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五捶的打法特点

京京聊太极 2024-08-15 18:14:51

各式太极拳中都有关于“五捶”打法,杨、吴、武、孙等各有其特色。但总体概念还是离不开这五捶: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和指裆捶。

太极拳里捶法是个比较有趣的存在。太极拳名为拳,实际上攻防却多用掌,用拳(捶)并不多。这是因为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制人而不为人所制,而用掌可抓拿锁扣,可采捋化发,变化繁多,有利于控制对方。但拳的变化虽不及掌多,却胜在杀伤力够强,故太极拳的捶法,也显示出太极拳除了擅长发人,另有追求杀伤的一面。

今天聊一聊太极五捶的打法特点。具体的用法,比如对方哪一拳打来,我又用哪只手拆解之类的就不说了,实战中形势瞬息万变,这种说招的东西用来帮助理解套路动作含义尚可,想真正应用于实战就没什么用处。真正有用的,是提炼出招式的“理”。虽万变万端而理惟一贯,只要掌握了理,一招自然就能生出万般变化。

一、搬拦捶

搬是搬移,拦是阻拦。搬拦捶是用于搬移阻拦化解敌拳,并随之以拳进击敌人。在太极拳法先化后打的原则下,具有强大的打击效果。

搬拦捶是腰劲的主宰之下,以手螺旋式缠丝劲化除敌人直进而来的单拳,以搬为冽劲,以拦为捋劲(同时也是擒拿之法),采劲,以捶为棚劲,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出拳进击发放敌人。整个动作的手,腕,臂,肩,胸,腰,胯,腿协调一致,柔韧灵动,松肩拧胯,不丢不顶,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搬拦捶有定步,进步和卸步之分,进中有防,卸中有攻。

搬拦捶,在杨式,孙式,吴式中都称为“进步或上步搬拦捶”,武式称“搬揽捶”,仅一字之差(同假字),陈式称“掩手肱捶”,陈式二路另有“搬拦肘”,拳式虽有不同,但“搬拦”二字似有假借关系。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持点上,其差异为:

杨式:以右拳向前,向右划弧“刚”劲搬拦,以左掌向右,向下“采”而“捋”化。随后进身上步,左手逆缠,右拳顺缠为捶,击向前方。

孙式:以左掌内旋向下,“按”化,再向里”捋”而抓化(以达到“采”劲),随后跟步,以右拳由里向前从左手腕上击出。动作小巧,刚脆利落。

吴式:以双手在前方一上一下粘拦对方(即“手挥琵琶”式),身体后坐,左掌微内合,以横劲拦截并“捋”化,右手变拳向内收回,并也可以用向下,向后的“捋”劲,随后身体前移,右拳向前,从左掌旁击出。

武式:略同孙式,左手在左侧划一大弧,前落至腹前,以“捋”后”再“挒”,“按”切化。后脚跟步,左实右虚,右拳从左掌腕上向前击出。

陈式:以“掩手肱捶”,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左掌由逆缠变顺缠移向前,右拳顺缠向上收于后肋。双手均向内相合。随后身体左转,左掌向内,向下变逆缠“捋”而收于左肋,同时,右拳顺缠向前击出。双手内含暗使蓄劲兼捋劲,按劲,随之右拳发出。

拳诀云:搬拦敌手再用拳,太极五捶此为先。左搬明运右拦蓄,正身裹裆松两肩。发劲须用腰脊力,拳捶直进雷电闪。卸步旁移上步前,搬拦捶法重心端。

二、肘底看捶

将右拳放于左肘下,看守对方而待击,以静待动,伺机乘隙出击。

“看”,是技击防守法之一,是指手法而言。有蓄而后发之劲。同时,“肘底看捶”的上手(掌或拳)为明,右拳下置为暗,明手可暗用,暗拳可明使,连环打击。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特点上,其差异为:

杨式:身体左转时,两脚左虚右实。同时,右手由后向前,由上向下划弧变拳而“采”化,左手由左至右转(裹)臂内旋,并向上立掌于前,以掌的”捋”劲,肘的”堋”劲”压”劲与右拳同时向内“采”,“挒”而“捋”合劲。

孙式:以左掌由右向左“堋”化立掌,右手变拳由后向前,由右至左“挒”劲置于左肘下,以待向前下方击捶。

吴式:在身体左转时,两手臂,腕伸直俯掌由后向前,由右向左与胸部高平移,均为“捋”劲,随后身体后坐,两脚左虚右实。同时,两手徐徐握拳,屈臂立肘,两拳互为立拳。右拳与之“挒”劲相合,并置于左肘下,待出。

武式:两手一上(左)一下(右),两手随身体左转而变拳,左手屈臂立拳于上,右拳平置于左肘下,待击。

陈式:身体左转,两手大开大合,左逆,右顺缠,左手向左下再上划弧翻掌于上,右手向左向内顺缠合劲。同时左掌由逆缠变为立掌。右手变拳顺缠自右前屈肘划弧,立掌于左肘下,使双手“棚,捋,采,冽,肘”法合劲。

“肘底看捶”在名称和定势上也有差异:

杨式:“肘底看捶”。左掌在上,右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内)在左肘下。先行右手而后走左手。

孙式:“肘下看捶”。左手微弯肘(似伸直),插掌在前(掌指朝前,右手为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左)在左肘下,先左堋掌,而后右下拳。

吴式:“肘底看捶”。左拳屈臂在上(拳眼向内,拳心向右),右拳(拳眼向上,拳心朝内偏左),在左肘下,两手(拳)同时翻拳定势。

武式:“肘底看捶”。左手为拳(拳眼向左,拳心朝内)曲臂在上,右手为拳(拳眼向内,拳心朝下)于左肘下,先行左手而后走右拳。

陈式:“肘底捶”,左手为掌(掌心向右,掌指朝上)在上(同杨式),右手为拳(拳眼向上拳心朝内)于左肘下,两手同时翻掌立拳定势。

拳诀云:肘底看捶叶底花,移步转身三角法。两臂分作园护顶,立肘巧妙敌拳化。左肘花叶不是守,拧腰进击须合胯。开合宜用深呼吸,太极捶肘把人发。

三、撇身捶 侧身横拳撇击对方的身体,既能击人,又能发人,故称撇身。是腰为轴,使臂膊由横劲顺缠园弧向左或右上方堋击。同时,在使用撇身法时,只有下手用沉劲“采”住敌方,才能更大的发挥撇身捶的作用将敌发出。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特点,其差异为:

杨式:左手由上向下,由外向内“按”化,右拳随身体右转而向右前,下方撇击,后收于腰侧,左手经胸前向上方经右手小臂向前推出,“捋”而”棚”击。 

孙式:一般无撇身捶之说,只在”践步打捶后”,起身向上有一撇身捶的过渡动作,虽不能完全称为“撇身捶”,但其在技击上也有“撇身捶”的打击效果。

吴式:右拳向上,向右,向后翻,并撇出打去,身体亦趁势向后转。同时,左手在右拳翻转时仍搭在右臂肘部,一起转动,使右手既有“棚”(撇捶)劲,又有(采)(捋)(肘)劲,又有向右的“挒”劲和“捋”劲。

武式:无“撇身捶”打击。

陈式:陈式一路有“披身捶”,二路有“庇身捶”和“撇身捶”。虽名称不一,但技击目的是一致的,都属“撇身捶”击法。从单拳或双拳由逆缠,顺缠,撇身捶打(向身体四周八方位打击)。

拳诀云:撇身捶法避敌锋,扭项回头用力攻。腰作转折脊为轴,手腿横劲自轻灵。右拳园转采敌臂,左掌迎面进如风。太极一捶击与发,因敌动向变化中。

四、栽捶 以拳从上向下栽击。栽击时,以腰脊劲力贯注于拳,迅速发出。同时,稳定自己的重心,以向下栽击时之劲来带动手臂肩,背向下倾,也可化解从我背部之敌来拳。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特点上,其差异为:

杨式:左手向下,向前,向左搂化(过左膝),身体前移,迈步为左弓步,右拳向下栽击。左手为捋劲,右手为采劲和沉劲相配合。  

孙式:左手内旋变拳向下拉至左胯前,右手外旋变拳向后,向上,向前划弧,经额前向下(左内踝部)打出。  

吴式:左手由上向前,向下,向左搂化(不可前)后,向上,向内提至上,右拳向上提至右颊旁,再向前下方过左手旁向下栽击。  

武式:身体前倾,趁势向下微蹲,随身体前俯。下蹲时,右拳从耳旁循胸前向前下方栽击,置于两腿前。同时左掌从胯下按出,置于小腿左侧。  

陈式:身体下沉并略左转,右拳顺缠至右耳旁,左掌顺缠经胸前下至左侧,身体再微下蹲,并左转。同时,左拳逆缠屈肘向上提起,右拳逆缠向前下方击出。  

同时,栽捶在名称上也有差异:  

杨式:进步栽捶。身体略前倾,左弓步,左掌附于左膝或左胯旁,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拳下击于左膝旁,裆前,拳眼朝前,拳心向左,眼视右拳。  

孙式:践步打捶,身体中直,头前倾,步为左跪步(践步),左手为掌,掌心朝内,掌心向后,拉至左胯前,右拳下去于左脚小腿部,拳眼向左前,拳心朝内微左。眼看右手。  

吴式:进步栽捶。身体略前倾,步为弓步,左手为掌附于右肘内侧,掌心朝后,右手为拳向下击于胯前,拳眼朝前,拳心向左,为“倒拳”。眼看右拳。  

武式:践步打捶。身体前俯,头抬起,左手为掌,掌指朝前,掌心向下,置于小腿左侧,右手为拳,拳眼朝左,拳心向内,置于两腿间。步为跪步。眼看前方。  

陈式:击地捶。身体直立,步为大弓步,左手为拳,拳眼向右前下方,拳心朝下,曲臂在左上,右手为拳,拳眼向左,拳心朝内,置于裆前下方,眼视右手。

拳诀云:左腿向前右拳出,发劲须用背脊力。由上向下如栽植,头过足尖最讳忌。左搂敌手右击面,遭遇堋按宜握拳。拳眼前后皆有用,太极捶法顺力行。

五、指裆捶  在搂膝拗步后,乘势用拳进击,直打敌裆部。发劲击着时,头应上顶而不前俯,沉肩坠肘,含胸拨背,气沉丹田,劲从腰脊出,一呼即出。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特点上,其差异为:  

杨式:身体前移,步为弓步,并左转,左掌向左经左膝前向左划捋劲搂至左膝旁,右拳从右腰侧向前直接打击,高与腹齐。  

孙式:身体由上向下沉,前腿迈步,后脚跟步,右前左后。右拳与左手一起同时前伸,左手扶在右手腕上,向下击去。  

吴式:基本同进步栽捶。左手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左侧)划弧捋化,右拳提至右肋旁再问前下方击去。  

武式:略似孙式。两手在胸前同时向两侧微捋分,随后身体前移,上步跟步,左前右后,同时双手一起向前伸出,左手向左侧捋化至胯旁,右手变拳向前下击去。  

陈式:身体下沉,左手转臂顺缠至右胸,右拳顺缠自右而上向左落于左小臂上,左拳再随身体左转逆缠自胸前而右绕起,屈肘立起小臂向前微挺,再转臂顺缠在胸前下落收回置于左肘下,右拳先顺缠翻至右胯旁,逆缠转臂向上,经右耳旁向前胸下落于左臂内侧,与左手合劲,最后转臂逆缠向左前下方发劲击打。注意缠劲,蓄劲,合劲,发放劲。

拳诀云:接膝进步指裆捶,后腿蹬直飞腰椎。右肩松开身前探,顶劲不俯有神威。搬开敌手乘势追,劲起背脊贯右捶。向前斜下迳直裆,太极此捶非寻常。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