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杨林
甲辰岁首之际,我有幸受邀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专业,为那里的学生们讲授山水画这一专业课程。这次经历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长期在院校任教的教育者,如何通过专业性和系统性的授课,将知识和艺术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学习中最为重要且体系最完善的课程,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象征,独树一帜于世界艺术之林,深受广大国人的喜爱。
我个人浸淫中国画数十年,对山水画的研究与喜爱愈发深厚。在这漫长的艺术探索之旅中,《芥子园画传》无疑是我最为重视的研究对象之一。这本书不仅孕育了无数名家,也为众多追求艺术之路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迪。我对《芥子园画传》的研究和收集已久,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认识与体会。
①结缘芥子园
白石老人大约20岁的时候,在他的一个雇主家,看到了半部《芥子园画传》,让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便从雇主家把画谱借回家反复临摹,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把这些画稿全部临摹下来了,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他只能把它全部临摹下来了,反复揣摩,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齐白石当年临摹的部分芥子园画稿。
此后白石老人便把画稿中的一些图案,运用在他的木雕刻花之中,拓展丰富了他的雕花纹样,也让他的雕花作品在乡间广受到欢迎,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打开了齐白石,探索中国画创作的奇妙之门,奠定了齐白石学习中国画的重要基础,从芥子园画谱的美学视角,来拓展他的中国画创作之路。直到晚年,他依然念念不忘此事,将《芥子园画传》视为自己的启蒙老师。
著名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在书店买到了一本《芥子园画传》,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传》,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使它成为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家的代表性人物。
陆俨少先生曾说“有了好气息就有高格调,伴之而来将是壮健融液的神韵,灵变清和的韵致,谐美高洁的情趣,真气流转,生动活泼”,无疑芥子园画传的气息和格调是高格的,对陆俨少山水画创作的启迪作用是巨大的,前辈的这么多大师才会在其中孜孜以求,获得勃发的基石。
在探索中国画学习之旅的道路上,我与历史上的大师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的旅程始于十几岁时,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在父亲的陪伴下,我在书店获得了一本宝贵的《芥子园画传》。这本书的获得,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令我喜悦无比,而且成为了我艺术探索中的至宝。
我反复临摹其中的作品,每一次都如获至宝。这部八十年代初由曹勋临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的《芥子园画传》第一集山水,对我们这一代的中国画学子们而言,它是案头的珍宝,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通过它,我不仅更加完整和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山水画,而且为我打开了进入中国画世界的大门,开启了我在山水画写生与创作道路上的探索。
康熙18年,《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李渔的精心编撰下终于问世,《芥子园画传》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书,是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最巨的画谱,是古代彩色木板套印技术的典范,堪称我国古代画谱的巅峰之作。
问世三百余年来,《芥子园画传》成为无数学子步入画坛的启蒙书,“丹青家罔不家置一编”便是最好的说明,《芥子园画传》在300多年的传播中,影响波及海外,同样成为外国人学习中国画的重要宝典。
深刻认识与发扬《芥子园画传》的价值,在当今社会来说,仍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使命感与意义,如何很好的发扬其在绘画艺术传承上的津梁作用,将会古今辉映利及千秋,再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恒久魅力。
①从芥子园珍本的文化探索到价值再发现
芥子园,这一古老的名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深入研究芥子园的过程中,我有幸访问了南京的芥子园、兰溪的芥子园以及李渔的故乡。
通过参观与芥子园有关的众多展览,我深切感受到了南京人对李渔与芥子园的深情怀念,以及浙江兰溪为纪念李渔举办的芥子园珍本展。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不仅令我惊叹芥子园的文化价值,更加深了我对其深入研究的信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收集,我整理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芥子园珍本。这些珍本不仅作为我研究芥子园的重要资料,也是我未来展览的重要展品。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我收到了几十幅康熙18年的原版套色芥子园画传图稿。虽然这些图稿并不完整,但它们的价值和意义非凡,展示了那个时代木板套色印刷的精湛技艺,与今天的影印技术相比,显得更加珍贵。
然而,芥子园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很难体现原作的墨色韵味和笔墨精神。没有墨色浓淡的变化,极大地限制了芥子园的艺术价值。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古人要想学好中国画,非常不易,没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和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很难学习的。尽管如此,这并不能掩盖芥子园的价值。因此,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见证了许多学习芥子园画传的朋友们对《芥子园画传》如获至宝,孜孜不倦地学习,但很多时候学习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芥子园画传》的时代局限性,不能完整、准确、全面地反映中国画原作的精神面貌。
有笔而无墨,这是一种遗憾。很多初学者,在没有较好的中国画学习基础和名师的指导下,临摹出的芥子园作品,缺乏墨色变化和枯湿浓淡,往往显得生硬死板,这不仅让初学者误解了山水画的本质,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
这一切让我萌生了还原芥子园本来面目的构想,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做的铺垫和准备。芥子园不仅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文献,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对芥子园珍本的深入研究与展示,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芥子园的文化价值,也能够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出贡献。
③还“芥子园”本来面目
受条件限制,清以前古人学习绘画是通过看真画来临习,以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学习,最多也就是老师画一些画稿交给学生自己临习,自从《芥子园画传》出版后,这样的现状便有所改变,或者说丰富了中国画的学习手段。
如今在我的书斋中,摆放着各个朝代出版刊行的几十本《芥子园画传》及其相关的图书,在揣摩和学习这些书作的过程中,我的想法也不断的丰富,而随着自己数十年来对中国画研习的深入,久久萦绕在脑际的还有着一种还“芥子园”本来面目的情结,为了了却这样的情结,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
虽然多年来也看到了很多艺术工作者,做了大量《芥子园画传》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同时也有很多相关的书作出版,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芥子园画传》的文化内涵。
但我总觉得,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也有值得我自己去做的一些拾遗补漏的工作,这就是重新翻绘一本完整的有笔墨的《芥子园画传》,我想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追根寻源,我们才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芥子园画传》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芥子园画传》的编辑和出版者李渔,平生喜爱山水绘画,生于明末清初,入清后绝意仕进,优游于山水亭榭之间。其才气既高,复以不擅绘事为憾。
谓“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而为憾事。但作为文人和出版商,他自然会有很多书画界的朋友,并且深知许多画家,所说的绘画之道,只可意会难以形传,从而引发了李渔自己想编著一本画谱的想法,他希望这部画谱,能帮助到更多绘画初学者,自学了解中国绘画的技法,使得更多人都能了解画山水画的快乐。
因此当他在康熙年间的某一天,看到女婿沈心友,收藏的明代画家李流芳课徒稿,山水画册页四十三幅时,便萌生了出版画谱的想法,沈心友也是一个文化人,当时正经营芥子园甥馆,刊行图书,他便邀请画家王概、王臬、王蓍兄弟,在此基础上整理增编了九十幅,同时又附上了临摹的古代各式山石四十幅,从而构成了完备的山水画绘画技法体系,此为《芥子园画传》的初集。
李渔策划出版《芥子园画传》的初衷是“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所长,得全图四十页,为初学宗式。”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如果用今天的影印术去出版这套书的时候,一定不会是这个样,我想能够更加完整,准确的诠释中国画的精神面貌。
因为刻本毕竟是刻本,即使是再好的石印本也难取其真意,特别是中国画,这种有笔墨意趣的艺术,而当初王概兄弟,他们在绘制画谱时的图稿,一定是笔墨精神、色彩韵味神情俱佳的精品,今天的高级影印术更是下真迹一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为此我们应该了解,和这套书创作相关的名家和名作真迹,才能更加接近于芥子园的真面目。
李流芳,字长蘅,又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别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他是南直隶徽州歙县人,因故侨居于嘉定。他是明代的杰出诗人和书画家,被誉为“嘉定四先生”“画中九友”之一。
在书画方面,李流芳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擅长山水画,学吴镇、黄公望等名家,作品风格峻爽流畅,富有生命力。他的画作深受人们的赞誉,同时,他也工于书法,其书法作品也备受推崇,李流芳的绘画作品流传较多,在芥子园画传的练习过程中,很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王概,亦名丐;字东郭,一字安节,今浙江嘉兴人,寓居南京。清初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师龚贤,笔法苍健。亦善人物,花鸟,所作人物,笔墨精妙,有《芥子园画谱》传世。
其兄王蓍,初名尸,字宓草。以花鸟擅名,兼善诗文、治印。其弟王臬,初名孽,字司直,擅诗画。王概兄弟留有一些绘画真迹,但作品不大,我们今天可以通过他的这些绘画真迹,管窥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渊源,他们流传的绘画作品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老师龚贤,作为金陵八大家之首,却有众多的墨迹流传于世。
龚贤亦有课图画稿传世,作为真迹,是学习《芥子园画传》非常重要的辅助教材,当时的王概兄弟在编绘《芥子园画传》时,也是受到了龚贤课图画稿的启示与影响。
巢勋,(1852-1917),字子馀,号松道人,又号松华馆主,浙江嘉兴人,海上画派 。画学张熊,工山水,并能写花鸟,其疎林远岫,古木寒鸦,有倪瓒遗意,所仿明、清诸家画册,俱能得其彷佛,熊称许之。
巢勋有一幅《洞天一品圖》(55X36.5cm),是畫在上海一言堂精制的“六吉宣”净棉宣上,巢勳中國画诸种皆精,寫石尤能表现出石的品格,《芥子園畫傳·增廣名家畫譜》即有一幀寫石署題:“云气满虚堂,嶙峋一笏长,呼兄将下拜,己让米襄阳。”
巢勳此帧寫石,极好的表現出了太湖石的品性,且是在生宣纸上描绘,水墨的鮮活,也可让我们得见刻本与真迹的差距,相比起石印版的画谱,真迹的勾线略弱,渲染也明显的受到西画的明暗阴影影响,这些也只有在真迹中可以感受到。
另外,和曹勋同一时期的画家马骀亦有《马骀画宝》传世,这部美术教材的地位仅次于《芥子园画传》,是很多绘画爱好者的入门宝典。同样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骀的传世作品较多,可供参考借鉴的意义很大。
④如何学习芥子园画传?
1.对芥子园画传的整体研读
对芥子园画传的研读十分必要。芥子园画传比较完整,图文并茂,且有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对《芥子园画传》的研读,能使我们比较整体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画传不但图示详细,还有详细的图文释义,释义文字作为作为图示的解析,如果能够比较深刻的研读,这能够比较好的帮助自己,理解中国画的内涵,助力自己中国画技艺水平的提高。
现在的很多人在学习《芥子园画传》的过程中,只注重临习画传中的图示,很少去关注图片边的图释,在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只有研读了这些图示的文字之后,你才能够比较真切的理解,示范图的画意和画理,有助于自己笔墨技法的提高。
《芥子园画传》的示范画和文字部分,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整体,文案均是来自于历代著名的一些画论,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郭熙《林泉高致》,黄公望《写山水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都是历代的著名画论,非常值得研读。
2.把临习画传与名家真迹同时进行
在临习芥子园画传的同时,去临摹一些现代印刷的,比较好的宋元明清的名家经典,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四僧等,以及传承有序的名家课徒画稿,如倪元林的课徒画稿,龚贤的课徒画稿,黄秋园的课徒画稿等等,作为临习《芥子园画传》的辅助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也能比较好的理解和体悟中国画笔墨真意,同时要到博物馆,去看一些好的名家真迹,看真迹很重要,再好
的印刷品也是下真迹一等,在真迹面前,才能真正的体会名家的笔墨韵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分清作品的好与坏,找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保持清醒而清晰的认识,艺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时,中国书法的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书法应该坚持每天练习,没有好的书法支撑,是很难画好中国画的。
3.名师指点,有目的的临习
在一个好的名师指导下去学习《芥子园画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与示范,我们能够比较好的去理解,刻本中所不具备的墨色变化,也可以灵活的掌握和处理,刻本中欠缺的墨色变化,这些都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去比较便捷的解决,比自己独自的研习与理解来的快捷的多,因为经过刻板印出的画,作品的笔顺不易判断,笔感也难观察,用笔的节奏在画谱中也难以体现,这些都会给初学者造成障碍。
有老师的指导,在临摹前,去分析用笔的来龙去脉,轻重疾徐,体会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性,这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依样描摹,才能使画不呆板,使学习变得灵活而主动,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合创作,会对后面的创作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4.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芥子园画传对中国画的系统整理,使我们比较清晰的看到中国画学习的一般性规律,其分类示范、分解练习、构图程式等基础教学方法仍具典范意义,并且画传系统的由浅入深,用图示向我们展示的中国画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切实可行,也非常有效。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而不能求多求泛,对于一些基本的图示,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如基本的石法和树法及构图等,有时应该反复练习,长期练习熟记于心,由死记硬背,变成自然的动作,由简单物象,向复杂的物象逐渐过渡,由浅入深,最后才能够比较扎实的,掌握中国画的一些基本技法,为后续的中国画学习与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笔墨的练习,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一生都应持续的。
5.我的临习理念与还原观
要想比较好的还原芥子园本来面目,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画家原作特征,以及对相同时代,相同地区画家的原作做比较性研究,《芥子园画传》产生于南京地区的金陵画派,金陵画派的诸多画家,对其有较大、较为深刻的影响。
这些画家的作品,都可以作为研习的对象展开学习,金陵画派的画家作品,在南京博物院有长期的陈列展览,同时也有比较好的影印资料可供参考,姑熟画派萧云从的作品,也是值得研读的,因为在芥子园画谱中就有取自萧云从《太平山水诗画》的图示作品。
同时我们还要研究他们所使用的纸张材质,因为不同的纸张材质,会对绘画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使用了不同的纸张去临摹《芥子园画传》,大部分是比较有年份的老纸,初学者对这些,并没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不断的尝试,经验的积累,都是需要我们去做的。
在把各个时期不同的印本,做比较性的研究基础上,比对同一时期的名家真迹,我便对芥子园画传中的作品,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多年来,我不断的尝试临摹,有如真迹的芥子园,便似乎呈现在我的眼前,再尝试再临摹,如此不断的深入,随着技艺的提高,我想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更进一步的走进芥子园的本来面目,只要始终是在努力的道路上,便是喜悦开心的事。
绘画艺术的发展是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海上画派的崛起,中国绘画艺术的中心在上海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光大,产生了很多影响后世的大家,诸如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等等,曹勋与马骀便是海上画坛的杰出代表,也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中国画艺术发展。
《芥子园画传》无疑在后期也一定受到了海上画派诸多画家的影响,在巢勋编撰的《芥子园画传》增广名家画谱中,专门有一册“海上名人画谱”,遴选了很多海上名家的绘画作品,添加到画谱之中,寻源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会对我们研究《芥子园画传》的画风有着极大的帮助。
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对传统的学习研究,前人积累的优秀中国画传统,是我们前行的阶梯,站在这样的阶梯上,无疑会助力我们的前行,更快的接近我们所追求的艺术目标,《芥子园画传》正是我们学习中国画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好的阶梯,对后续的写生与创作都会提供极大的启示与帮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满怀对前贤的敬意,三百多年前的李渔在《芥子园画传》原版序中曾写道,“有是不可磨灭之奇书,而不以公世,岂非天地间一大缺憾事哉”,李渔所说的缺憾或许不是山水画的技法没有传授,而是中国文化的精要之处没有被广泛传扬。三百年不断的芥子园背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东方美,而这种东方美随着时间的流淌,历史的沉淀会愈加的光辉灿烂。
2024年春于芜湖 杨林
杨林其它作品欣赏:
部分学生作品:
杨林简介: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