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中美俄印澳加巴等大国的地缘优劣势,谁才是天选之国?

吕翔大众评趣事 2024-11-14 02:23:12

中美这两块土地应该说各有优劣,都是当今大国中综合最好的两块土地,没有第三个,对于一些国人,我只能说确实不可妄自尊大,但也不必对自己脚下到这块土地妄自菲薄。

单纯从农业生产条件来讲,有地形、土质、降水、温度、日照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不是简单的一两个方面就能评定好坏与否的。

美国地形图

从地形来看,美国本土平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远多于我们的120万,这是美国最大的优势,平坦连片的中东部大平原,有利于现代化大规模的机械耕作,不过中国由于山多还有大量盆底山谷以及浅丘,加上这些也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但从可大规模农耕的面积看确实不如美国,只是差距并非平原的差距而更接近耕地面积的差距,即近200万平方公里和120万平方公里的差距。

中国地形图

从土质而言,中美都有世界上最大的三块黑壤区之一,棕壤黄壤红壤分布面积也都相近,原生土地肥力中国整体虽不如美国,但千年农耕下来熟地较多,且大量次生水田的土质肥力比原始地状好弥补差距。美国由于农业生产压力小,虽生地多但有条件休耕轮作保护土壤肥力,但不过PH值上只有中北部中性,东部东南部强酸不适宜主粮种植,而中国华北东北中性,南方虽是酸性但非强酸,因此总体而言土质条件条件美国略好但有限。

从降水条件而言中美也大致相当,连丰雨区少雨区的分布面积比例都差不多,总体降雨量也差不多,不过美国几乎四面环水,又有加拿大丰沛水系支持的五大湖,降水温定因此旱涝灾害较中国依赖东部季风少,但中国有大量的冰川潜在资源,且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有利于水资源的自然涵养,蒸发量要比美国平坦的平原地形低,这也算是地形因素两面性的另一面吧。

从温度而言,美国整体纬度比中国偏高但由于有大洋暖流,整体温度并不低,不过一般来说中国均温冬季较冷夏季较热,且昼夜温差大,这个特点比美国更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由于有部分热带区域对农作物而言生长周期长,因此一年两熟三熟的要更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华北以南由于有东西山脉横亘,阻挡西伯利亚寒潮,因此冬天寒灾较少且弱,而美国山脉是南北走向,加拿大寒潮虽没西伯利亚猛烈,但一路畅通无阻,而夏季南部的暖湿气流也是如此,因此美国冬夏均温差虽小于中国但极端温度更多且强烈,因此温度而言中国略优于美国。

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世最典型分布最广的,雨季热季完美搭配且横贯国土南北,这点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热带雨林草原温带大陆等气候也算雨热同期,但都不如季风气候典型,而热带季风常年高温,因此亚热带或温带季风才是最典型的雨热同期。

世界上亚热带季风主要是华南美国东南南美三块,温带季风主要是华北东北,因此雨热同期在我国分布最广,而美国大部分地区的雨热同期在世界上也算显著,但各月雨量温度变化及同步性相对却没有中国搭配如此典型,因此综合而言中国降水温度等雨热条件略好。

从日照而言,除了中国四川盆地日照条件较差外,中美的主产粮区也都有不错的日照条件且相差不大,整体而言虽然美国日照辐射总量要略高于我国,但对于农业生产尤其是主粮生产而言,中美这样的日照条件都是适宜且足够的,并没有质的差异,再加上中国有着日照条件极好的青藏高原,因此总体上说中美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日照条件相当。

而从历史上看,几乎从有人类文明历史以来,中国就是世界农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地带,几乎每个和平时期都养活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规模,这在古代农业地位极重的情况下绝不是偶然,而美国历史上却没有孕育出同规模的农耕文明,即便考虑缺乏旧大陆交流的便利条件,美国也不是当时美洲古文明的农耕中心,可见还是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自然条件制约的。

因此单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美国地形土质上有优势,而中国在温度降水搭配的雨热条件上较好,而日照等其他方面双方相当,因此单就农业生产而言,这两块土地的先天条件是各有优劣的,放在世界上几乎是综合最佳的两块土地,二者目前的农业生产压力主要不是土地质量的差别,而是人口压力的差别,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4倍,因此带来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甚至放大,这是中国农业生产紧巴巴而美国轻松惬意的主要原因。

如果中国只需要养活3亿人口,地理条件能不优越?美国如果要养活现有4倍人口,还能淡定地休耕轮作?而如果要大规模伐林扩大耕地面积,随之而来的生态、气候、水土等影响对农业生产则会有不利的一面,并抵消相当部分耕地面积的扩大,因此不能简单说平原大几倍就能多养活几倍人口,二者关系并没有那么直接。

如果不止考虑农业生产条件,那很多优劣条件就有两面性了,比如地形,中国虽然平原少山多,但地形多样性带来了物种资源多样性,便于水源涵养、国土守御等,而且国土平展面积世界最大,有数据称超2000万平方公里甚至大过俄罗斯,数据虽未必准确但中国平展面积高于投影面积的比例肯定是面积大国中最大的,因此在一些缓坡浅丘可种植多样化的经济作物、科研观测试验、建设机密设施等,且可用的土地甚至超过投影占地,而随着科技进步对自然利用能力的增强,一些现在看似无用的展开面积将来可能就是潜在的土地资源。

而美国的光热温度条件从农业生产角度似乎略差于中国,比如雨热同期没有那么明显,夏天均温低而冬天高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比中国略短等,但除了龙卷风和飓风外洪旱等自然灾害较少,月均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小,全年降水相对中国较均匀,从居住生活的舒适性来说则可能体验更好。

而从战略价值来看,美国陆上邻国少周边环境稳定,东西两面和南部的墨西哥湾三面临海且直通大洋,甚至北部通过五大湖也可直通大西洋,在海洋文明兴盛、海上贸易繁盛时期,美国可从海路直通世界各地,而且四面机会均衡有利于各地平衡发展,在国力强盛时期可借海上优势控制影响世界各地,建立全球霸权,扩张能力强影响范围广,这点是陆上强权很难做到的,而且这种三面环海陆上邻国少的地缘状况有利于国防,即便美国国力相对衰退也可以依仗两个大洋把欧亚列强隔绝开来,在美洲搞封闭王国。

但如果美国一旦衰弱到海上优势不在,在现代远洋能力的面前,三面环海和平坦地形则几乎变成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而且很容易在亚欧大陆被迅速边缘化而退出世界政治舞台中央,因此要保持对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和能源中心的影响和控制,需要美国一直保持顶级国力并在旧大陆东西两端扶植英日等岛国作其踏板,并且要保证足够优势的全球海军以弥补距离过长的软肋,这对国力的要求和消耗是极高的。

相对美国而言,中国几乎只有一面临海,而且还被岛链锁住难以直通太平洋,海上力量的发展先天条件远不如美国,而且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没有出海口发展难度大,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也更突出,更不利的是海陆邻国众多,陆上更是邻国最多,因此周边关系复杂,这点尤其在国力薄弱的时候,简直是强邻环伺,即便国力强盛时也没有足够的海上通道对大西洋沿岸等地区施加影响,很难成为美国这样的全球霸权。

但中国国界上有高山、高原、沙漠等诸多地利,而且腹地有重重关隘可层层设阻,因此本土自身防御纵深大,外敌不易深入,即便国力衰弱也要天堑地利可守,而且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因此虽一面临海但大陆海岸线有1.8万公里之长,仅略短于美国本土三面临海的2万多公里,加上1.4万公里岛屿海岸线就更长了,因此天然良港众多利于开展国际贸易。

更重要的是中国东临最大的太平洋,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且领土直伸入世界岛腹地,这种地形在国力弱时固然压力极大,但在国力稍强时即可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相当影响力,当国力强盛时一出国门即可控制世界海上交通要道、世界岛能源中心等关键节点,所需成本远比美国低得多,影响力控制力也不容易迅速衰退,可以说美国将海权发展到了全球极致,而中国则最有条件成就首个海陆复合型的强权。

总而言之,应该说弱的时候,在相对衰弱期美国比我们进退自如,周边无大国压力小,可以通过两洋隔绝退守美洲伺机而出,而我们会面临周边小强很大压力,但在绝对衰弱时中国的底线保障更牢固,自古中国天然形成华北一个主基地,加上关中湖广江南四川四个分基地的格局,到现在又加上了华南东北两个分基地,几个分基地和主基地之间天堑隔绝但又紧密相连,容易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相当的体量足以在主基地沦落时自保且互相呼应,在统一时又无法挑战主基地的地位,这样即便短暂分裂也会最终走向统一,因此绝对衰弱时外来者很难横扫中国内陆,而美国缺乏这样的格局,一旦有超级外来强权美国很难形成类似中国这样层层递进首尾相望的拱卫格局。

在强的时候,美国比我们更能通达四海发展全球影响力,毕竟相比各种民族文化纷繁复杂的陆地,通过海路更有可能将影响力触及全球各地,而两面直通大洋的美国要比被周边岛链环绕的中国更具优势,因此中国再强盛也很难达到美国全球制霸这种高度,但美国达到这种高度的条件是要付出极高的军事政治成本来维持,一旦其中某个环节链条断裂那就会有颠覆性影响。

而中国全球性影响可能达到的高度虽然不及美国,但维系强盛时所需的成本也低得多难度小得多,毕竟中国西北已经直抵世界岛中心,可以低成本地通过其影响世界各地,只要国家一起势,不需要太多的人为因素这种影响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往欧亚大陆扩展,没有美国那样高成本的投入也能继续延续和推进也不易被干扰打断,同时中国相比俄罗斯还可以通过台海南海的国际贸易主航道进行海陆之间的配合,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蹦要方便轻松得多。

因此中美地缘战略的好坏,要根据各自国力强弱、世界各国形势和海陆文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看,并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二者都有成为世界顶级强权的地缘优势和条件,关键看如何趋利避害发挥所长了,在世界发展大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了。

祖先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经过不断扩张和反复争夺留给了我们这片先天具备成就世界强权的土地,与任何国家包括美国相比都不逊色,与美国可以说是世界综合地理条件唯二最优的国家,二者互有优劣大体相当,从国土条件而言我们没有任何将其作为不如他国、成不了世界顶级列强的理由,如果真做不到,原因更多也在于人出问题了而非这片土地不够好。

欧洲地形图

至于欧洲,因为分成太多国家,并非一个整体国家的概念,单一国家无法像面积大国那样在人口市场体量和资源完整性丰富性上具备先天条件,虽然合起来按区域看很不错,甚至可媲美中美,但不属于我们单一国家的讨论范围,至于其他的面积大国,多少都有些较致命的缺陷。

俄罗斯地形图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黑海里海周边有大量肥沃的黑土,战略纵深极广极深,这些条件都很好,但架不住纬度过高温度过低是一个致命伤,冬季时极端低温天气和西伯利亚寒潮,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在冬季难以生长,加上大陆性气候降水偏少,日照条件也一般,没有雨热同期,因此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一般制约了人口增长,人口相较广大的国土一直偏少,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经济规模、市场腹地等因素。

而在地缘上俄罗斯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出海口,虽然俄罗斯有大量海岸线但大多长年结冰且远离国际贸易主航道难以利用,其历代一直扩张寻找其他出海口,然而毕竟偏居亚欧大陆北部,圣彼得堡海参崴等港口离欧洲东亚核心区也仍远,不在主要国际航道,通航效益有限国际贸易难以开展,而黑海到地中海的出入口又被土耳其捏着,因此虽然其体量和位置使其在地缘上对周边小国容易产生深刻影响,但无法完全融入亚欧大陆上东亚西欧两大核心区,又容易被这两块区域围堵排斥,因此强如苏联时拓展全球影响力也很吃力,仍是玩自成一体的一套,其条件虽然在亚欧大陆上举足轻重不成问题,但要制霸全球就差一口气。

加拿大地形图

加拿大地理情况和俄罗斯类似,国土大资源多,尤其是水资源很丰富,但纬度高温度低降水偏少日照一般,属于大陆性气候没有雨热同期,但又没有俄罗斯的优质黑土,土壤条件一般,而且国土中相当一部分是北部群岛,不像俄罗斯能连成一片,因此农业生产条件远不如俄罗斯,导致国土虽大但承载人口有限,只有在南部美加边境的地区才能有比较适合的人口聚集,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在地缘上加拿大则和美国一样偏居新大陆,虽然也和美国一样有安全距离保证不受欧亚大陆战祸影响,但却缺乏美国那样有众多港口可以通过两大洋前出世界各地的优势条件,而且在国际贸易航道中也更为偏僻,更易被边缘化,更难以影响世界岛,加上南部可利用土地有限,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受限,无法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因此一直都无法登上国际舞台中央。而在美国这个强势南邻身边,连获得区域内主导的可能性都几乎为零,更别提国际强权了。所以加拿大做偏安一隅的富国绰绰有余,但是国际强权不可能,客观条件决定了,当然加拿大也是如此定位自己的,并没有太多非分之想。

巴西地形图

巴西乍看似乎是媲美中美的优质区位,平原面积大,也有相当一部分位于温带且降水充足,但实际上平原所处的亚马逊属于热带雨林,全年降水太多气温太高,容易造成腐殖质分解过快因此土壤肥力差;而南部热带草原虽也算雨热同期但不明显,全年各月温差不大而降水干雨季反差过大,加上全国基本都是酸性土壤,缺乏低温条件也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养分累计不够。

而且亚马逊平原大规模开发难度很大,很可能造成生态灾难,对其他地区气候也有难以预估的影响,亚马逊地区唯一发展条件较好的东北部又不临海,同时南部高原的巴西地盾使得沿海平原狭小,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交通联系难以一体化,再加上地处新大陆和南半球,二者叠加下虽然更能在战乱下独善其身自成一体,但离世界岛也比北美更远更偏,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更是处于边缘地位,南美人口也不够多,市场腹地规模有限难以产生全球性影响,这也是巴西无法像美国那样立足新大陆而前出全世界的原因所在,但巴西成为区域主导型国家倒是压力不大。

澳大利亚地形图

澳大利亚地处亚太,离亚欧大陆和国际贸易主航道不远,相比更易融入世界经济主体,与欧亚大陆四战之地又保有一定安全距离,不远不近其实挺合适,且四面环海港湾条件好,对全球影响力的施加似乎也更便利,国土大半又处于温带。

但澳大利亚中西部内陆大片国土因地形和副热带高压影响,降雨很少,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境内缺乏大江大河孕育文明,只有东部东南沿海一小块是适宜农耕的季风气候,广大内陆地区难以开发,而沿海承载能力有限,人口严重不足,偌大一个大陆人口还不如许多中等国家,这样的人口市场规模使得相对孤立于南半球的地理区位被往边缘化的方向放大,而本身规模国力的限制又使得其原本的相对安全性弱化,毕竟对于其他地区的全球强权来说,你国力与其差距大,四面环海的特点就从便利前出的优势变为四面不设防的窘迫,这就是澳大利亚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对中国反应特别敏感的原因了,因此澳大利亚也跟加拿大一样,凭借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少的人口生活富裕绰绰有余,但要成为国际强权则力不从心。

印度地形图

印度农业条件确实也很好,否则不可能自古孕育那么大规模的人口,挑刺的话主要的问题是降水过多温度过高,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恒河流域过多的降水导致洪涝灾害过多,过高温度又造成土壤腐殖质分解过快肥力不高,缺乏低温条件也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养分累计不够,同时德干高原虽然土质较好但降水又过少,土地产出低,但这是相较于中美,相较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些都只是瑕疵而已。

而地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战略纵深,从西北部可以自上而下横扫人口和经济重心恒河流域,而南部德干高原又临海难设防无法作为可供偏安休整和反击的战略纵深,历史上这是印度多次被重复打击的致命伤;而从经济上讲,人口和农业中心的恒河流域也没有广阔的出海口,出海口大部分被孟加拉占据了,以致工业化发展所需的产业人口与物流速度无法有机结合;再有就是印度毕竟领土面积不比中美,虽然耕地面积第二,但是在工业化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大规模工业化,必然挤占大量农业用地,而如此人口压力下农业生产如何继续保证,是一个两难。

转载自世界热事件追踪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