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寒流中的户外工作者们

重案组37号 2021-01-08 23:15:58

家里有羽绒服,李春发不舍得穿。“穿一天就脏了,全是灰。”路上风很大,电动车逆风下行驶,半天也前进不到几米。他有时不得不停下来,等着风小一些再继续前行。

全文3668字阅读约 需7.1 分钟

7日5时56分,北京室外最低气温零下19.6℃,是1966年2月以后的最低值。

快递员李春发准备赶往分拣点。

▲ 快递员李春发展示自己的御寒装备。新京报记者 海阳 摄

他一层层地解开拉链,像剥洋葱一样展示他的御寒装备:最外层是一件藏青色的棉服,因为沾满尘土蒙上了一层灰色,里面两件则是快递员的棉质工作服。

家里有羽绒服,李春发不舍得穿。“穿一天就脏了,全是灰。”路上风很大,电动车逆风下行驶,半天也前进不到几米。他有时不得不停下来,等着风小一些再继续前行。

这是北京诸多户外工作者的一隅。

寒风之下,更多人选择“窝在”屋里。根据国家电网数据,截至6日21时,北京电网用电负荷达到245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在负荷高峰期间,采暖负荷占比达到了48.2%

户外工作者则在坚守。无论天气如何,一些岗位容不得缺席,诸如环卫、快递、交警······;一些岗位则面临着更高的工作量,诸如外卖、地下管道疏通······

严寒给他们的工作增添了困难。

诸如疏通地下管道,夜里也要随时出动,还得先给车底去冰。一位老师傅却很乐观,在寒风中光着手,用力转着扳手给车底加温,嘴里嘟囔着,“干起活来,就不冷了。”

严寒

早上6点,天还蒙蒙亮。

东四环外一间出租屋里,李春发开灯起床,开始一天的配送工作。天气预报说,今天北京最低温是零下19摄氏度。不算秋衣的话,他一共穿了三件外套,把自己包得鼓鼓囊囊。

李春发听说,前一日有同事的快递车被吹倒了。

他今天特意加强防备,比平时多添了一件外套,还在牛仔裤里穿上了护膝。绒线帽和口罩将头部保护起来,手套则挑选最厚实的。只有右手的拇指、食指露出一截,方便操作手机。

前一晚,他在3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抵御“寒流”。屋里没有暖气,空调开到了30摄氏度,室温依然不高。水管被冻住,家中停水,马桶也结了冰,他只得去离家100米外的公共厕所。

他来京三年,送快递就有两年。上班路上,坐在半开放式的快递车驾驶位里,李春发被刺骨寒风“吹懵”了。眉毛、睫毛都已经结冰,连鼻毛都被冻上了,“硬硬的,很扎人,不舒服。

距离东四环10多公里外,西城区畅柳园小区,保洁员已早早到岗。

63岁的郑德春在这做保洁1年多,主要负责给小区消毒杀菌。知道今天格外冷,他特意套了两件羽绒服,外面套着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外套,头上还戴着红色的志愿者帽子。

气温低,小区居民点外卖的次数越发增多,垃圾堆放得也多了,消杀工作更是必不可少。

▲ 郑德春在畅柳园小区垃圾桶站点消杀。谢婧雯 摄

在一个摆放消毒工具的小房间里,郑德春把消毒液倒入桶内,组装好所有消杀工具后,他背上药桶来到垃圾桶站点。

消毒液喷管口已经结冰,他拿着喷管在垃圾桶边缘敲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冰块清理出来。他随即拿着消毒液四处喷洒,对准垃圾桶站点的边边角角。

室外的消杀工作都完成后,郑德春又背着桶挨单元挨层进行楼道消杀。

坐着电梯上到十层,然后再逐层走楼道下来。楼梯、走廊、住户门口,他边走边抽拉着药水桶。楼道内还是有些居民的垃圾堆放杂乱,郑德春也很无奈,“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在慢慢培养,我们还是要进行分类后再收走。”

忙碌

上午7点,气温升高一些,太阳出来了,但寒风依旧。

外卖员的订单似乎比往常更多。张京玉记得,按照往常,他每天有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这两日,连短暂的休息时间都很忙碌。

今天的工作也不顺利。

他刚接了一单,从店里取出外卖,就发现自己不小心把餐盒打翻了,汤汁不断溢出,沾满半个塑料袋。他只得给顾客打电话道歉,这一单无法食用,最终系统扣除了9块钱餐损费用。

张京玉没有抱怨,把塑料袋丢进垃圾桶里,跨上电瓶车赶往下一个订单。转动把手前,不忘捋一把挂在车前的黑色棉质挡风被,“我来不及了”,话还没说完,就急匆匆离去。

他已年近50。为了抗寒,这天他穿了两层保暖内衣,在棉裤外面戴上藏青色的护膝。他专跑近单,在系统里为自己划定了区域,大概方位是他附近的三到五公里。

逆风的时候,他也觉得“车都骑不动”,眼睛被风吹得睁不开,只能依靠不断眨眼来缓解。张京玉送外卖顾不上别的,骑着车子在路上冲,下了车就开始小跑,衣服总是会湿好几回。

“是热得出了汗,跑五六七楼,你说能不热吗?”从楼里出去,寒风从脖子、腰间钻进去,张京玉的身体缩成一团,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快递员的工作倒没那么匆忙。但每人负责一个定点区域,如果贸然旷工,整个区域都会停摆。

▲ 李春发和他的快递车。新京报记者 海阳 摄

李春发的老家在江西赣州,没有见识过这样“凶猛”的严寒。赣州此刻的最低气温不过零上两三度。虽然冬天也湿冷,但几乎不下雪。来北京之前,他只在家乡的山峰顶上见过积雪。

上午8点,他来到东四环附近的分拣中心,从一堆快递中挑出属于自己片区的件。随后将快递装车,朝自己的负责片区进发。

5公里的路程耗时近40分钟,他不禁打趣说,“胳膊和腿都冻得失去知觉了。”

由于疫情,公司位于顺义的快递中转站受到影响,李春发每天的快递量少了80多件。他负责配送的写字楼也禁止快递上楼,这给他的工作减轻负担,“幸亏工作量减少了,不然这么冷的天哪受得了。”

李春发在过去一年里几乎没有休息,平均一个月休息不到一天,还得提前和领导商量。很多人受不了高压工作辞职了,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也想过离开。

这两天,面对清晨的酷寒,他不想离开被窝,但一咬牙还是起来了。

说话间,窗外驶过几辆外卖车。“我也想过辞职去送外卖,但是那工作太紧张、太危险。”

保障

极端天气下,平台给外卖员提供的保障措施是:送餐迟到不用罚款。“像往常的极端天气一样,去年下大雨、下大雪都是这样。”张京玉说。

天气寒冷,一些外卖员也会选择在家休息。然而客户的需求格外多,还在工作的外卖员,会得到比平时高出四至五元的单价。

尽管如此,张京玉在配送时还是很着急。“习惯了时间紧怕超时,一方面是让别人等太久也不好,一方面是外面太冷,风吹着人想快点走。”

和外卖小哥一样,最近两天,北京负责管道疏通的工作人员也格外忙碌。

▲ 畅柳园小区内,刘桂堂正在疏通管道。谢婧雯 摄

低温天气下,居民的小水管道会因为结冰被堵。张昌学需要和同事一起,开车到现场进行疏通。他是一家企业管道疏通人员,从业已有10多年时间。

气温越低,他们的任务就越重。最近两日,张昌学都是上午9点开工,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有时夜里也要接任务随时出动,换做平日,他们在下午四五点就可以下班了。

企业会给他们发放补贴。“高温、寒流天气下都有。”张昌学说,但没有透露具体的金额。

上午10点,西城区畅柳园小区一处管道结冰。张昌学开车到现场时,还未开工,就发现工作车辆出现了障碍。车的底部有多处结冰,导致无法正常提供疏通管道所需的压力。

为了让管道疏通车正常工作,他只能想办法把车底部的温度升高,让冻住的冰块融化。因为需要拧螺丝,带上手套不好操作,张昌学在寒风中光着手,用力转着扳手。

张昌学穿了两件毛衣,外面是蓝色的工作服,上面有许多维修时蹭上的油污,衣服没有帽子,领子开口也比较大,看起来十分干练。

“不戴手套也不戴帽子不冷吗?”旁边有人问,他笑着回答,“干起活来就不冷了”。

负责协助的物业主管刘艳辉陪同在一边。一直呆在户外,他的睫毛上已经结满了冰碴子。白天还好,最近晚上常有业主打电话说管道结冰或者堵了,他也只能半夜给市政打电话。

工作车修理好,同事刘桂堂掀开下水道井盖,拿着一根管子放入下水通道。虽然通道内还有水能流动,但是预防低温造成故障,刘桂堂还是决定通一通。

张昌学在车旁控制压力,管子插入下水管道,白色水汽立即冒了出来。颇有经验的刘桂堂着急大喊,“不行不行,慢点。”

疏通管道也是个技术活。压力一大,马上就有下水道内的东西和水往外喷出,张昌学不忘提醒刘艳辉站得远一些,“人靠得太近会比较危险。”

待小区内的下水管道疏通工作完成后,他们还要去管道堵塞的居民家中作业,直到午间在外面简单吃个饭,有个短暂的休息。

▲ 张昌学在修理出故障管道疏通车。谢婧雯 摄

如常

到中午12点,李春发背着一个编织袋走进写字楼,在一个角落里将快递倾倒出来。

这里一共有十件,他开始挨个给收件人打电话,“喂?申通快递,到大厦下面取一下件。”有的收件人无暇前来取件,李春发便用手机扫了条码,进行签收,然后放在一旁的快递柜上。最后,有4件快递直接送到了收件人手上。

王俊骑着车去西城区的一家麦当劳取餐,拐弯时被一辆汽车撞翻在地,车轮压住了他的衣服。

虽然只是屁股和腰受了轻伤,但他心里被吓得不轻。那一单最终没有送成,他致电请求客户取消了订单,然后回家,决定休息。

他是麦当劳专职配送员。和外卖平台不同,他们被要求在30分钟内将外卖送达,如果超出规定时间,且客户投诉,一个7元的单子,需要视情况扣除50到500元。

他还记得昨天,自己有一单外卖迟到了14分钟,好在顾客没有投诉。如果不是当天下午出的车祸,今天他将继续送餐,争取像往日一样,赚到近200元。

另一边,1个半小时过去后,李春发已送完了190多件快递,完成了上午的工作量。他走进一家快餐店,点了最便宜的一荤一素套餐,18元,然后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他不时抬头看向窗外,以防有人偷电动车的电瓶。

休息片刻后,李春发起身推开门,寒风从屋外猛地灌进来,他抬起胳膊拉上外套的帽子,坐上电动车,驶向下一个小区,就和往常一样。

新京报记者海阳汪畅实习生谢婧雯

编辑左燕燕

校对赵琳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