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叔从不休息
职场江湖里,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与热情,期待着能够在这片沃土上耕耘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无数打工人哑巴吃黄连的四大职场智商税。
一、用制造下岗危机+虚构晋升希望,实现内卷和压榨常态化,让员工为恐惧和画饼买单
在职场上,“末位淘汰”仿佛成了一剂万能灵药,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总能以此为借口,制造出一场场下岗危机。
员工们如同惊弓之鸟,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裁的“倒霉蛋”,于是加班加点,生怕工作做得不够出色。
而另一边,晋升的胡萝卜则高高挂起,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
领导们擅长用“只要你努力,晋升机会大大的有”这样的画饼技巧,让员工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心甘情愿地为那份遥不可及的梦想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用团队利益至上+企业文化权威,来打击个人思想诉求,让员工为委屈和错误买单
“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听起来多么振奋人心,但实际上,它往往成了扼杀个人创新与思想的利器。
在职场中,一旦个人意见与团队或企业文化相悖,即便你的观点再有理有据,也容易被扣上“不团结”、“不融入”的帽子。
企业文化,这本应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却常常被用来作为压制异见、维护既定秩序的尚方宝剑。
于是,员工们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即使心有不甘也要为团队的“正确”决定背锅,为那些本可避免的错误买单。
三、用人情世故规则+捧杀挖坑手段,来区别对待敌我亲疏属性,让员工为P系斗争买单
职场如战场,不仅拼能力,更拼“关系”。一些人擅长利用人情世故的规则,构建起自己的小圈子,对外则采取捧杀或挖坑的策略,让不明就里的同事成为P系斗争的牺牲品。
你或许见过这样的场景:某人因一句无心之言,便被贴上“不忠”的标签,从此在团队中边缘化。
又或是某项目明明进展顺利,却因未站对队伍,最终被“功劳归零”,甚至背负莫须有的罪名。
四、用985/211的标准,跟996/711的奴役,来铸造一个实现财富自由的梦
唯学历论的时代,985、211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隐形标尺。企业招聘时,这些标签仿佛自带光环,让非名校毕业生倍感压力。
而一旦踏入职场,等待他们的则是996、711这样近乎奴役的工作制度。加班,不再是偶尔为之的紧急情况,而是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企业用“年轻就要拼”的鸡汤,灌输着只有通过无尽的努力才能触及财富自由的幻象。
然而,真相是,大多数人在这条路上耗尽青春,却发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最终只能为那遥不可及的“梦”买单。
最后,我想说: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愿我们都能在职场的征途中,少一些“智商税”,多一些真诚与成长。(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