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海南第一解元何蕴跃,七试功名不第,卒于北上任职途中

花梨岛说历史 2024-08-10 00:11:02

贺何蕴跃中解

甲子重开桂倍香,元灯高照海天光。

琼台学士推先辈,雁塔人文启后芒。

在昔珠崖称盛运,于今儋耳运隆昌,

国朝奇甸方伸臂,五指相连次第张。

清乾隆九年(1744年),28岁的儋州东方村学子何蕴跃广东乡试高中解元("解元"即举人第一名称)。乡人儋州才子陈烺赋诗《贺何蕴跃中解》一首祝贺。

这是清科举开运以来,海南第一位科举解元,一时名气隆琼州,昌盛儋州文运。

时任主考官金甡爱其才,题“解元”牌匾表彰,并赠楹联一对:“风流最爱东西晋,文雅都归大小山。”落款翰林院侍讲学士提督安徽学政金甡。

金甡,清浙江状元,能得金状元赏识,头顶“解元”之冠,何蕴跃足以光宗耀祖,成为儋州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时下拜谒东方村何氏宗祠,瞻仰金甡题“解元”牌匾与楹联悬挂祠堂当中,流溢光彩,受人敬仰。

东方村解元故居

东方村,隶属于木棠镇,

位处儋州旧治中和镇北30余里。

乡村古意盎然,静谧清幽,绿树浓韵,古树参天。

绿意环抱中的古老民居,皆为火山岩石垒砌的石屋,这是一座火山岩石建筑的村落。

由于年代远久,疏于修葺,部分石屋颓败于绿植丛中。

有村民介绍,村子有百余户人家,何氏有90户,如今大部分人口移居或外出居住工作,因此“荒废”的房屋无人打理。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更多的“后生”选择“弃村”外出谋生发展,传统的古村落趋于冷清无人,让人感慨。

顺着村民的引导,踏过绿植蔓延的古老巷道,一间带有庭院的经过整修的石屋呈现眼前,这就是解元何蕴跃故居 。

院子不大,经过修缮后整洁有序,墙体以黑色的岩石经过雕磨平整后,和上水泥抹灰,给石砌的墙体增添了一丝黑白相间的艺术。

庭中有数株粗壮的杨桃果树,硕果累累,熟透的金黄色果子掉落庭院,散发着阵阵芳香。

解元书堂

村头为何氏东方祠堂。

祠堂久负盛名,曾是何解元的书堂,后人在原址重建后成为现在的规模,这也成为凝聚何氏文化的场所。

祠堂二进,一进厅堂悬挂 “冠冕南州”匾额,厅中就是状元金甡的题联。

正堂祭祀何氏先祖与贤人的牌位,门楣正中挂着“溟南望族”匾额。

正堂也是“金榜题名”堂,堂中悬挂或张贴着无数的对联。

每年何氏学子高考中榜后, 都会题写楹联张贴祠堂,以祭祀先祖的恩德,勉励后学勤奋读书的风气,金榜题名是人生的大喜之事,以此方式“得意”,呈现出解元村读书遗风的延续。

七试功名不第,卒于北上任职途中

何蕴跃中解元后,亦加奋发用功,准备考取进士功名。

《民国儋州志》记:“七试春闱,赍志以殁。”

但是他七次上京参加会试不中,解元的26年会试之路不得志,但并未消磨其读书学习的意志,

其一生都在学习与考取功名之中,还把精力投入于教育事业中 ,曾在儋州东坡书院执教,此后更是培养出了弟子陈圣与同样高中解元,“一门两解元”在琼州传为佳话。(陈圣与解元的高光时刻,另文介绍)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朝廷诏,委任何蕴跃为北京密云县知县,这天子脚下的热门知县职位,他欣然赴任。可叹天意弄人,次年在北上途中,劳碌积疾,病逝于京城,终年54岁,志未完成,令人感叹。

棺椁运回故里,葬于东方祠堂右侧。

墓冢圆形封土,外围半圆的岩石围砌,墓碑正中大字题刻“清显考例授文林郎解元奉部验任知县何 太爷二公墓”。

目前何蕴跃墓被列为儋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