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米SU7“江西冒烟门”官方回复的三个质疑和追问!

新能源洞见 2024-07-20 17:55:26

7月16日,小米SU7“江西冒烟门”事件发生后,仅隔一天后的7月18日,小米即通过“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四十五集)”进行了官方解答,结论是“在极端偶然的情况下,因极端外力引起的极小概率的极端工况”。一口气连用四个“极”,意思是客户尽管放心,因为概率上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初看回复可以松一口气,细看之下,仍有三个重要疑点在此进行追问!

疑问1:“泄压排气”为什么没有发现熏黑痕迹?

根据小米官方反馈的描述和数据,结合清晰的照片,表明“电池包底部撕裂最大开口超过350mm,内部电芯受损裸露,变形量约14.3mm”。换句话说,电池包的底部护板,也就是电芯下方的结构件在地砖的侵入下贯穿性开裂。随后受损的电芯失控,“出现短暂的泄压排气,无热蔓延、无起火”。

这里有一个常识性问题,就是电芯泄压释放的气体,必然会带出电芯内部的极片或颗粒物。也就是说,不存在“只排气没有烟”的可能性。

电芯失控后,烟气会在电池包底部护板的开裂区域喷出。烟气流过的区域,自然会被熏黑。但官方图片中,该区域不仅没有任何烟熏痕迹,白色隔离材料更是洁净如新。

根据图片中的地面情况来看,应该是在事故发生的小区原地拍摄,车体不可能经过了冲洗清洁。是有什么其他的只排气没有烟的“黑科技”吗?

疑问2:“极端偶然”真的极端吗?

小米将车辆在小区内慢速行驶的情况下,碾压过松动的地砖后,导致翘起侵入的现象定义为“极端偶然”。这一点似乎也在评论区招致了不少网友的质疑。

驾车经过铺砖的地面,不仅在行车过程中很常见,而且对于多雨的区域,尤其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地砖更是常常会因受水浸泡而产生松动。这种因小区地面砖块松动受碾压后产生的磕底盘现象,似乎不能定义为“在极端偶然的情况下,因极端外力引起的极小概率的极端工况”。

真正需要考虑的,是面对这种常见的路面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从车体的结构设计而言,就是归结到电池包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防护方案是否合理,各动力电池厂家的防护能力,尤其是抗撕裂能力表现如何,而不是以“极端”推脱责任。

疑问3:“主动关闭”车端能做到吗?

小米在问答说明的第一条就率先表明“事故车辆事发时后台数据联网功能处于车端主动关闭状态”。这个是本文最大的疑点!

根据现行的国标GB/T32960标准,车辆行驶相关数据,也就是RTM数据,由车辆传输至厂商后台,再上传至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与管理平台,属于强制要求。该数据每30秒就会上传一次,构成新能源车辆实时运行数据的监控系统。

RTM数据涵盖内容众多,其中就包括了完整汽车数据(含电池SOC值等)、极限值数据(最大单体电压、最小单体电压等)、警告数据(电池过高温度等)、蓄电池电压数据。

这个后台数据不同于车主身份等涉及个人隐私,可以被人为关闭的内容,是无法关闭且强制实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的。此次涉事的小米SU7在出现异常前,“上高压”的处理运行阶段,更不应该没有数据。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