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开始编写四书系列的教材时,我就发现古代研究儒家学说的各种学者中就属朱熹最能胡说八道了,纯属“读后感”级别的,近代和朱熹类似的人物就是南怀瑾了。我在编写这些教材时附加的那些辨析文章,十之八九都是在修正朱熹的解读。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以上这段来自《孟子•尽心》篇,我们先来看传统解释:
孟子说: “言语浅近而意义深刻的,是善言;操守简要而影响广大的,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话,内容平常而人生的道路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修养自身而能使天下太平。人的毛病是舍弃自己的田而去耕耘别人的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自己担负的却很轻。”
上述的译文有两处是需要修正的,第一处是对“守约”的解释。如果你看过我那篇《》的文章,就该知道孟子谈及“勇”的那段论述中的“守约”是指“遵守约束”的意思,就是约束自己轻易不动武的意思。
所以“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这句中的“守约”同样是“遵守约束”的意思,即受“德仁义礼”的约束并广为传播,就是“善道”。
第二处就是标题中讲的“不下带”,传统释义采用了朱熹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在注视他人时,只是盯着对方腰部以上的部分,那么他就没有真正注意到对方,因为腰部以上通常是最为接近和常见的地方。因此, “不下带”也被用来比喻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从而从中得到深刻的道理。
朱熹之所以把“不下带”解读为“腰部以上”,无非就是把“带”理解为“腰带”,我对这一点没有异议,但这不代表我就认同“不下带”是“盯着对方腰部以上”的意思。我们先来搞懂这个“腰带”是用来干什么的?
《论语·公冶长篇》:子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所谓“束带”就是把衣带系紧,系紧干什么呢?因为这是一种礼仪,就好比如今在正式场合要穿西装打领带。所以“束带”的反义词才是“下带”,即“松掉束带”,也就是“不受约束”的意思!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这句话的意思就应该译为: “君子说的话,受了约束就不会偏离正道;君子对“仁义道德”的遵守,就能修行自身进而治理好天下。”
我们再回过来看这一整段话: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前面先定义了什么是“善言”和“善道”,后面的“君子之言”和“君子之守”都是在说君子的言行要受到约束。最后这句就是“不要责己宽责人严”的意思,这不就是在要求对自己也要“严加约束”的意思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士大夫精神”?孟子绝对是反对“责己宽责人严”这种“特权主义思想”的!这才是我们学习古代经典著作的意义所在, “去芜存菁”向来就是我对传统文化的主张。现在你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古今学者和我之间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