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是什么意思?准吗?

逸风吹三农 2024-10-16 03:55:50

我们这里地处中原,气候四季分明,也是我国古代最早开始农业种植的地方之一。而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天气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设备去预测天气,人们就只能通过观察不同时期发生的天象,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好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于是古人就总结出了不少天气谚语,“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重阳不下看十三”的意思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易经》把“九”这个数字定为阳数,而且还是最大的阳数,而九月初九两个最大的阳数相遇,就有了“重阳”的场面,这也是重阳节名字的来历。

而古人还认为,干燥为“阳”,湿润为“阴”,那么阳数的日子天气应该是比较干燥的,下雨的可能性是不高的,但是重阳节后不长时间就是农民播种小麦的日子,如果重阳节能下一场雨的话,那么小麦种子播下去后不但会出苗快,而且还会出的齐。

但是根据以前经验总结,重阳节下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只能寄希望重阳后第三天的九月十三是否能下雨了。这就是“重阳不下看十三”的意思。

“十三不下一冬干”的意思

这半句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上半句说到,如果农民希望的雨在重阳节落不下来,那么就只能看后面几天下不下了,这个时间最迟不能超过农历九月十三,如果十三再不下雨,那么这一年的整个冬季就会是一个雨雪稀少的干燥天气。

农民们之所以会关注重阳节后这几天会不会下雨,是因为重阳节后的不久就要种小麦了,如果因没雨地里墒情不好,小麦就是播下去后麦苗就会出的不齐,小麦长势也会弱,这样抗寒能力就会下降,小麦就有可能会发生冻害。

所以,知道不会下雨后,农民们就会在播种前,或者种后浇一遍水,使麦苗能出的既齐又壮,低温天气来临之前还会浇一遍封冻水,以免发生冻害。

这句农谚准吗?

肯定是准的。因为所有能流传下来的农农谚肯定是有用,并且还会有一定的准确度的。因为能流传下来的这些农谚都是为农业种植服务的。不准,不能用的也不会流传下来,这都是我们的先人几千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就和我们吃饭需要做熟一样,不然就会拉肚子一个道理。

总之,农谚“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应该还是准的。今天就是农历九月十三,我们这里的天气预报说是多云,但是明天就会有小雨,后天有大雨,仅比这句农谚预测的晚一天,也不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真的“一冬干”,或者会不会是晚一天也没关系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