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白石洁如玉,琢磨成砚喜心肠

元白评文化 2024-06-27 02:00:43

文房四宝,砚为首。我素来珍贵文房用品,到肇庆旅游首要探访的一定是端砚了。

浏览数日,景区专售砚台的店铺不少,砚台也可谓精美,但总觉得样式和砚质都有些匠气。一方砚台,映衬着文人的品格,也流露着文人的思想、诗意和情趣,须经得起细细品味。若是雕琢过于匠气,虽然使用无妨,但失却生动的文房灵气,并不值得收藏。

左右挑选过程中,一位老人指点道:“想要找些不一样的,可以去作坊中去寻,邻近就有一个石牌里。”石牌里是地名,乃是冠名“全国第一白端村”的神秘之地,没想到藏身于此。当下搜寻导航路线,立即驱车前往。

众所周知,端砚分紫、绿、白三种颜色,紫与绿是市场上常见的种类,其中又分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坑仔等诸多种类,文名远扬。而白端却因其产量稀少,且不利于发墨、易被墨污砚堂等弊端,所知者不多。殊不知,白端另有用途,此处先按下不表。

车到石牌村,此地果然风光迤逦,水色的万年浸润才孕育出灵性的端石。因为此地也属景区,端砚的作坊多是前店后厂。许多琢砚人都是非遗传承人,父子、夫妇都钻研砚的雕琢之道。沿路探访了几家,却也都是寻常紫绿端石为主,白端迟迟未现身。一问才知道,白端石开采于明代, 20世纪60年代后禁采,故白端石砚十分稀有,需要一定石缘才能遇到,让人甚感遗憾。

正因无缘而懊恼之时,在下一家店铺的入口桌面上,却一眼就看到了一片雪白的石块,未经雕琢,色洁白如雪,莹润如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是一块尚佳的白端砚石。

几经商议,才与女店主议定价格,构图草案,女店主答应请其丈夫加急雕刻,三天后来取。

等待期间,顺道游览邻近景色。白端已禁采,但老坑还在,山上山下尚存古人采凿白端的遗址。山上玉皇殿北侧的叮咚井和双珠,山下登马鞍亭石径西侧大如厅堂的岩洞等处都是矿坑。听闻以叮咚井的白端最为上乘,驰名清代的端州干粉即以此白端所制。只是叮咚井仅为宽约一米多、长数米、深约十米的狭坑,古人采石有限,所琢砚台难得一见。

明清时期,白端已普遍有琢砚之风。它以其独特的质地、温润的触感和细腻的雕刻工艺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白端石密度大、硬度高,雕刻白端还十分“费眼睛”。因为刻过的刀痕显白色,往往刀过无痕,注意力得分外集中,才不容易错刀。故古代白端砚以小件居多,一般无纹饰。

上文所述,白端不发墨、易污,那它的功用是什么呢?原来是用来研磨朱砂进行绘画或做文章朱批,则红白浸润有如雪中梅花。

清乾隆时期陈龄的《端石拟》记载:“白端,色白如雪,作朱砚最佳。”此为正解。更有妇女用白端研磨胭脂,取其白粉美颜养色,也颇为流行时尚。

三天之约到期,前往取砚台。店家夫妇果然好手艺,成砚米脂粉糯。铺纸磨朱砂、提笔行书,一切风雅,跃然纸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