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军的装备一直逊色于敌军。敌人拥有大炮和导弹,而我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能依靠“小米加步枪”的战术。然而,经过多年的积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军工发展迅速,奈何受制于工业基础和外部封锁,始终无法在大规模战争中与西方国家相比。尽管如此,1984年的一场战役中,我军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火力和作战能力,这次战役不仅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力量,还使得一位师长脱颖而出。
这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中越边境,旨在收复被越南军队占领的老山和者阴山等战略高地。在此次战役中,第14军第40步兵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师长刘昌友更是在战斗中表现突出,成功在短时间内收复老山主峰。这一壮举引起了邓小平的关注,他感叹道:“此人可以当军长嘛!”这句赞许不仅是对刘昌友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军队勇猛作风的认可。
1984年,越南军队屡次侵犯中国边境,占据了多处战略要地,最为关键的便是老山。这座位于云南省境内的高地横跨中越边境,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站在老山主峰,可以俯瞰四周二十余公里,越南军队占据此地后,不仅对中国境内居民进行骚扰,甚至开炮射击,严重威胁边境地区的安全。面对越军的挑衅,我国决定反击,收复老山和者阴山。
为了此次战斗的成功,我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早在2月,刘昌友便率领部队悄悄潜入边境,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作战训练。老山地区的环境复杂,丛林密布,战士们需要适应这种恶劣的作战条件。经过充分准备,4月2日,战斗正式打响。
随着命令下达,我军上千门火炮齐发,数万枚炮弹精准地砸向越军阵地。连续二十多天的轰炸使得越军措手不及,他们几乎不敢露头。老山主峰周围的地形经过长时间的炮击,仿佛被削去了厚厚的一层。26天后,刘昌友指挥的第40步兵师迅速发起总攻。仅用两个小时,主峰便落入我军手中。
这场快速而成功的战斗背后是刘昌友的冷静判断与精准指挥。他并没有因胜利而停下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老山附近的松毛岭。有人不解:“为什么要攻打这个不太显眼的小山岭?”刘昌友解释道:“松毛岭虽不起眼,它的战略意义重大。如果越军占领此地,将威胁我们对主峰的控制。而如果我们拿下它,就能进一步深入越军防线。”刘昌友的判断得到了战场的验证。仅用了7分钟,我军便拿下松毛岭,为后续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此次战役持续了18天,最终,我军成功收复了老山和者阴山。这一胜利不仅为边境居民带来了安全感,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刘昌友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英勇的表现,赢得了邓小平的赞许,不久之后,他被提升为副军长。
然而,战争并未因此结束。越南军队始终不甘心失去老山。7月12日,他们开始了对松毛岭的反扑行动。好在我军早已掌握情报,刘昌友提前部署了强大的火力防线。他指挥部队严密防守,118团和119团的战士们在炮火掩护下,严阵以待。
战斗打响后,我军以700门重炮和3400吨的弹药覆盖战场,打得越军措手不及。猛烈的炮火从凌晨持续到黄昏,整个战场硝烟弥漫,越军几乎无处藏身。这场战役彻底击溃了越军的反扑企图,歼敌4000余人,松毛岭的防线得以稳固。连叶剑英元帅在观看完这场战斗的录像后,都不禁感慨:“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敌人的尸体。”
随着9月的胜利宣告,我军彻底巩固了中越边境的安全。战士们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返回营地,而刘昌友因旧伤复发,坐在担架上回到了基地。他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全军的赞誉,而他的部队也成为这场战役中的英雄部队。
老山战役后,刘昌友并没有就此休息。他亲自参与云南边境的排雷工作,面对危险,他与战士们一同前往雷区,仔细排查每一块土地。当雷区清扫完毕后,他甚至亲自带领战士们手拉手走过雷区,以此证明安全,消除边境居民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