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学者对秦始皇的评价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其功大而过更大。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故其亡可立而待。”
司马迁更直言秦始皇及秦王朝覆灭的原因在于“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这些评价虽有一定道理,但因出自汉代儒学家之口,难免带有偏见。
秦始皇的德治思想溯源秦国自公元前770年获封诸侯始,就继承了西周礼教之风。从秦缪公“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到秦孝公“礼”“法”并重,再到秦昭襄王“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秦国统治者始终推崇礼教道德并践行于国策,这种传统深刻影响了秦始皇的治国理念。
《史记》记载了秦始皇即位初期处理母后淫乱后宫事件的过程。当茅焦以“嫉妒之心”、 “不慈之名”、 “不孝之刑”、 “桀纣之治”劝谏时,始皇当即改变态度,亲迎太后归咸阳。
这一细节揭示了秦始皇重视”慈孝”之德,不愿背负暴君恶名的心态。
德治思想的政策体现统一中原后,秦始皇在议立帝号时与群臣的对话更显示了其德治思想。当他声称“吾德出于五帝”时,博士鲍白令之直言其行为有违五帝之道。
面对如此尖锐的批评,始皇不但未加惩处,反而“黯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这表明他确实将德行作为衡量政治得失的重要标准。
秦始皇在位期间,多次巡游各地并立石刻字。这些石刻文本既歌颂功德,也宣扬礼教道德。如《会稽刻石》强调“德惠攸长”、 “圣德广密”,并详述了正确的伦理纲常。
这些刻石不仅体现了秦始皇以德教化天下的努力,也反映了他试图将道德规范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博士制度与德治的关系秦朝设立博士制度,表面上是为了统一文化思想,实则与秦始皇的德治思想密切相关。
博士们不仅担任教化职能,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鲍白令之敢于直谏始皇,正说明博士群体在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和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立博士制度反映了秦始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知识精英群体来推行德治的努力。
这些博士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在秦朝政治体系中起到了传播教化、辅助治国的作用。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可见,秦始皇统治思想中的德治倾向远比后人认知的更为明显。
博士制度的设立不仅服务于文化统一,更是秦始皇德治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统治方式,虽未能最终确保秦王朝的长治久安,但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秦始皇的治国理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秦朝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
秦始皇并非一味推崇严刑峻法,而是试图通过德法并用来实现统治的持续稳定,这种认识对于全面评价秦朝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北京青年报:2014-01-14:"秦博士"伏生:或未与李斯"斗法" 曾藏传"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