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源于一场租房风波。
何大海是四川人,本来他和妻子俩在四川老家务农,由于夫妻俩勤快本分,一年下来,靠着作物以及闲暇时上山挖挖草药,日子过得倒也平淡幸福。
只是这种宁静祥和的局面被儿子的出生打破了……
碍于当时的医疗条件限制,何大海的妻子在怀孕后并没有按时去做产检,以致于孩子生下来后被医生诊断为双耳失聪,加上孩子比一般孩子早出生一个月,刚出生就被送进了抢救室。
可乡里的医疗水平实在简陋,为了孩子的进一步治疗,医生建议何大海夫妇尽快给孩子办理转院手续,并推荐了几个知名度很高的医院。
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何大海夫妻俩没有过多犹豫,治肯定是要治的,但碍于孩子还小,夫妻俩决定适当缓一缓。
一年多后,何大海的孩子已经可以走路了,虽然步伐还不太稳,但何大海看着自己儿子有模有样地迈着步子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次换季的时候,何大海儿子突然生病了,买了一些药仍不见好转,最后不得已住进了县城医院。而这一次,医生表示孩子早产,体质是比一般孩子弱一些,再加上失聪,他们建议何大海夫妻不能再拖了,孩子急需专业的治疗。
何大海一想,也对,有病就得医,而且必须要在孩子读书前医治好,不然后面更麻烦。
经过夫妻俩一宿的商量,最终决定只得暂时搁置家里的农活,带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医治。
初到北京,夫妻俩人生地不熟,找地方住是夫妻俩的首要任务。
一开始,何大海根据街头张贴的租房启事轻易便找到了一处出租屋,出租屋虽然只有一个房间,好在宽敞明亮,何大海找来一块木板将中间隔断,愣是分出了休息和做饭的地方。
可何大海还是低估了孩子的病情,随着前两次的诊断,医院表示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需要反复治疗和观察,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何大海的脸上写满了愁容,一方面担心孩子的病情,另一方面,一家三口突然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每天一睁眼,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用度都要花钱,何大海觉得自己急需一份工作。
幸运的是,由于何大海勤劳本分,干活肯出力气,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高,但离住的地方比较近的工作。
一个月后,当何大海拿着刚发的工资冲进出租屋向妻子报喜时,刚好碰到了前来收租的房东。
住别人房子,付房租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大海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当即就将上月房租付给了房东。可房东收到房租后并未立即离去,而是在房屋周围逗留了一会儿。
当时房东在屋后观察房子状况,他以为就自己一人,便自言自语道:“多好的房子,后面该涨点了。”
不曾想,这话刚好被来到院子里取东西的何大海听见了。当晚,何大海就失眠了。
何大海觉得,眼前儿子的病情还不稳定,短期内肯定还是要待在北京的,租房子不是个事,不但要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最关键的是不管住多少年,交多少房租,房租始终是房东的,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是最合适的。
可彼时尽管北京房价没有如今这么高,但毕竟是首都,在市区没房子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何大海将目光盯在了北京郊区的房子。
由于何大海热心肠,工作没多久就和当地的几个同事混的很熟,当同事知道了何大海的想法时,当即拍胸脯保证一定帮何大海物色一处相对合适的房子。
没想到,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房子还真让同事找到了!房主于泊因土地规划以农户的身份搬到了这里,可最近,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在靠近市区的位置买了一处房子,方便上班。
有了新房子,这处位于郊区的房子就闲置了,于是便打算卖掉,并且给的价格还算便宜,何大海也很满意。
何大海不敢耽搁,当即抽空回了趟老家,将老家房子卖掉了,共筹措了3万块钱便火速赶回了北京,并找到了原房主于泊,最终以3万块的价格买下了郊区这处房子,并且还和房东签下了购房协议。
当晚,何大海就招呼妻子搬了进来。晚上躺在床上,何大海心里终于踏实了许多。妻子则埋怨房子在郊区,交通没有那么方便,关键离儿子看病的医院还有些距离。
何大海则表示,房价摆在那里,哪怕是郊区,那也是北京的房子,说着说着,妻子也从心里接受了这个房子。
而何大海夫妻俩在这处房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年。
突然有一天,何大海了解到了一个好消息:柳各庄要拆迁了,而何大海当年以3万块在柳各庄买下的这处房子,经评估,现在价值竟翻了好几百倍!
何大海难以抑制住心头的狂喜,当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妻子,可妻子听后却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你何大海知道房子涨价了,那原先的房主肯定也知道了,那么他会不会突然跑回来要回房子?
何大海表示,当年买房签了协议,有协议就有法律效应,原房主没有理由这么做。
不料,没几天,原房主于泊还真的就找上了门,而他此次突然造访的目的,就是想要要回何大海现在住的房子,并且愿意如数退还那3万块钱。
可买卖房子毕竟是当年说好的事,并且双方还签订了协议,何大海一家也在这处房子里住了十几年,俨然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于泊怎能出尔反尔呢?
见何大海不同意,原房主于泊便开始打感情牌,袒露自己之所以突然想要回老房子,完全是因为自己当年在市区买的房子面积太小,当时买的时候他还没有生孩子,只是为了方便上班。如今随着孩子的长大,房子明显不够住了,全然不提房子涨价的事情。
于泊甚至还表示,何大海要是答应了,不仅会如数退还那3万块钱,还免除何大海一家子这十几年居住房子的费用。
不料,何大海不为所动,他当然知道于泊突然要回房子完全是因为房子涨价的事情。但不管怎样,此时的何大海如果退出了房子,那他岂不是又回到了之前租房子的境况?这显然不是何大海希望看到的。
最终,何大海还是拒绝了于泊的要求。于泊没有办法,之后还是在朋友的指点下,将何大海一家告上了法庭。
何大海则不卑不亢地拿出了当年与于泊签订的购房协议,表示于泊这样已经违反了约定。之后经法院审理认为,于泊此举确实欠妥,但由于房子是郊区的独门独户的单房,于泊可以要回,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于泊必须向何大海一家赔付80余万的补偿金。
80万在当时对于于泊一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于泊一家当时确实出了一些经济状况,这笔钱确实拿不出来。
由于补偿款不能及时到位,于是,这事也就此搁置了。之后,于泊再也没有找过何大海了。
就在何大海一家以为于泊知难而退,不会再找自己一家麻烦时,事情却再次出现了转变。
2018年,柳各庄棚户区拆迁项目正式启动,见此,于泊再也坐不住了,再次找到了何大海,表示只要何大海一家将房子归还,自己就算砸锅卖铁,也会尽快拿出那80万的补偿款给何家。
而此时距离上次于泊将何大海告上法庭一事已有7年时间。
不料,何大海依旧不愿意,甚至还怒斥于泊出尔反尔,不讲诚信。而此时的于泊一心只想拿回自己的老房子。
于是,于泊再次将何大海告上了法庭。只是这一次的判决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法院经调查发现,不管是于泊还是何大海,均不是柳各庄本地户口,言外之意,基于本案实际情况,何大海和于泊均没有独自占有这处老房子。根据工作人员与双方的调解方案可知,何大海和于泊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这处老房子的权益进行比例分割。
根据何于两家的实际情况,法院裁定,何大海一家可以得到房屋面积70%的置换权益,而于泊则得到剩下的30%置换权益。
即双方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选政府提供的安置住房,多余部分由政府按市价补偿双方。
最终,何大海一家得到了259.7平方米的安置面积和215万的补偿款,于泊则分到了111.3平方米的安置面积和38.22万的补偿款。
对于这个结果,你怎么看?
法院不应该惯那种出尔反尔的无赖……卖掉了还想拿回来简直就是个无赖
你把以前的3万老票子还我
只能说无耻的人能多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