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奇石形式”的主要特征9

石道聊文化 2024-11-30 11:00:46

六、他认为,意向性也可指向意识活动自身,意识可以以自身为意向的对象。

比如梅花玉《摘月亮》(见图22-7),其

图22-7 《摘月亮》梅花玉 19*8*30厘米 吕沛霖 藏

“意向性”是如何“指向”意识活动自身的呢?

众所周知,该石被亿万年冲刷的椭圆之形状,它是没有什么“意向性”的地方;同样,它玉化的质地,也没有让人惊奇的所在。当然,它的表面更没有什么纹理,可供阅读。

于是,赏石人就对该石表面的二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看:在该石表面棕色的背景上,有那么一根淡绿色的藤条上下悬挂,枝蔓上有很多的叶、花。一个人正拽着那根藤条往上爬,并且已经爬到了上部......

他在干什么呢?

原来,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在院子里乘凉。这时候,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忽然,孙子指着月亮说:“爷爷,您把那个月亮摘下来吧,将它挂在树梢上,院子里就会更亮了。”爷爷听后很开心,“好,我去摘月亮!”

于是,他说干就干。

由此可见,意向性就是“奇石形式”的“指向或关涉于......”

首先,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的“象”。

众所周知,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的“象”,它有可能是“指向或关涉于......”外部现实世界里的具象事物。比如梅花玉《摘月亮》,它表面的图案“指向或关涉”于外部现实世界的“人”和其它事物。但是,由于观赏的位置不同,奇石自身形式“指向或关涉”的外部世界里的事物是不同的。同是某款奇石,玩石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它们,它们“指向或关涉于......”外部现实世界里的具象事物,也可能不一样。

或者,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的“象”,它有可能是“指向或关涉于......”外部现实世界里的山水形状的意象事物。比如长江纹石《云路郁千盘》,它就指向山峰中的小道。

或者,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的“象”,它有可能是“指向或关涉于......”抽象事物。

其次,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的“信息”。该方面的内容,笔者将在《石道》第四卷第十五部分中介绍,这里不做展开。

再次,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的“不透明性”。

这个“不透明性”,它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奇石形式”蕴含着的一些情感的东西。

显然,人的情感表现为欲望、愿望、希望、谋虑等一些行为反应倾向。这些行为反应倾向可以被划分为肯定和否定或正向和负向两种。如灵璧磬石《谁与争锋》,不同的人对待该块奇石的形状就会有肯定和否定或正向和负向的两种行为倾向。肯定或正向的意向就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接近、取得、保护、接受、拥护、吸收、助长、产生、造成等。换言之,对一些奇石形状持肯定或正向的意向就将它收藏起来,比如灵璧磬石《背负青天朝下看》,比如灵璧磬石《蚕王》,等等。否则,持否定或负向的意向就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避开、丢弃、反对、破坏、抵抗、限止、消灭等。换言之,就是将某一块“奇石”丢弃了。

最后,这个“指向或关涉于......”奇石“派生的意向性”。

该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指的是“奇石形式信息”所“派生的意向性”,即“奇石创造者”——天公地母创造奇石的“意图”。该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将在《石道》第四卷第十六部分阐释,这里也不做展开。

因此,缘于奇石形式自身的“指向性”、“不透明性”,以及“派生的意向性”等奇石形式的“意向性”,这个特征更是具有使人脱离尘世的“悬浮力”。

1.王朝闻著:《石道因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2000年版,第33页。

2.王朝闻著:《石道因缘》,同上,第38页

3.【美】彭尼·皮尔斯著《直觉力》,张鎏译,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版,第26页。

④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之一。

⑤王朝闻:《石道因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石道》(1-4卷)26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