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
对任何企业来说业绩增长都是硬道理,一切的管理都要围绕经营去做,管理的首要问题永远是业绩增长。
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10-8=2。
“10”代表总收入,“8”代表总成本费用,“2”代表利润。要想提高利润,有三大空间,一是提升销售,二是降低成本,三是提高人效。
销售突破有空间
有一年去日本旅游,一件小事给我触动很大。因不小心将手指割伤了,特地到一家当地超市买创可贴。一番寻觅后,发现仅创可贴就有几十种,有贴手指的,有贴脚趾的,有贴手掌的、脚掌的、脚后跟的,有圆形的、方型的,有针对创口大的,也有针对创口小的。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再仔细观察,发现这家日本超市不只是创可贴,其他产品也一样。牙膏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之一,也有几十种,有美白的、清新防口臭的、防牙周炎的,有大人用的、小孩用的,相比较国内,真是丰富多彩。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日本商家在研究消费者,在做消费者细分,在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需求。这就是彼得•德鲁克所说的“创造客户”。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有巨大的销售增长空间。原因如下:
(1)中国有2900多个县市、38000多个乡镇、14亿人口,各种类型的潜在需求远远没有被挖掘和被满足。我的一个客户,做鸭脖子生产、加工和销售,立志做中国卤制休闲食品第一品牌。这些年在鸭脖子上做足文章,深入研究和开发鸭脖子系列产品,同时主打“时尚休闲食品”品牌,并在全国进行连锁和加盟,仅一根鸭脖子,当年就做了40亿元。叫人不得不感慨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中国老百姓的巨大消费潜能,还远远没有被挖掘。
(2)企业只要深入研究客户,在产品上下足功夫,以一米宽、一千米深的精神去开发产品,满足客户未被开发的潜在需求,就一定能够赢得未来。如果产品同质化,最终结果是产能严重过剩,大打价格战,各方都无利可图,浪费了社会资源。
(3)体验时代,即使是同质化的产品,只要有不同的体验,也可以带来业绩增长。人们买手机,其实众多品牌的功能都差不多,只是体验不同而已。到海底捞吃火锅,请问菜品到底和其他火锅店有什么根本的差异?差异并不大,无非是吃个体验而已。
成本控制有空间
尽管近年来国内各项生产成本上涨,也有诸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工厂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但国内企业还是有巨大的成本控制空间。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管理还不够精细化、流程还不够优化、人浮于事现象比比皆是,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干毛巾也要拧出一把水”的程度。
以物流为例,中国物流总成本是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一点几倍,是日本的两倍。我在四川成都讲课,一个做钢铁物流的企业老板跟我诉苦,现在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没有利润空间,不知道如何做绩效?我反问他,市场受大环境影响,暂时有点困难,能不能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该老板告诉我,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还是没有找到成本下降空间。是这样吗?接下来,我问了他几个问题:
(1)你的企业运输车辆是公司自有,还是员工自有?换言之,你是重资产运作还是轻资产运作?该老板告诉我,车辆全部是公司自有。这就是问题!一辆大货车至少要30万元,如果全部是公司出资,要占用大笔资金,而且还要进行资产管理。因为车辆是公司的,员工一般在爱护车辆方面做得都不够好,不注意保养,损耗成本高。
(2)你的运输车辆每年入保,有没有统计车辆的赔付率?是高还是低?在赔付率低的情况下,可以跟保险公司谈降低保费。单辆车不好谈,但是车多就好谈了。
(3)油费和维修费统计,有没有抠每一分钱的使用?比如油费,石油价格下跌,有没有跟油料供应商谈判,在市价基础上,再降低哪怕是每升一分钱?
(4)车辆返程空载率是多少?现在大部分运输车辆返程都是空载,一般企业高达80%,如果能把返程空载率降到20%,那么就可以分摊成本。
(5)吨公里运价是多少?如果把前四项做好,你的吨公里运价就可以降下来!初略估算,可以降低10%,那么你的市场竞争力不就出来了吗?
这位老板听我这么跟他一分析,大吃一惊——原来企业还有这么大的成本降低空间。
员工潜能开发也有巨大空间
现在人工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涨,有的企业甚至更高。每年三四月份是企业调整社保基数的时候,人工成本涨,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接下来看现象和问题,人工成本背后有个思路,今天在人工方面面临三大问题——人多、工资低、成本高。
宁波有一家企业,做汽车里面的转向器,已经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该领域的世界第一在阿尔巴尼亚。宁波这家企业组团去阿尔巴尼亚考察,结果大吃一惊——“我们这边用了两千多个工人,阿尔巴尼亚那边用的工人不到1000人,但人家的产量反而是我们的两倍,我们的人均劳效是人家的四分之一”。考察完之后该企业就立马定了一个三到五年的重大战略议题——如何让我们人均劳效提高,精简高效。从人多到人少,从工资低到工资高,最后成本反而低。
假如100人,每个月平均3000元工资,一个月显性成本是30万元,假如我们通过精简可用60人去做,每人工资涨到4500元,最后总成本是27万元,相对来说我们员工的收入从3000元涨到4500元,涨了50%,但总成本反而降了10%,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有一条路永远是有效的,那就是通过潜能的激发让每个员工的潜能激发出来,提升人员的效率,这样把工资涨上去,总成本是降低的。无论是个人的潜能开发,还是企业管理的潜能开发,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企业都认为,企业缺的是绩效考核方案,最难做的也是绩效考核方案,即如何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与绩效分配!事实不是这样。考核方案就是一个契约,一个考核双方约定“考什么、怎么考、咋挂钩”的契约,无非在签订契约过程中,双方讨价还价而已,最终要达成一致。所有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都是双方“妥协”的结果,无非是目标高低、分多分少的问题。事实上,绩效考核方案好定,但关键的是方案制定好后,如何达成目标的过程。我们缺的不是绩效考核方案,而是绩效增长能力,是激活员工,想尽办法,最终达成目标的能力。
本文节选自江竹兵《绩效增长》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