增长
7月份,电动车销量第一集团仍然是老面孔。
理想已经完全洗脱了MEGA失利的晦气,7月销量再上5万辆,达到51000辆,环比增长6.8%,是今年的高点。从4月起,每过一个月几乎增加1万辆,气势如虹。而且,暂时甩掉了问界的穷追不舍,可谓双喜临门。
问界气势稍逊,7月销量41619辆,环比下跌2.7%。7月29日,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在4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表示,问界的目标是“单一车型年销十万量级,单一品牌百万量级,单一车企千万量级”。
前两个目标还好说,至于第三个目标,放眼望去,全球范围内只有丰田达到了,而丰田运营的范围几乎覆盖全球所有国家。站在这个目标上,就是不折不扣的世界顶级车企。应该说,赛力斯的目标非常宏大。只要中国出现一个这样的车企,就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埃安7月销量35238辆,环比增长0.6%,基本和上月持平。在B端需求收窄后,埃安选择转向高端和海外两个目标,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两个目标都尚需时日,埃安当前能保持在第一集团,在过渡期内也算不错的业绩。
第二集团内,蔚来7月销量20498辆,环比下跌3.4%,但仍为该集团首位。蔚来在7月27日的“NIO IN2024”活动上连放卫星(芯片流片、手机、OS、NOP、世界模型等),看来蔚来仍然坚持用科技属性维护品牌调性,不打算直接参与打价格战。这种指导思想下,反而连续放量,证明其潜客还是相当吃这一套的。
零跑7月销量22093辆,环比增长9.8%,创历史新高,貌似站稳2万+。而且零跑国际首批车装船发运欧洲,零跑的7月过的比较舒心。
深蓝7月销量16721辆,与上月基本持平。极氪7月销量15665辆,环比下跌22%,2万销量没站稳。小鹏7月销量11145辆,环比增长4.5%,不温不火。哪吒7月销量11015辆,环比增长7.9%,同样不温不火。和埃安一样,哪吒也在深耕泰国市场。
小米7月交付略超1万辆,但没有具体的数据。对于小米而言,对手采取的激进价格攻势与自身初期产能爬升速度,构成两大牵制。前者影响订单池深度,后者影响交付响应。但完成今年目标(10万辆),小米高层表示有信心。
值得一提的反而是第三梯队的岚图,7月销量6105辆,环比增长10.9%。经历4月的低点后,也是一步一个台阶,虽然“步幅”比理想少了一个数量级,但年内第二次升至6000+,岚图似乎走出了产品小众化、市场声量不强的区域。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和岚图类似的还有智己,7月销量6017辆,环比几乎没动,也是年内第二次站到6000+。智己的价格手段和一波宣传攻势,看上去正在奏效。
价格战风声减弱
从整体看,7月份的价格战风声的确减弱。而此前宝马率先宣布退出价格战,是否能带动行业风向变化,业内还不乐观。现在看,宝马可能带动了价格节奏,从“战时”回归,但距离走出价格战,还为时尚早。
7月份BBA退出价格战一事,据说宝马和奥迪均已落实,奔驰则比较暧昧,零售价格保持平稳和微跌。但是涨价预期对犹豫的客户,可能有“促单”作用。
7月25日比亚迪发布两款新一代混动车型(宋L系列)时,价格也超越前代。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作为坚决站价格战一方,比亚迪此举有风向意义。
狂卷价格肯定不是常态。降价是为了占领市场,驱逐对手。占了新地盘以后,早晚要回到原有价格体系上去。高烈度价格战的负面作用,就是过于压榨供应链和一系列降本措施,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整车产品的配置、质量和质检体系,甚至在设计端就已经有“减料省工”的倾向。
总之,如此长时间、规模和深度都超越历史的价格战,理论上是不可持续的。
“反内卷”可能要抓典型
“反内卷”还上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通告。在宏观经济层面,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
与这一条匹配,会议还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产能利用率下降加剧企业竞争压力,为了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稳定价格预期,需要通过行业自律等手段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这其实是要求货币和财政机构,组织释放一波政策,稳住市场消费基本盘,强化消费信心(主要是提升收入上升预期),同时要求汽车市场和行业监管方,出台更强有力的政策,塑造市场“自律”氛围。很多舆论,都将价格战列入了“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范畴,也就是政策即将出手打压的对象。
价格战属于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部分,中央高层并未阻挠竞争,反而提出“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问题是,价格竞争也是竞争的一个方面。竞争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手段竞争,需要监管方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规范,尺度不大好把握。
光是出台政策和喊话,并不能有效贯彻这一精神。《汽车人》甚至可以盲猜,监管方可能会在今年抓一两个突出案例,明正典刑,以正视听。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没眼色”顶风上,很可能被当做典型整治。
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7月份大家对进一步价格战有点意兴阑珊。除了市场和经营层面的考虑,政策吹风和监管态度变化,都是短期必须要面对的关键因素。
如果宝马考虑到这一点,再考虑到时间先后顺序,要么有可靠消息渠道,要么通过某种方式猜测出政策方向的变化,反正肯定不是未卜先知。
现在2024年棋过中盘,今年的微增长基调已经大致确定下来,技术、产品、营销各种手段都已经是明牌。不但出奇制胜的可能性被消灭,就连实力的消长,趋势也是大部分确定的。大家需要采取点其他手段来抢份额、保地盘,但其他手段往往奏效没那么快、那么直接。
在电动车品牌整体仍算高速发展的时候,内部竞争的烈度可能在短期要下一个台阶。从这个角度,“冲”变成“保”,将成为主流选择。【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