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大禹治水的族群,传承高达6500年,后代建立大一统王朝

诸史 2024-05-12 23:41:22

众所周知的是,华夏并非单一部族构成,而是上古许多部族汇聚而成,其中“原始股东”之一为东夷集团。

现代考古发现,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沂沭河流域建立了密集的聚落群,到距今8500年的后李文化出现时,东夷族群逐渐形成,此后又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夏商周三代时,东夷成为王朝的重要“搅局者”,乃至可以说与东夷关系如何,一度决定着三代王朝的兴衰,包括王朝的更迭。

夏朝与东夷

夏朝族属如何,是不是源自东夷,这一点如今还有争议,但可以确认的是,夏朝与东夷的关系非同一般。

首先,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来自东夷,大禹妻子涂山氏属于东夷九族中的淮夷。其中,涂山氏是淮夷中最强的一支,伯益在东夷中实力也很强大。因此,除了自身实力之外,大禹背后还有部分东夷的支持,或许这是帝舜禅位的原因之一。

其次,大禹获得伯益支持,其代价应是禅位伯益,但夏启驱逐伯益,引发东夷一些部族对夏朝的不满,由此导致太康失国,以及后羿代夏、寒浞代夏。直到少康之子后杼灭有穷氏,夏朝与东夷战争才结束。

随着夏朝迁都二里头,与东夷相距甚远,两者不易冲突。但在夏朝时期,一支源于燕山、兴于河济之间、接受东夷文化的新势力正在崛起,这就是商族。

商朝与东夷

以文献记载看,商朝与东夷关系极为复杂,与其中某些部落合作,但又与某些部落战争。

首先,伯益是秦人祖先,嬴姓,后人是商朝铁杆盟友,最典型的是飞廉在商亡后,继续谋划反商。嬴姓共有十四支,除了嬴姓秦人,其他不少也被周人西迁,说明他们可能也参与反周复商。除此之外,还有商奄等也是商族铁杆盟友,后遭周公东征清洗。

其次,甲骨文显示武丁时已有东夷部落叛乱,比如“王令妇好从侯告伐人(人通夷)”,即讨伐人方或夷方。纣王时期,东夷叛乱范围更大,导致纣王不得不投入重兵,由此消耗了大量实力,从而无力防御西部的姬周,所谓“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

与二里头夏都不同,商朝都城一直距离东夷不远,由此可以压制东夷,但是在国力衰落时,却又因为距离较近,导致东夷一旦叛乱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周朝与东夷

周朝建立之后,大肆分封诸侯蚕食东夷之地,比如齐国、鲁国原本都是在东夷故土上建立的诸侯国,同时中原华夏的强大,使得东夷渐渐融入华夏。

首先,在周公东征时,征讨的主要是山东地区的东夷,而在徐州地区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徐夷!史书记载,周康王时“徐夷僭号(称王),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一度逼近洛阳。春秋战国之后,徐夷、淮夷、莱夷等东夷势力先后融入华夏。

其次,被逼西迁的嬴姓东夷,其中嬴姓京氏东夷(嬴姓京夷都城在陕西韩城陶渠遗址)等逐渐消亡,而飞廉后代却发展壮大,长子恶来后代建立秦国,次子季胜后代建立赵国,最终东夷后代秦始皇一统华夏。或许,这也算圆了东夷千年逐鹿中原的梦想。

及至秦汉之际,虽然世上已无东夷,但东夷文化还在、东夷后代还在,只是已经融入华夏,彻底成为了华夏的一部分。

余论

关于东夷话题,还有三点值得一提:

首先,东夷一共存在大约6500年,对中国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历史上的太昊、少昊、颛顼、伏羲等,应该都是东夷部落首领,夏商的夏族商族与东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夏商周三代,东夷更能影响政局变动,乃至王朝更迭。

其次,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山东淄博桓台,比甲骨文更早的成熟文字系统骨刻文(下图),主要出土于山东乐昌等地。而山东城子崖遗址等,展现出东夷技术水平并不低于中原。如此种种,说明上古东夷文明水平并不低于中原,实际上是被低估了。

第三,甲骨文中的“夷”,由“弓”与“矢”组成,推翻了传统“大弓为夷”的判断,说明东夷善射,最典型的代表是后羿。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可见“夷”本身并无贬低落后之意,可能是夏商周对不服王化的东夷长期贬低,从而让“夷”逐渐有了落后野蛮之意。

参考资料:《左传》、《国语》、《竹书纪年》、甲骨文集等

东夷南蛮是当地土著 文明程度不一定比中原低,而夏商周可能来自周围外围 人口少 自然无法同化人口数量多的当地土著东夷人南蛮越人,黄帝炎帝也是东征西讨纳入很多小部落组装而成的但总人口并不多只是混合部族多。

说到夏商周社会变革,嬴姓是绕不开的话题。首先是皋陶(咎繇),尧舜禹时期的法律主管,推行礼治,为阶级分化,国家出现奠定法理基础。本身就是和禹同级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候选,但是他先禹一步辞世。禹把接班人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交给了皋陶的后代,帮自己治水的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并且被禹选为接班人,但是启在交接时发动了政变,驱逐了伯益,建立夏,正式建立奴隶制国家。伯益长子被封黄,嬴姓开始开枝散叶。姓代表血统,氏代表身份,根据嫡长子继承法,黄氏是嬴姓长子立国,所以也叫正宗,大宗。到伯益玄孙辈,长子继任黄,次子分封徐,徐氏成为第二个嬴姓贵族,小宗徐氏,但是嬴姓都不得夏后氏亲睐,黄、徐因居淮水流域,被夏后氏叫淮夷。商时,黄国中衍事商,给太戊驾车,嬴姓主脉转入商权利中心。注意商帝的司机可不是现在的普通司机,怎么也得个司马、中车府令之类的头衔,不然他的后辈飞廉、恶来怎么当帝辛的大将?商后期奴隶制已经显现弊端,帝辛想走君主立宪的集权制度,但是失败了,恶来殉国,弟弟降周,后代封赵,儿子不降,潜伏发动了反扑,被镇压发配戍边,后封秦,恢复嬴姓祭祀,即周天子承认其嬴姓正宗身份,秦嬴成功建立封建集权制度

关于嬴姓主脉转移,以及姓氏称呼问题。因为父权上位,阶级分化,礼制建立,继承法是以父系为纽带,所以姓只代表血统,氏代表地位,故称呼人名有氏称氏,无氏称名。举个例子:卫鞅,姬姓,公孙氏,卫国贵族。自己没荣誉,老爹有,别人叫他卫公子也是可以的,等到自己建功立业了封商君,自己有荣誉,那叫他商鞅就更合适了,但是你见过哪本史书叫他姬鞅?至于秦嬴为何自称赵氏,大概父偃受封早于秦立国,非子是后辈,当然可以称赵氏,至于秦嬴为何不自称秦氏,据说秦是嬴姓山东祖地,也就是皋陶、伯益出生地那块儿,而黄、徐等嬴姓14氏都是一个祖地,不过因为周天子让恢复嬴姓祭祀,认可正宗,那么拿祖地当国号,彰显大宗身份也是合适的。目前嬴姓14氏,黄人口最多,赵也是前十大姓,黄早秦、赵一千多年立国,而且后者还是出于前者,只是主脉比较活跃,经历了事商发迹、周的打压,在涅槃重生

44 阅读:17026

评论列表

美好愿景

美好愿景

9
2024-08-19 08:06

嬴姓黄国也是伯益后裔,经历了夏商周三朝一千四百多年,春秋时被灭于楚国,故址位于河南潢川县,有史有记有故地有文物存世干嘛不提一下???

用户17xxx79 回复 09-29 11:14
黄姓起源于黄国故地潢川,至今那里还有很多黄国遗民,我见过那里很多黄姓土著与台湾的那个台独分子黄国昌长得很像,广西黄姓也有很多人长得与潢川人很像,可见黄姓遗传基因的确很强大。

麦田

麦田

6
2024-08-19 14:49

这个还算是比较明白系统的科普文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6
2024-12-09 10:55

基因学论证人都是先后从非洲来东亚的,最早来的D,后来C,最晚来的ON

用户64xxx94

用户64xxx94

6
2025-03-09 02:06

山东祖地是嬴姓,姓氏是只代表血统不代表地位。皋陶是黄帝后裔不假,也可能是山西祖地,但是他当尧舜禹时期法律主官是在曲阜,但那时他在山东的部落是东夷,他的后代伯益是因为舜赐姓嬴才得到嬴姓,而且他的封地是英、六,也就是安徽六安。山东祖地只是得姓之前的原始部落,黄是他长子的封地,徐是到玄孙辈的次子从黄分出,到祖地附近建徐国。夏末动乱爆发前,黄国辞爵归隐,商时才重新出仕,成为商的重要力量。皋陶推行礼治,嫡长子传承,夏就是这样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所以长子的黄才是正宗,因为中间经历了事商重心转移,周初的镇压及赵氏和秦嬴的复兴,正宗的变化是黄国—仲衍—赵氏—秦嬴。正宗一直是嫡系的延伸,在做的事情一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皋陶把原始社会变成奴隶社会,仲衍恶来是把奴隶社会变封建社会,但是遭到姬发等的反击没有成功,直到后辈秦嬴才完成

问道求真

问道求真

5
2024-05-15 03:04

夷是一个飒爽英姿女人背着弓箭,此字在母系社会时就存在。

菲阳 回复 08-26 23:56
没有哪里显示是女人,人很可能是男人的专有名词,比如羌人,男性羌人叫做羌,而女性羌人叫做姜,

用户17xxx79 回复 菲阳 09-29 11:23
完全正确,羌人其实是汉人的重要族源之一。

菲阳

菲阳

5
2024-08-26 23:22

伏羲不是东夷,从考古结果来看,伏羲大概率是三苗,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兄妹,而史书记载中女娲唯一一次出现是以涂山氏子的身份与大禹联姻,安徽涂山禹会村遗址考古证据表明与大禹联姻的涂山氏是良渚文化族群,而良渚遗址考古证据表明,良渚人与大汶口人是生死仇敌,而大汶口人就是东夷人,伏羲不可能是女娲族群的生死仇敌,而考古发现的良渚字符与易经的八卦字符高度相似,史书记载周易源于夏易,而夏易源自伏羲易,所以八卦字符多半就是良渚文化的文字,通过女娲与大禹的联姻传入诸夏,并发展为夏易,之后又发展为周易

用户17xxx79 回复 09-29 11:19
河南上蔡有伏羲演卦台,非常古老,现在没有了。

菲阳 回复 用户17xxx79 09-29 13:31
河南南部东南部四千多年前属于长江流域文化的范围,女娲传说属于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至高神,四千多年前长江流域文化的文化核心是良渚,考古证据表明四千三百年前良渚古城被洪水摧毁,同时期安徽禹会村遗址考古证据表明四千三百年前庙底沟人与良渚人在这里举行了大型会盟并合作治水,神话传说中女娲就是洪水遗民,唐朝之前的文献中大禹的妻子叫做女娲,可见安徽涂山禹会村就是大禹与女娲族群进行联姻联盟的发生地,女娲族群就是良渚人,女娲应该就是良渚人的女性宗教首领世代继承的称号,大禹的妻子应该是末代女娲,之后女娲族群融入诸夏,女娲高媒之神的称号被大禹的后代继承,高媒后来发展为高密,被用来称呼大禹,伏羲应该是女娲族群的祭司一类的角色,也有可能是女娲族群的祭司世代继承的称号

弘武

弘武

4
2024-05-14 01:15

历来如是

战虎

战虎

4
2024-06-01 23:46

当今中华民族全部都是楚国人的后裔……而楚国人则是伏羲与女娲的子孙(炎黄二帝也是伏羲女娲的后代),楚国人才是最正统的中国人

战虎 回复 03-08 20:03
对嘛,就应该这样,回复多一点,要不停地回复我才可以点赞,不然我手痒,哈哈!

战虎 回复 03-08 20:04
自取其辱、自黑与自嘲自己,不怕你话多、最怕你不说话……请继续回复!我给你点赞。正好我手痒,想点赞!

不到两点不睡觉

不到两点不睡觉

3
2025-03-07 14:54

把三星堆都挖出来解谜就知道咋回事了。大概率炎帝黄帝是从中亚西亚迁过来的。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3
2025-03-10 11:35

英六是皋陶李氏的封地,而李氏也没有记载或出土证明去过封地。反而也是在山西发扬光大的。受封于黄地,开始又不姓黄,后来才称黄氏。很多都是灭国后,赢中衍,怎么会称黄胡说一气。黄姓图腾没有玄鸟,反而徐氏是有玄鸟图腾的。黄姓也部分来自黄龙氏

用户99xxx88

用户99xxx88

3
2025-04-02 11:00

韩国是东夷的后代

漂泊男儿周如谦

漂泊男儿周如谦

3
2024-06-09 18:19

诸史:大禹之妻·涂山氏?身份山一个,大禹的身份也好不了那去吧?再者流传的传说,大禹治水·禹公移山,再后,王屋山下有人家,身为帝者的话,理应住皇宫享受太上皇的应有的待遇吧?难道夏启不懂孝道?

菲阳 回复 08-27 20:24
八九岁小男孩是什么?

菲阳 回复 08-27 20:24
八大贵族姓氏又是啥?没听说过啊

三国老猫

三国老猫

2
2024-06-10 10:05

“最典型的是飞廉在商亡后,继续谋划反商”要不是联系后文,我真的为飞廉的迷之操作惊呆了,这是要掘坟鞭尸的节奏啊😦

用户26xxx70

用户26xxx70

2
2024-12-26 22:00

美国:肯定那里没有石油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2
2025-03-10 17:30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鹈鹕

鹈鹕

1
2024-07-21 11:52

看完了,我已经不认识夷这个字了

简简单单

简简单单

1
2025-03-07 02:13

考古考到最后神话传说都会变成实事了

诸史

诸史

从历史百家的角度,捕捉人生的精彩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