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1953年,毛主席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的这句话,
不仅是对中医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赞扬。
那么毛主席与中医的渊源究竟有多深?他是如何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国家政策,推动中医发展的?
让我们一探究竟。
毛主席与中医的深厚渊源井冈山岁月的中医助力
早在其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面对缺医少药的艰难处境,红军医院积极采用中医治疗伤病。
当时,在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西药难以运入根据地,中医药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所医院——茅坪后方医院,在赖干华、陈金等中医和西医吴鹏飞的带领下,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甚至吸取民间验方为伤员治疗。
他们用金银花水清洗伤口,用车前草消炎、细辛草止痛,不少伤病员得以恢复,重返前线。
随着革命的发展,小井红军医院建设落成,谢秋月等中医药人员同样积极运用中医药手段,为保障红军部队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红军张宗逊上将曾讲述自己当年在小井红军医院接受治疗的经历,伤口感染久治不愈,而中医把草根、青草、树皮等中草药混在一起,砸成糊糊敷在伤口上,一个星期就好了,可见中医在井冈山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的中医体验
在延安时,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毛主席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往往痛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吃了不少西药,仍不见效。一次,开明绅士、名中医李鼎铭到杨家岭来看望毛主席。
他为毛主席切脉之后,很自信地说,吃四服中药就可以好了。
那时,中西医之间矛盾尖锐,毛主席身边的医生都是西医,他们不同意毛主席服用中药。
毛主席则力排众议,坚持把李鼎铭开的四服中药吃了下去。
吃完后,疼痛果然消失,胳膊活动自如了。
这更使毛主席认识到中医药的神奇功效。
毛主席又介绍李鼎铭为八路军的干部、战士治病。
很快,中医中药成了八路军必不可少的医疗方式。
不久,李鼎铭还为八路军培养了一批中医,他们活跃在各个部队。
风寒之遇1951年,毛主席身患风寒。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央保健局局长的傅连璋,深知毛主席病情不容延误,亲自前往北京土儿胡同的一处四合院,邀请著名中医孔伯华出诊。
孔伯华出生于中医世家,医术精湛,远近闻名。
1910年便受邀入京担任医官,尤其擅长治疗头疼脑热之症。
在傅连璋的带领下,孔伯华及其子孔嗣伯走进双清别墅,来到毛主席的卧室。
此时毛主席正斜躺在床上看书,见孔伯华进来,忙伸出手相握,亲切地问道:
“早闻孔老大名,您是孔子多少代孙呀?”
孔伯华回答:“第74代。”
毛主席称赞道:“古有孔子教书育人,后有孔老悬壶济世,孔老受宠若惊。”
孔伯华经过望闻问切之后,口授了一个药方,药量是两到三服,并交代吃过两服后看效果如何。
毛主席吃完两服孔伯华开的药后效果甚佳,连忙委托傅连璋给孔伯华打电话,希望他能再来诊治。
孔伯华二进双清别墅时,在凉亭内与毛主席就中医的现状与发展做了深谈。
孔伯华表示,中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可是在西医的冲击下越来越不受重视,他希望国家从中医教育入手来振兴中医。
毛主席非常同意孔伯华对中医的见解,明确表示新中国绝对不会丢弃中医这样的国粹,并希望他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回到家中,孔伯华难以抑制心中兴奋,连夜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存心一也,但其理法不同。今逢毛主席洞察其旨,发扬数千年之文化,何幸如之。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于完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从教育人才始。”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很快批示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周总理找机会与孔伯华谈一下。
周总理将孔伯华请进中南海,再次表明了毛主席的支持态度,并表示政府正在筹备教学大纲,成立新中国的中医学院。
听到这个消息,孔伯华表示愿意把自己创办北平国医学院的有关办学资料献给国家,以资借鉴。
周总理说:“好啊,您老年纪大了,不能出任院长,还可以当顾问嘛!”
重视中医遗产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他高度重视中药的保护与发展。
1954年,毛主席作出重要批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全国范围内对中药资源进行调查保护,鼓励生产,便利运输,改进推销。
同时,对中医书籍的整理工作也提上日程,组织有学问的中医,有计划有重点地将那些有用的中医书籍编出一套系统的中医书来。
1954年,毛主席还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名医,于1955年12月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
毛主席的这一举措,为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中医事业的进步。
中西医结合理念毛主席很早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思想。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提出了要“用中西两法治疗”。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名中医李鼎铭说:
“现在延安有些西医看不起中医,你看边区的医药事业应如何发展?”
李鼎铭说:“中西医各有所长,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毛主席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以后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
在学习方法上,毛主席曾认为中医带徒的方法也很好,一面教读医书学理论,一面带他看病,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1953年,毛主席在对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我们对中医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批判地接受这份遗产。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
1956年,毛主席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时指出:
“应该学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并说:
“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套用外国的东西。”
这些话语无不充分体现出毛主席的中西医结合理念,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创新与进步。
结 语“医道精诚,中西合璧。”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中医的价值,从井冈山到延安,再到新中国的建设,一贯重视中医的保护与发展。他倡导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现代化,为传统医学注入新活力。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使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焕发新生,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