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比君红:在古代,什么样的臣子才配得上名垂千古呢?

笑看历史风云 2024-12-24 10:53:32

古往今来如魏征、海瑞、于成龙等这样的臣子,他们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君主。大家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遵守律法的臣子容易名垂千古,其实上遵守律法的臣子更会遗臭万年,比如来俊臣、张汤、周兴等等,他们甚至都有一个不得善终的结局。那么他们如此忠心国事,为什么最后会被君主抛弃呢?因为在君主制的氛围里,国法说白了就是君主的家规,君主想怎么制定律法都行。但我们纵观历史,君主的律法本质就是夺取百姓的利益,你以为的忠君爱国其实并不爱,你只是君主的鹰犬而已。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看下,什么是真正的良臣:

君主

首先就是魏征,他的出现说明了一个真理:真正的良臣是不惧生死,敢于痛斥时弊的。在历史上比魏征有才华的人多的是,想成为魏征这样的人更是不计其数,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魏征呢?从表面看,君主没有唐太宗这样开明,自己有妻子父母要照顾等等,他们有无数个借口不能成为魏征这样的人,但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自私自利,贪生怕死!难道魏征就敢笃定唐太宗不会杀他吗?我们要知道唐太宗在气头上可是错杀过臣子的,而魏征这样做就是不惧生死的。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得罪了权贵会殃及家人吗?我想他知道,但在他的心中,忠是第一位的。只不过这个忠不是忠于君主,而是百姓的生死,身为臣子,自己能做的就是劝谏君主成为一个明君,我可以说唐太宗成就了魏征的美名,而魏征也成就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而后世之臣子多为沽名钓誉之背,他们如同家犬一样只会满足主人的情绪价值,当你连最基本的骨气都没有的时候,那么你还谈何为人,谈何名垂千古呢?

魏征

第二位就是海瑞,时至今日,我们村不识字的老人或许不知道秦皇汉武,但却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海瑞的刚正。即使历史书不记载,海瑞也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他的一生都忠于百姓,丈量土地等等。起码在他的治理区百姓是幸福的,当时胡宗宪的儿子胡吃海塞被举报,他没有把举报人当疯子一样关起来,而是扣押了胡宗宪儿子的财物。当时读大明1566时,海瑞在奏疏里把嘉靖骂得一无是处。而气急败坏的嘉靖大骂海瑞是无父无君之人,海瑞瞬间潸然泪下。

或许是从小死了父亲,海瑞一直将嘉靖视为君父,或许正因为他视嘉靖为君父,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从遗臭万年的名声中拉出来。他要做的就是还百姓一片清平,然后让后人记着嘉靖的恩德。而在嘉靖死后,即使是他的儿子都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只有一个人听到嘉靖的死讯后在墙角嚎啕大哭,而讽刺的是这个人就是将自己比作桀纣的海瑞。或许对于嘉靖来说,海瑞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臣子,但对于海瑞来说,他却将嘉靖视为了唯一的君父,将百姓视为了自己的孩子。

海瑞

最后就是深受百姓爱戴的于成龙,对于他来说,世间最大的法就是民心。当时郑氏集团与大清形同水火,清王朝于是对郑氏集团实行海禁,于是各地作为清王朝的家犬不顾当地的情况盲目一刀切实行海禁政策,而最终自然激起了百姓的反抗,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于成龙上台后便重新根据地方的特点修改甚至取缔朝廷这些不合理的举措,然后对于之前的错案全部发回去重审。原本虽然有海禁,但在一地鸡毛的实行下百姓怨声载道,结果他们与郑氏集团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了。

后来于成龙深得民心,大家开始对清王朝有了好感,不再资助郑氏集团,康熙也因为他的功绩而更加青睐他。这其实就像工作一样,结果往往比过程更加重要,而于成龙的能力和胆略也是当时很多同仁自愧不如的。这也是于成龙能够脱颖而出,而其他大臣轻则宦海沉浮,重则遗臭万年的原因。其实不管为人还是做事,人品和骨气都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即使那些无恶不作的坏人,他们真正相信的人都是那些人品好的或者有骨气的人。谁会相信一个反复无常,没有品德的坏人呢?

于成龙

古往今来,宦海就是一个大染缸。要么你身处宦海在人情世故中沉沦,要么你脱离人情世故一心为民而名垂千古。古代有句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最可悲的就是这些对君主命令矢志不渝执行的酷吏。他们以为自己的忠君爱国殊不知是给自己掘的墓而已,他们认为在君主的大树下可以呼风唤雨,但却不曾想到,他们会被自己的君主抛弃成为背锅侠,因为一个品德败坏的人没有利用价值时,他是一文不值的。而一个人真正有品德和骨气,他的人生必定不会太差,因为这就是老天的气运。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