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世界第二沙漠“关”起来,我国有多拼?如今即将创造奇迹

踏雪寻梅使者 2024-11-28 18:39:07

前言

沙漠,被称之为大地的“癌症”,一旦蔓延就会导致农业减产、风沙弥漫。

所以沙漠的治理也从来都是各国的一大难题。

就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有一座中国面积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不过,就在近期,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工作传来喜讯:

“锁边”工程已进入尾声,只差285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被我们彻底封锁起来,再也不能影响周围环境了!

会移动的沙漠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面积高达166.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这里全年降水量少,干燥多风,温差较大,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塑造了新疆壮观的地理风貌,也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

新疆境内分布着多个沙漠,其中最著名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是新疆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总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其中流动沙丘的面积占到了25.84万平方公里。沙漠中的沙丘因风力作用,每年会以50至60米的速度向南移动,改变着地形地貌。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以其广阔和变化闻名,还因其历史与环境影响而备受关注。

在古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不断扩张导致了许多绿洲和城市的消失。曾经繁荣一时的西域三十六国,随着沙漠边缘的侵蚀,许多城邦逐渐被废弃,变成了荒凉的废墟。

沙漠扩张的速度让当时的人们难以适应,而那些湮没在沙丘下的城池,也成为后人探寻历史与自然变迁的遗址。

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充满挑战,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每当沙尘暴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空气中弥漫的沙粒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影响着农业和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

在一些年份,沙尘暴的强度甚至波及到邻近的区域,扩大了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

独特的“锁边”工程

新疆的沙漠治理是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西部地区环境平衡的关键任务。

治理沙漠并非易事,需要面对沙漠流动性和极端气候条件的双重考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气候极其干燥。这里的年降水量极低,但蒸发量却极其巨大,使得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常态。

每年的春季大风和夏季西风不仅加剧了沙漠的干旱,还推动了沙丘的不断移动,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流动沙漠的特性使其宛如一个巨大的自然力量,不断侵蚀周边的土地。面对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治理沙漠的每一步都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

从上世纪开始,中国就开始了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历程。多年来,治理工作以科学规划和综合措施为基础,逐步推进沙化土地的治理目标。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治理3500多万亩沙化土地,优先选择沙漠边缘水源相对充沛的区域实施“锁边”工程。

这项工程以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通过阻止沙漠进一步扩张,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治理过程中,新疆充分利用了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等山地高原积雪冰川的融水资源。这些丰富的水资源为沙漠边缘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部分区域,通过引水灌溉和植被恢复,逐步稳定了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

此外,得益于新疆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当地还建成了多个光伏电站。光伏电站不仅为治理工作提供了能源支持,还有效地利用了沙漠中原本闲置的土地资源,实现了资源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耐旱植物的种植是沙漠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科学家和农民们尝试种植了多种耐旱作物,包括小麦、红枣和大芸等。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还在固定沙丘和改善土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为了减少风沙的危害,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建设了密集的林网,这些林网中种植了多种林木和果树,形成了有效的风沙屏障。

在一些生态敏感区域,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锁边”工程的整体进度已完成90.6%,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且,除了已经进行的保护之外,政府还成立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通过科学的流域管理和政策支持,为沙漠治理提供制度保障。这些制度为治理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有序的管理体系。

在治理过程中,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调节了河流水量,确保塔里木河上游到下游的输水顺畅。

截至目前,累计向下游河道输水超过90亿立方米,这不仅缓解了沙漠周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为沙漠边缘的生态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被有效“锁进了笼子”。这些绿色屏障不仅固定了沙丘,还为周边环境注入了新的生机。

带来新生

治沙工作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生态修复上,也显著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治理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锁边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进治沙的良好局面。

此外,沙漠边缘的生态恢复带动了农业、林业等多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人工植被的建设和绿洲的扩展,许多沙化严重的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塔里木河流域的河水重新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栖息地。

同时,风沙的减少和气候的微调,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这种正向循环进一步巩固了治理的成果。

只不过,沙漠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长期任务,治沙不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更需要世世代代的坚持。

今后的治理工作将继续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对治理成果的巩固和保护。

未来的目标是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

1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