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则关于降压药的消息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医疗圈和患者群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两种常用降压药被检出含有超标的致癌物质,这无疑给千万高血压患者敲响了警钟,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降压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然而这次事件是否意味着人们一直信赖的降压药已经成为了潜在的“健康杀手”?面对这样的情况,患者该如何应对?
降压药的“隐形杀手”“致癌物超标!”这个触目惊心的词组,瞬间让无数高血压患者陷入了恐慧,两种广泛使用的降压药——厄贝沙坦和喹那普利被检出含有超标的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
这个拗口的化学名称,属于亚硝胺类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简单来说,就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
那么这个“隐形杀手”是如何潜入我们的药品中的呢?事实上,亚硝胺并非是人为添加的,而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意外产物”。
它的出现,往往与生产工艺不达标、质量控制不到位有关,就像一个不小心混入面粉的小石子,虽然不是故意放进去的,但确实可能会伤害到食用者。
值得注意的是,亚硝胺不仅可能致癌,还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严重损害,这无疑给那些本就饱受高血压困扰的患者们雪上加霜。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绝对,专家们强调,亚硝胺的致癌性是长期、大量摄入的结果,短期内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物质如此危险,为什么会出现在降压药中呢?事实上这并非个例,近年来,多种降压药都曾被检出含有亚硝胺类物质。
以国内华海药企为例,2018年他们生产的缬沙坦原料药就被检测出含有超标的亚硝胺,引发了全球多国的大规模召回。
这次被召回的厄贝沙坦和喹那普利,都是常用的降压药,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而喹那普利则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两类药物在降压药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患者可能正在服用,面对这样的情况,各国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涉事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在短时间内召回了数十种降压药,欧洲药品管理局也紧随其后,暂停了相关企业部分原料药的认证。
国内监管部门同样要求相关企业召回问题药品,并修订了药典标准,增加了对亚硝胺的检测项目。
然而这些措施能否彻底解决问题?降压药的安全性是否还值得信赖?更重要的是,那些正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该如何应对这场“药品风波”?
从源头把关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血压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但什么是正常水平呢?根据最新标准,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应低于120/80mmHg。
如果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90mmHg以上,就可能被诊断为高血压。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血压升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简单,高血压的成因就像一个复杂的方程式,涉及多个变量。
首先是神经内分泌因素,包括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利钠激素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和血管受损,其次血管壁弹性降低和狭窄也是罪魁祸首之一,它们会阻碍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肾脏问题也不容忽视,肾脏作为体内的“过滤器”,对血压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常吃高盐、高油、高脂的食物,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都可能成为血压升高的推手,它们会增加血管负担,诱发血管堵塞,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那么面对这个复杂的“方程式”,我们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从生活方式入手。
控制饮食,严格控盐,保持清淡饮食,适当摄入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戒烟限酒,因为这两者都会显著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保持健康体重,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但是如果已经患上高血压,仅仅依靠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足够?对于那些不得不依赖降压药的患者来说,如何在药物的海洋中找到一条安全的航道呢?
用药安全不容忽视面对高血压这个“隐形杀手”,许多患者不得不依赖降压药来控制病情,然而正如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降压药并非完全无害。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降压药是目前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存在潜在风险,但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服用降压药的益处远大于风险,因此患者不应因为担心而擅自停药。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遵医嘱用药,这看似简单,却是最重要的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时间等。
擅自更改用药方案可能会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甚至引发并发症,长期坚持,降压药需要长期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至少需要遵医嘱服用4周以上,才能保持血压平稳,不要因为血压暂时正常就擅自停药。
高血压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但切不可混服,缘由在于药物间或有相互作用,像某些抗生素可能影响降压药的功效。
因此在服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降压药。
定期监测血压,家中备一台血压计,定期检测血压,并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也能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注意服药时间,人体血压有昼夜节律,一般在早晨6-10点和下午4-8点达到高峰,因此建议在高峰前1-2小时服用降压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降压药并非越贵越好,每个人的病情不同,适合的药物也不同,不要盲目追求昂贵的药品,而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即使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辅助降压,还能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然而即使我们做到了以上所有,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药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那么当我们遇到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降压药召回事件时,应该如何应对呢?是继续服用还是立即停药?
危机之下的应对之策面对降压药召回的消息,许多患者可能会陷入恐慌,然而,正如古人所说:"乱世用重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冷静和理智,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不要慌张,虽然召回消息听起来很可怕,但并不是所有批次的厄贝沙坦和喹那普利都有问题。
只有特定批次的产品才被召回,因此第一步是查看自己手中药品的批号,看是否在召回范围内。
如果不幸发现自己的药品在召回名单上,也不要立即停药,突然停止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立即联系医生,寻求专业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继续服用还是更换其他种类的降压药。
对于那些药品不在召回范围内的患者,可以继续按医嘱服用,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关注药品安全相关的最新消息。
此外无论是否在召回范围内,患者都应该加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监测,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头晕、恶心、皮疹等,都应及时就医。
对于监管部门和医药企业来说,这次事件也敲响了警钟,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问题药品的出现。
同时也应该建立更完善的药品安全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点:虽然这次事件暴露出了降压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降压药都不安全。
相反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规范使用降压药仍然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
结语高血压和降压药,这对“欢喜冤家”,一个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一个又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和警惕,就能在这场“健康保卫战”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章消费日报财经2024年4月17日《“网红药”抽检不合格,山东益健药业被立案,曾因降压药含致癌物被召回》的报道
环球网2019年1月24日《降压药含致癌物被召回 专家:不必恐慌别擅自停药》的报道
界面新闻《沙坦类降压药再现致癌杂质,赛诺菲在海外召回厄贝沙坦等产品》
参考消息《美国产降压药喹那普利片含致癌成分被召回》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