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越深入画面,就越容易迷失在细节里,这时就需要在画布前退后一步。
退远看,看啥?看的当然是“大局”了。
这个局,指的就是整体。整体的构图与布局是在观察中是首要的步骤,这其中包括所有元素在画布上的相对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包括整体的视觉平衡、对比度、色彩分布等方面。
而作为美术基础训练的有效教具,石膏像的作用在于“被看”。对于基础的素描训练来说,稳定的物体造型有助于画者进行一个长期的揣摩和研究,在临摹或写生中以便于检测“看”的结果的准确度。
早年石膏像还是考题中的香饽饽,现在基本是不在素描里出考题了,但它对造型训练的作用仍不容小视。
目前高中基础教学对石膏像素描课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视,很多学生学会了看,但没搞懂看的实质是什么,看的就只是表皮:像眼睛刻画不够好啦、头发画的还不够细啦……等等诸如此类。正如“瞎子摸象”,摸到哪个局部就是哪个构造,对整头大象其实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一、看整体构图与布局结构
如果在画室集训,老师就会提醒你要时不时地站起来看一眼,看看自己的画面,也看看别人的画面。
整体就是画面的全部。当你视野放宽,离开了画板的一纸,所有纸上的细节将被融入到整个画面里不再放大,这时画面上的全部便是整体了。老师之所以让你离开画板,保持一定距离,就是要摒弃死盯一处的习惯。初学绘画的人,很容易被细节所吸引和牵制,离画面中的对象太近,局部就会被放大,视线也就越难从局部中摆脱出来。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玻璃酒瓶,去掉了形体上那些装饰的细节,其实它无非就是由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上下构成。因为它的细节放远看去小而特征不明显,所以就很容易看到其基本形。
要是到人物头像这般复杂,可以根据人物头部不同的特征分成国字形、田字形或是申字形等其他。描绘的人物像还是不像,第一眼看的就是基本形,抓形就是掌握形体感的一种可靠的方法,抓不住形的局部画的再好也都是徒劳的。
也难怪有些人会打趣地说“画画是用脚画的”。这是因为离画面越远,能看清的细节就越少,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越整体,毕竟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
二、看比例和透视
为了便于观察,中国古代画家们制定了一种绘画法则,叫三庭五眼,即把头部上下分为三等分,头部宽度分为五等分。
按照这个标准的比例绘画,出来的人物是比较符合人理想中的造型美的。
当然方法也是从整体到局部。目测或笔测物体的整个高与宽的比例,安置一个大概的框架形于画面中,再从物体中找出大的体块部分与总体基本形的关系比较;大体块与大体块之间做对比,逐渐从这些大体块中找出其中的小体块,一步步完善。
至于透视,就在找比例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空间的纵深感通过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大小和远近关系来体现。
三、看色彩平衡
有的同学单画一个物体能画得很好,但放在整个画面里就没那么好了。
多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如果只强调单个静物的色彩关系,就会造成静物与静物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体现不出整体的大关系,画面就会变得不和谐。花、脏、乱、粉,这些都是对整体关系的把握不足。
画色彩也是画关系,不只是把形象的本色(固有色)再现出来,同时还要表现出形象的光源色、环境色和整个画面的整体色调等。
有一种比较直观的做法,就是把画面拍下来调成黑白来看对比,并运用素描的五大调三大面,去校准物体的颜色程度。
其实说了那么多,打趣地说也可以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了。有时,后退并非逃避,而是寻找一种新视角,一种能够再次在画面中舞动的灵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