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曾任詹才芳勤务员,几十年后仍然很尊重,夫人谓之:首长的首长

漫步史书 2023-08-14 18:13:57

1990年5月23日,军旅作家吴东峰专门到北京三零一医院探望开国中将詹才芳,将军的面还未见到,就有医生、护士对吴东峰念叨。

就在吴东峰到医院之前,不少开国将军都曾来探望过詹才芳。

图|詹才芳

比如徐向前元帅,他称呼詹才芳为“老战友”,李先念叫“老班长”,陈锡联、陈再道、秦基伟等将军称之为“老领导”,有意思的是,陈锡联将军不仅是詹才芳的老部下,原来还给将军干过警卫员。

据说有一年秋天,詹才芳派秘书刘曙光专门探望陈锡联,碰巧陈锡联没在家,只有他的夫人王璇梅在家,夫人立即嘱咐警卫:

“你去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望首长了。”

1955年9月授衔时,詹才芳被授予中将军衔,据说在授衔当年,许多开国上将,如陈锡联、陈再道都跑来给他敬礼,口称“老首长”,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詹才芳的资历很老,他参加革命很早,几十年革命生涯,他创造了一个记录。

就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军长,以至于后来授衔时,上级都为他该授予什么军衔发愁,后来被定为中将后,一些老部下都为老首长鸣冤叫屈。

不过,詹才芳为人很是大度,并不计较名利,据说授衔以后,他听到一些同志为他鸣冤叫屈,反倒过去劝说人家不要计较。

图|1924年春在武汉中学半工半读的詹才芳

一次,某军分区的领导干部上门来探望詹才芳,谈到了这次授衔问题:

“老政委,这次评衔,您亏多了。像您这样的干部,全军有几个?您红军时期就已是军级干部了,至少也应评个上将呀!”

詹才芳一听,仰面一笑:

“大家都想评得高一些,这很自然,但是,总有名额限制吧!许光达大将不是提出过降衔的要求吗?还有徐立清同志,他是搞干部工作的,他主动不要高衔……比起这些烈士来,咱们真是太幸运了。他们对评军衔的事连想都没想过,就牺性了。按你的说法,他们不更亏了吗?为了革命,个人吃点亏,这没有什么。现在,我们的条件太优越了。我们的生活要比解放前强不知多少倍,而我们与现在的老百姓相比也要强好多倍呢!所以,我们应该很满足才是。”

其实这位同志本来是想向老首长反映一下,他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将军衔,结果只评了一个大校,满腹委屈的他想在老首长这里找找共鸣,结果却被老首长教育了一顿,大受教育的他顿时就把想说的话全部都咽回肚子里,回去以后兢兢业业的工作,再不提军衔的事儿。

詹才芳资历老,集中体现在他参加革命早,1924年经人介绍来到武汉,到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当校工,詹才芳的大姐夫余楚才是董必武的外甥,而他自幼又与大姐亲,所以两家关系一直很好,也是在学校期间,詹才芳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当时,詹才芳也不过才14岁。

大概也是因为年纪小,詹才芳一直到1927年才转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在老家参加农民运动,不久后率领农民自卫队参加了黄麻起义。部队被打散以后,还坚持在木兰山里打了一段时间游击,期间几次遇险均得以生还,后来人称“打不死的飞毛腿”。

当时,和詹才芳一同在木兰山打游击人有72人,后来被叫做“木兰山72壮士”。

图|詹才芳

这72人中,活到建国后的就只有6个人。

这六人中,就有王树声、陈再道。

1928年7月,游击队被改编为红十一军第31师,吴光浩任师长,王树声任第一大队党代表(第91团),詹才芳任连长,陈再道任红十一军排长。

詹才芳后来曾多次与王树声搭班子,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并为红四军(鄂豫皖根据地)后,詹才芳任红30团政委,王树声任团长。

游击队被正式改编为红十一军以后,詹才芳部队里来了一个14岁的少年陈锡联,陈锡联是1929年参加的黄)陂(黄)安南游击队,不过因为年龄实在太小,就给詹才芳当了勤务员。

据说有一次,连长詹才芳让陈锡联给倒洗脚水,陈锡联忘了添凉水,结果把连长给烫了,詹才芳一气之下,顺手就打了陈锡联一个耳光。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许多红四方面军的老人还都记得这件往事,王树声晚年在一次聚会中,拿这件事跟詹才芳开玩笑:

“陈锡联是上将了,你还敢打他耳光吗?”

不过,陈锡联虽然挨了老首长一耳光,却没有记在心里,他有一点很清楚,如果没有老首长,自己这条小命早就送掉了。

图|陈锡联

1930年10月,红军攻下了河南光山县,那会儿陈锡联才刚当了班长,在街上碰上了老班长孙玉清(后任红九军、红五军军长,1937年5月牺牲),老战友见面格外热情,陈锡联那会召集了全班十几名战士,孙玉清也拿出了积攒了多年的铜板,在街上买了几根油条、一碗鸭血汤,每个人都吃了一点。结果后来被人举报说成是“吃喝委员会”。陈锡联因为是班长,后来直接被抓,差点就被拉出去枪毙。

关键时候,詹才芳急忙去找了军长徐向前说情况,徐向前带着几个人下到部队视察,把陈锡联给救了,为此徐向前还发了好大一通火:

“几个小孩子,家里穷,跑出来参加革命。肚子饿了,在一起吃点东西嘛,什么‘吃喝委员会’!抓了的,放掉!没有抓的,不许抓!”

也因为詹才芳火线救援,徐向前发话,陈锡联这才幸免于难。

1933年,红九军战士谭知耕与班长刘义生、战士冯瑞山吃了土豪家里的一只鸡,被判处决,时任红九军政委的詹才芳又站出来,火速将三人救出,并提拔谭知耕为自己的勤务员,三人后来建国后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詹才芳与许世友关系也不错,当年在红十一军,詹才芳是连长,许世友是副班长、班长,后来又干了排长。两人的性格很相近,在战场上都是一夫当关的个性,彼此也都谈得来。

许世友嗜酒,詹才芳那时对许世友很是宽容,还经常给他一些酒。

1932年,许世友任红四军第12师34团团长时,詹才芳就是12师政委,1933年7月,詹才芳升任红九军政委、许世友已经是红九军副军长。

尽管建国后职务上已经有所变动,可许世友对詹才芳始终很尊重。

1960年某天,李先念打电话给南京的许世友,称老首长詹才芳要到南京去,许世友立马着手准备迎接,还亲自组织机关干部去迎接。

要知道那会儿詹才芳是经南京到广州去赴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论职务、军衔,许世友都在詹才芳之上,可许世友不仅亲自去接,还拉着老首长吃饭聊天,还说第二天要亲自送老首长赴广州任上,是詹才芳以“坏规矩”为由再三表示,这才劝住许世友。

图|许世友

有趣的是,八十年代百万大裁军,中央决定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一律不发新军装,许世友满腹牢骚:

“军装也不给穿,还不如死了的好。”

詹才芳劝了一句:

“莫讲疯话呦。”

许世友才讷讷而退。

詹才芳的资历确实很老,可他干了20多年军职干部,一直到1955年授衔时才是个副兵团级别。

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两件事影响了他。

第一件事就是1936年7月,红军打甘肃洮州,缴获了几十桶汽油,詹才芳派人把汽油送到方面军总部,结果路上因为保管不善,战士们抽烟导致爆炸,造成了重大伤亡,因此于同年,詹才芳调到了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等于说从军政委一下子成了学员。

第二件事就是1937年3月,因受到张国焘的影响,许世友、王建安、詹才芳等计划回四川去打游击。与许世友不同的是,詹才芳在抗战早期一直在后方,在抗大学习,一直到1940年才出任了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图|詹才芳(左三)

詹才芳年轻时性如烈火,经常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脾气暴躁,不过为人确实很义气,经他之手也确实搭救了不少人,这其中就包括陈锡联、尤太忠、谭知耕、甘思和、邓岳、张志勇等诸多开国将军。在当时的情形看来,詹才芳救人那是相当冒险的举动,所以一直到许多年以后,这些开国将军仍然感念老首长当年的恩情。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詹才芳的性格内敛了不少,变得越来越沉稳,说话做事前总是愿意考虑再三后才做决定,这也让他少遭遇了许多麻烦。

1955年授衔时,詹才芳的许多老部下军衔都比他高,但老将军却始终平稳面对,甘之如饴。

詹才芳对子女教育也很严格。

六十年代,女儿詹杨在学校生病,病了两个月不见好,就给家里父母写了封信,想得到父母的关照,那封信写的悲悲戚戚,大有林黛玉之风,詹杨为此掉了不少眼泪。

可不久之后,詹杨收到父亲的信傻了眼了,父亲在信里鼓励自己:

“你是一个军人了,不能那样柔弱,要坚强起来。我和你妈妈都是军人出身,军人就是要能吃苦,不怕死。所以,你也要这样要求自己才是。另外,你要注意,不要遇到点小事就去找王平伯伯、范阿姨的麻烦。你要学会自己克服因难。在战争年代,战士们的口号是轻伤不下火线。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记住:你是一个兵!”

詹才芳对女儿近乎苛刻的待遇,让许多老战友也看不下去,反倒是詹杨自己后来习以为常:

“本来嘛,父亲的秉性就是如此。”

詹才芳手里有一把双筒猎枪,是心头挚爱,儿子和父亲要了许多次,老父亲也没舍得给,后来老家来人,不知聊起什么事儿,将军就把自己双筒猎枪给送了出去,儿子颇为埋怨:

“为什么给他,就不给我?”

老将军长叹一声:

“老家苦得很,他们很可怜,猎枪带回老家可以打猎,解决吃的问题。”

老将军一片赤诚,让人心中不禁动容。

11 阅读: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