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做这些蠢事,大概率,会折损子孙后代的福气

舒山有鹿 2024-10-22 11:33:23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要认为因果报应看不见,也摸不着,就不存在。它有可能降临到当事人的身上,也有可能降临到当事人的子女后代身上。

因果报应,终究会“代代相传”。表面上,财富可以做到代代相传。实际上,看不见的福祸,也都会代代相传。

这里边涉及到有形的事物,以及无形的事物。看得见的贫穷,始终是不可怕的。而看不见的福祸、因果报应,才是要命的。

总有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活着的时候,就拼命造孽。等自己离开了,子女后代依旧要受苦。祸及后人。

父母总做这些蠢事,大概率,会折损子孙后代的福气。

一、要求子女过分聪明,无异于推他们到火坑。

苏轼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意思是,别人养孩子,都希望他们可以聪明伶俐,而我被聪明耽误了一辈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愚鲁、迟钝一点,一辈子无灾无难。

苏轼可是北宋的大才子,文坛的引领者,如此牛逼的人物,为什么希望子女后代愚蠢、迟钝一点呢?

因为苏轼明白,越是聪明,越是身处一定的位置,越会被人针对、打压。到头来,就真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清代晚期,有一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脑子很聪明,迅速积累财富,赚了大钱。母亲金太夫人很担心他:“儿子,你现在如日中天,要小心啊。”

胡雪岩没有听母亲的话,一着不慎,就被李中堂搞垮了,还被抄了家。到头来,不过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二、父母过分透支,子女后代就会福薄。

所谓“十分聪明用七分,还有三分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儿孙后代不如人。”

有十分的福气,父母一代享受七分,那就足够了。还有三分的福气,理应留给儿孙后代。要是把十分的福气都用光了,那儿孙后代就倒霉了。

就跟赚钱是一样的,明明慢慢赚,就能代代受益。总有人急功近利,非要一代人赚好几代人的钱,那后代人没钱可赚,甚至负债累累,该如何是好呢?

竭泽而渔,这是不长久的。有池塘,有水,有鱼,那按时捕捞鱼就行了。突然有一天,非要把水抽干净,直接捕捞了全部的鱼,岂不是没有“后”了吗?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生机,子孙后代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代代人好,才是真的好。反之,一代人透支了好几代人的福气,哪怕这代人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父母观念落后,却控制孩子,孩子注定命苦。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其实是他的“认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也跟“认知”二字有关。

认知跟得上时代,跟得上生活的节奏,自然可以吃到大环境的红利。而跟不上时代,也跟不上节奏,就容易被大环境淘汰。

上了年纪的父母,如果只是底层的打工人,基本上他们的认知都是偏“落后”的。比如说,很多父母都认为,工作就是体力劳动活。

如果秉持“体力劳动”的观念去教育孩子,那你觉得,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呢?只会教育出到工厂打螺丝的牛马。

现阶段有很多父母,自己都过得糊里糊涂,却拼命控制孩子的人生。不仅自己当了工厂的牛马,害得孩子也当了工厂的牛马。

当牛做马的不幸,是会代代相传的。有认知,与时俱进,才能避免。否则,想吃苦,就会吃一辈子的苦,没有翻身的那一天。

 

四、父母缺乏德行,会折损子孙后代的福气。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德行善的家庭,必然有它的福气;既不积德,也没有行善的家庭,必然有它的祸患。一切,都是个人的选择造成的。

正如《诗经》中所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是,生而为人,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德行,符合天道的规律。积极去做事,自强不息,以此来求取自己的福气。

让自身的德行符合天道的规律,就是在积德行善。顺天者,必然昌盛;逆天者,必然败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做人,可以缺钱,可以缺爱,但一定不能缺德。德行这种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不值几个钱,可无形的事物,才是影响最大,也最要命的。

文/舒山有鹿

2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