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基层高级政策,让60后、70后中师生,退休后享受到更高养老金

南松平湖一柱 2024-11-06 17:15:18

当下,教师退休时,有不少人是40年或以上教龄。有人说,这不可能吧?

一个人6岁上学、9年义务教育、高中3年,大学4年,就算大学毕业就上班,也22岁了。60岁退休,怎么会有40年教龄呢?难道20岁就上班了?

各位朋友,这种算法是依据现在的学制计算出来的。而相当年,60后、70后上学时,还没有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多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甚至二年,毕业后考上中师,中师3年毕业后即上岗,如果按6岁上学计算,17岁就站上讲台了。退休时,教龄40年以上那是常态啊!

实际上,相当年条件差,60后、70后上学都晚些,七、八岁甚至十岁上学也很正常。比如平湖一柱,就是9岁上学,20岁师范毕业当教师,到现在教龄38年,退休又赶上延迟,教龄就是40多年啊!因此,对于60、70后的男教师来说,教龄40年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农村教师尤其如此。

前面我们讨论过,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教师,养老金计算采用新办法。

对于这些“中师生”来说,新办法中的个人账户储额是从2014年10月1日后才有的,非常有限,到退休一般也就10万左右,因此,除以计发月数139,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都不会太高。

而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1%。这一部分就算工作40年,也只是月平均工资的40%多一些,因而就像我们此前计算的那样,假若平均工资为7484元,40年教龄,也就是乘以40%后,月标准也就三千多元。这样,这部分人就比较吃亏了。

但是,国家是不会让任何一名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吃亏的,更何况是献身乡村教育一辈子的农村教师呢?因此,就设立了一个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大家不难看出,视同缴费年限就是个人账户“没有储额年限”,这一部分,就是用来弥补原来的“个人账户差额”。基础养老金、过渡养老金两次都用这个数据来计算,也就是视同缴费年限重复计算了两次,而且第二次乘的不是1%,而是1.3%,还提高了比例呢!当然,这个1.3%不是随意设定的,也是对所有同类职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后,确定的一个比数,这样,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职工,就不吃亏了、至少是不吃大亏了。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过渡养老金计算公式办法:

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依据鲁人社发〔2015〕46号文规定,“工作人员退休时,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本人视同缴费指数。”

对照公式不难看出,无论你哪年参加工作,退休时工资计算“基数”都是依据“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越晚,这个“基数”越大;

与此同时,视同缴费指数是依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确定,这也就是说,无论你的中级、副高职称晋升早晚,所有时间都依据退休职称计算。

这样,你退休时的职称越高,这个“指数”越大,而且视同缴费年限期间都用这个指数,这也就等于你视同缴费期间都是这个职称啊!显然,这个指数越高,退休养老金越高,所以,退休前评聘上副高、甚至正高职称,对于60后、70后教师来说,意义重大。

假若副高(七级)职称视同缴费指数为1.6,中级(十级)职称为1.3。

就算依据某地2023年度的平均工资标准7484元来算:

副高(七级)每年是7484×1.6×1.3%=155(元)

中级(十级)每年是7484×1.3×1.3%=126(元)

二者每年相差29元,10年相差290元,20年相差580元,30年相差870元,这是月标准。如果视同缴费年限是30年,一年就相差10440元。如果是正高级,视同缴费指数就会更高,那计算出来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更可观了。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小跳啊!所以,对于60、70后老教师来说,教龄越长,退休前评聘上副高职称的意义就越大。

所幸的是,山东教师职称不仅设立了“乡村20年直评直聘副高,30年直评直聘正高”政策,还设立了乡村教师专属高级职称——基层高级和基层正高级,乡村教师只要稍加努力,比如具有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教学质量奖、优质课等之类证书两三个,基本就可通过。

2019年乡村基层高级政策实施以来,山东乡村20年教龄以上教师,85%以上都评聘上基层副高,让这些老教师退休生活更有保障,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对中师生来说,当年没上高中上师范,毕业后献身教育一辈子,也算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啊!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