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侠说科技
2010年1月27日,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ad,当时仅有12款专为其设计的软件。时光荏苒,十四年后的今天,iPad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并吸引了无数用户利用其展现创意。
在不久前的“放飞吧”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全新的iPad系列,其中iPad Pro尤为引人注目。凭借苹果卓越的硬件设计和堆叠能力,iPad Pro荣获了“有史以来最薄的苹果产品”的殊荣。
近日,科技媒体Fast Company有幸采访到了苹果公司的两位核心高管——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和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Greg Joswiak。在深入交流中,他们不仅分享了关于iPad产品线的未来愿景,还为我们揭示了iPad背后的技术与创新故事。
在众多平板设备中,尽管经常有人将iPad与其他品牌进行对比,但实际上,iPad的竞争力仍然难以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匹敌。这一点也在平板市场的占有率中得到了体现,iPad长年稳坐市场份额的榜首位置。
苹果公司的高管Joswiak甚至打趣说:“我几乎都不太愿意称它为‘平板电脑’,因为市场上的平板电脑普遍表现平平,但iPad绝对是个例外。”
iPad以其超薄轻量的机身设计,让用户能够轻松摆脱传统笔记本电脑的束缚,从而在各种场景下都能自如地使用。与此同时,它的大屏幕与高性能配置也使其与普通手机有着显著的区别,能够展现出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生产力可能性。
苹果对于iPad的愿景,其实源于一个简单却深刻的理念——“一片不可思议的玻璃”。这个理念意味着让用户能够直接与内容进行互动,体验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这一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iPad Air 2发布时,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Philip Schiller的阐述,并逐渐成为iPad设计哲学的核心。
在新款iPad Pro的设计中,苹果公司的工程师们更是将这一愿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们表示,新款iPad Pro的设计目标是“在不做出任何妥协的前提下,追求极致的轻薄程度”。这意味着新款iPad Pro在保持高性能、长续航以及耐用性的同时,实现了更加轻巧便携的机身设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苹果为新款iPad Pro搭载了全新的M4芯片。这款芯片不仅是驱动双层串联OLED技术的关键,更满足了新屏幕的性能需求,同时保持了iPad Pro一贯的纤薄设计。此外,近年来苹果的M系列芯片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从单纯的性能提升转向了更加注重能耗比的平衡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使用体验。
我们长久以来习惯于利用一系列芯片参数来评估设备性能,然而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往往令人目不暇接。但事实上,对于现今的大多数用户来说,iPad所展现的性能已不再构成使用上的瓶颈。即便是数年前的款式,其响应迅速和处理能力依然足以应对用户的日常需求,这也导致新的处理器技术并不能成为推动大多数人升级的主要动力。
鉴于此,苹果已经不再单纯追求性能的提升,而是将焦点转向了功耗的降低。例如,M4芯片在耗电量仅为M2芯片一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展现出与之相当的性能。相较之下,华硕灵耀 14 OLED所搭载的酷睿Ultra 7 155H,在性能方面达到相同水平时,M4芯片的耗电量更是仅需四分之一。考虑到平板使用场景中,很少需要持续的高性能输出,因此,续航能力的提升无疑为用户带来了更优质的体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iPad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取决于设备本身,其配件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Apple Pencil和妙控键盘这类核心配件。然而,随着iPad系列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这些配件的适配性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以Apple Pencil为例,过去用户只需根据iPad是否配备Home键来选择相应的一代或二代产品。但iPad 10的推出却打破了这一简单明了的规则。虽然iPad 10采用了全面屏设计,但它却无法兼容Apple Pencil二代。
其边框虽具备磁吸功能,却不支持无线充电,这一系列的特殊设计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如“USB-C转Apple Pencil转换器”和“Apple Pencil (USB-C)”等新奇且略显复杂的产品。苹果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公司的Joswiak坦承,当前的产品组合确实显得有些混乱。未来,如何优化产品设计和配件兼容性,将成为苹果需要深入思考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在谈及苹果的产品策略时,有观点指出,公司正致力于“精简Pencil系列的产品线”。这一目标的实现,或许意味着Apple Pencil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回顾历史,2015年9月9日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苹果推出了首款12.9寸的iPad Pro,这也标志着“Pro”这个词首次出现在iPad产品线中。此后,一个始终存在的讨论议题便浮现在大众眼前:iPad Pro究竟能否真正作为生产力工具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同时,市场上也充斥着关于iPad是否会取代Mac的疑问,毕竟iPad Pro曾以“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为口号进行宣传。近期,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的报道更是为这一话题火上浇油,他预测苹果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发布配备触摸屏的Mac产品,这无疑加深了iPad和Mac之间的“竞争态势”。
然而,Joswiak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事实上,很多Mac用户都拥有iPad,并且会同时使用这两款设备。反之亦然,许多iPad用户也配备了Mac,甚至还包括Windows电脑。用户会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具,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Ternus则对iPad Pro的“专业性”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专业”的定义并不应该由Mac来界定,而应该由用户自己来判断。他进一步指出:“有一种常见的误解,那就是Mac用户可能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是专业。
看看Procreate团队是如何利用Apple Pencil Pro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果的,Procreate无疑是绘图领域最专业的应用之一,它对于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这些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苹果产品策略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同时也揭示了iPad和Mac在市场中各自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侠观点:在数码领域,往往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对“工具本身的探讨与热衷”往往超越了“对工具实际应用的关注”。以iPad为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点,任何工具都有其“特定的适用领域”。iPad并非一个“全能选手”,它并不能胜任所有任务。然而,在其能够胜任的领域里,它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苹果为我们提供了这款“出色的工具”,现在,我们也应该着手去利用它创造出“卓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