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有57(包括后面补授2位)人获得了上将军衔,他们也成为了仅次于10大元帅和10大大将的开国功勋群体。
但这57人中有3个人比较特别,他们原来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1955年被授予了解放军上将军衔之后,当时便引起了一些争议,这三人就是董其武、陶峙岳和陈明仁。
其中陈明仁更是在此之前经历了一些坎坷,甚至在部队里被架空,在公事活动中被其他将军孤立。
敏锐的毛主席观察到了这一情况后,多次出面为陈明仁解围,还专门为他换了军政委。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主席之所以关照他,当然与团结分不开,也更和陈明仁将军的特殊人生经历有关。
陈明仁也是湖南人,和毛主席一样能说一口地道的湖南话,而且他的出身和毛主席差不太多。不过虽然是农民家庭,但有一定的余财,可以保证他接受教育。他17岁的时候考入了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回老家教书。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这辈子就是教书先生的时候,21岁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报考广州讲武堂,走军官道路。
当时国内兵荒马乱,经常打仗,无论是当军官,还是当大头兵,不可避免都要上战场玩命。
所以他的父母十分反对,但他坚持要考军校,跟随孙中山先生,家人也拦不住他,只好同意了。
后来广州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他也成为了黄埔第一期的毕业生。
离开学校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广东东莞的战斗中,第一个冲锋在前,升为了连长。
在惠州战斗中,面对敌人固若金汤的防守,北伐军损失很大,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陈明仁看准时机,带着十几个战士杀出了一条血路,第一个登上了城楼。
先登之功,自古至重。
当时蒋介石和李宗仁等人正在后方观战,看到了他冲锋杀敌的全程,事后蒋介石在庆功会上多次表扬他,并升他当营长。
陈明仁不仅勇猛,而且打仗很巧,因此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一直有很高的声望,就连李宗仁和白崇禧这样的大人物,也对他礼让三分,有心拉拢他。因此他的升迁之路非常快,堪称“火箭一般的升职”,不到30岁就当上了师长。
然而因为他性格有些傲气,所以也引起了一些同僚的不满。但蒋介石一直比较看重他,后来安排他去庐山军官训练团和陆军大学深造,有意栽培他当高级司令官。
可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未把他当成心腹,因为陈明仁多次找蒋介石公开提意见,并不是很听话。
有一次蒋介石去视察陈明仁的部队,发现寒冬季节里,士兵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寒风嗖嗖的,于是当着大家的面训斥了陈明仁。没想到他并未接受训斥,相反却直接回怼,说军服都是前几天从军需处领来的,还没穿几天就烂了,不找军需处算账就不错了,怎么能是他的问题,这师长谁能干谁去干!直接当着蒋介石和周围军官的面,把军帽摔了,让蒋介石十分尴尬。
但陈明仁的军事能力确实比较出众,蒋介石也并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刁难他。
全面抗战打响后,他带兵在九江和桂南同日军血战,还参加了缅北战斗,打通了中印公路。
解放战争打响后,蒋介石升他为军长,奔赴东北作战,在1946年的四平战场,以少胜多击败了林彪元帅的大军,迫使林总放弃了四平和长春。
但即便有这样的大功,蒋介石也对他并不是很放心,后来有人打了他的小报告,蒋介石明知小报告添油加醋不可信,但还是借机把他调回南京。
此事之后,陈明仁彻底心灰意冷,在弟弟的劝说下,于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加快了湖南省的解放,立了大功。尽管他立了功,不用去功德林,也保留了军队职务,但很多解放军将领依然疏远他。
这也是自古通病。何况从人性角度而言,大家都是骁将凭什么要服气一个对方起义的将领呢?
1949年9月,毛主席邀请陈明仁等人一同前往北平参加活动,期间毛主席注意到其他将军都不邀请他合影,于是不喜欢拍照的毛主席主动表示,让记者给自己和陈明仁单独拍一张,其他将军们见了,也不再孤立他。
毛主席还当场邀请陈明仁参加重要会议,并嘱咐他一定要来。
后来解放军部队进行了调整(1952年10月),组织上安排陈明仁出任第55军军长。
虽然职位很高,但55军的政委王振乾和其他指挥员依然很介意他的前国民党军官身份,都不听他指挥,甚至连部队职务安排这种大事,都不和军长商量,自己就做主了。作为军长,他成了全军说话最不重要的人。
后来毛主席听说了这件事,十分生气,当即换了55军的政委,并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授予陈明仁上将军衔,此举一方面肯定了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毛主席的爱才惜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