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原理。肿瘤疾病只有环境适合了,才会形成肿块,这个环境很重要,有了合适的环境,再加上各种因素的配合,肿瘤就会形成。
中医认为,肿瘤被视为一种“积聚”现象,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阳虚则阴盛,因为阳气气化功能下降,阴浊容易积滞,变成各种有形之物,像包块、肌瘤、囊肿、肿瘤等等,都是阳虚而阴盛的结果。而阳性热,可以化阴为气。
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的强弱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
正虚感邪
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在邪气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如《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火攻开锁理疗术提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包括癌毒在内的外邪乘虚侵入,导致气血运行紊乱,瘀血痰浊留阻,又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外出,故而形成肿瘤。另外,正气不足,适应和调节功能低下,也易对外界的情志刺激产生不适当的反应,而这种情形也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虚生邪
正气不足,对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推动和调节能力下降,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精、血、津液代谢失常,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导致机体发病,或由此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新生病理产物,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新的病变。
《灵枢·口问》所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很好地概括了这一临床现象。
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邪气侵入,若正气充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则表现为实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深入内脏,则多发为重证和危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血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发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虽然强调正气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排除邪气在特定情况下也能起主导作用,成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影响发病的类型和特点
不同的邪气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和证候类型,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六淫邪气直中脏腑可能是肿瘤发病的一个原因,以寒邪、火邪、燥邪致病多见;癌毒则多表现以暑、湿、火、燥性质的邪毒致病为主。
上述病邪发病一般都较为迟缓,需要病邪对机体长期持续的伤害,并且在发病后其临床症状还会表现出各自邪气性质的特征。
七情内伤单独或与其他致病因素联合致癌,同样需要长时间的作用。七情伤人的发病途径是直接作用于心,然后再波及相对应的脏,长期的气机紊乱和气血失调的结果可以产生癌变。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及致癌物质的摄入会对食管、脾胃、肠道产生损伤,导致癌症,常常以气滞、食阻、痰凝、血瘀征象为临床表现。
外伤因素导致的恶性肿瘤往往静伏多年以后方才在局部发病,可能与痰凝血瘀有关。
邪气影响病情和病位
一般而言,感邪强度轻者,肿瘤发生发展较慢;感邪强度重者,肿瘤发生发展较快。
肿瘤形成的位置常与病邪作用的部位有关,由呼吸道摄入的致癌邪毒导致呼吸系统的肿瘤;自消化道摄入的致癌邪毒导致消化系统的肿瘤;皮肤表面接触的致癌邪毒导致皮肤恶性肿瘤;摄入体内的癌毒可随气血沿经络、三焦周流脏腑和各经筋、皮部、关节等部位,在正气薄弱处经长期作用发生肿瘤。
肿瘤一旦发生,邪气强盛,正气不足以防御,癌瘤可随经络播散或直接种植在胸腔、腹腔或其他部位。
因此,中医治疗将调动阳气功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说到:“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中医考虑肿瘤患者的气机运行失常,利用药物提高正气,转化气机,逐渐改善患者的全身功能,将机体内部邪毒驱逐出去,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