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岁月遗忘的山谷里,宁夏695厂静静地躺在历史的尘埃中,曾经的辉煌与喧嚣,如今只留下一片废墟,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座曾经为国家安全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工企业,它的兴衰起伏,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
三线风云,铸就辉煌
1960年代末,中国大地涌动着一股名为“三线建设”的洪流,这是一场在国家安全战略考量下,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业生产能力的伟大壮举。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这片被六盘山环抱的隐秘之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1969年5月,吉林524兵工厂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宁夏695厂(代号5233)拔地而起,成为了三线建设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95厂自建立之日起,便肩负着生产导弹零部件、军用飞机零部件以及单兵火箭筒等国防重器的神圣使命。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人和工匠们,用汗水与智慧,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了一片军工生产的热土。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就建成了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军工城,其规模之大、设施之全,令人叹为观止。
繁华岁月,军工小社会
随着生产的逐步稳定,695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备、自给自足的小社会。生活区内,医院、学校、影剧院、食堂、溜冰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职工和家属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相对封闭却又不失温馨的生活。孩子们在子弟学校中快乐成长,大人们则在车间里忙碌着,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到夜晚,厂区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生活区内人声鼎沸,电影院前总是排起长龙,露天电影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娱乐方式。尽管条件简陋,但那份纯真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却如同那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田。
转型之痛,辉煌不再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军品订单的减少,695厂不得不面对转型的严峻挑战。从生产军械原件到制造自行车零部件、钢管等民用产品,这一转变对于习惯了军工生产的工人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曾经威风凛凛的炮兵设计师、八级钳工、建筑工程师们,一时间竟感到无所适从。
在转型的初期,695厂曾尝试引进天津自行车生产厂家的生产线,生产“百合”牌自行车。然而,由于成本高昂、市场竞争激烈,加之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这些自行车并未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最终不得不停产。这一系列的挫折,让695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步入了漫长的低谷期。
废墟之上,历史铭记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对三线企业的调整与改革,695厂最终划归宁夏自治区政府管理,并在2005年迎来了它的终结——旧址被拍卖。如今,几公里的厂区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杂草丛生。清河俱乐部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更是将那段美好的记忆烧得支离破碎,只留下一地焦土和无尽的惋惜。
然而,尽管695厂已成废墟,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军工精神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了那一代军工人为了国家安全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他们的青春与汗水,早已化作这片土地的一部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越战时候695生产的火箭筒打不了越南鬼子,后来一夜之间 厂里装备 骨干技术人员全都迁走了,留下的人靠要饭 捡菜叶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