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固态硬盘,别只顾着买,这几个问题要避开

电脑天呐好棒 2024-11-12 09:13:49

今年的双十一即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不少朋友也打算趁此机会,购买SSD升级自己的机器。不过如果简单的“买就完事”,那可能结局是“丸辣”!

以为M.2尺寸通用,“丸辣”!

由于PCIe的NVMe标准SSD成为现在的主流,其M.2接口标准也就成为目前占统治地位的固态硬盘接口标准。所以很多用户往往觉得“买个M.2接口产品就行”。但实际上,M.2接口规范的SSD,也是有很多种的。

M.2接口的完整命名规范,应该是M.2 2XXX-XX-X-X。前两位数字指定宽度、第二个(或第三个)数字指定长度、最后一位字母用于指定键、接口和总线

采用"2xxx"格式,这一命名方式源于英特尔与业界企业共同制定的规范。其中,数字"2"代表标准宽度22毫米,这个宽度的设计考虑了PCB布线密度、信号完整性和散热需求等多个工程因素。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硬盘的实际长度,不同长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

在2230规格(下图)中,由于长度仅有30毫米,设计师必须采用更高密度的PCB布线方案和更先进的闪存封装技术。这种紧凑的设计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容量潜力,但在游戏掌机等对体积要求极为苛刻的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2230规格的散热压力相对较大,这要求主板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散热路径的优化,或者用户自己购买散热贴片。

2242规格(下图)在超轻薄本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相比2230,增加的12毫米长度为闪存颗粒和主控芯片的布局提供了更多选择,能够在保持相对紧凑尺寸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性能表现。这种规格通常能够支持到2TB容量,足以满足大多数轻薄本用户的存储需求。

2260规格(下图)在市场上相对罕见,它更多地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工控设备中。这种长度在空间利用和散热表现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但由于产品线较少,用户的选择范围比较有限。

2280规格(下图)目前是市场的主流标准。80毫米的长度为工程师提供了充足的设计空间,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电路布局和更优秀的散热方案。这种规格既能满足高性能PCIe 4.0/5.0接口的布线要求,又能为大容量闪存颗粒预留足够空间。在散热设计上,2280规格通常可以配备更大面积的散热片,有利于维持持续的高性能输出。

22110规格(下图)主要面向企业级存储市场。110毫米的长度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闪存颗粒,同时为高性能主控芯片提供充足的散热空间。这种规格的SSD通常采用更高规格的电源设计和更复杂的散热方案,能够支持8TB甚至更大的存储容量。

因此,在购买SSD升级的时候,除了需要搞清楚你需要SATA接口还是M.2接口的SSD之外,还要看清楚你的主板/笔记本M.2插槽支持什么尺寸的SSD!

技嘉主板M.2槽上标示的各尺寸螺丝孔位

最后,还有一种25XXX的规格,有些旗舰主板才支持。一般用户基本不会接触到这样的产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以为M.2接口插座都一样?“丸辣”!

M.2接口的KEY设计是一项精妙的工程方案,通过在PCB上预留不同位置的缺口来实现物理层面的接口区分。目前M.2接口实际上有四种“金手指”的KEY设计!购买时需要看清楚产品标注是什么KEY标准,你主板插槽是什么KEY标准即可。

KEY-B接口在物理设计上采用右侧缺口方案,缺口位置位于第2针到第5针之间。这种设计支持SATA信号和PCIe x2信号,最大理论带宽可达10Gbps。对于B-KEY接口主板,购买PCIe3.0的SSD即可。

KEY-M接口则采用左侧缺口设计,缺口位置在第59针到第66针之间。这种设计专门针对PCIe x4信号优化,可以提供最高64Gbps的理论带宽(在PCIe 5.0规范下)。

KEY-B+M设计是一种通用解决方案,在PCB上同时预留了两个缺口。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制造成本,但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兼容性。

如果你的主板是近两年生产的主板/笔记本主板,那么应该符合市场主流,即大部分M.2 2280尺寸的SSD,都是KEY-M为主了。部分高端主板则是B+M。但如果你的主板上超过5年的产品,那么务必确认你的M.2插槽的金手指KEY类型!

不关心厚度?双面盘放不进,“丸辣”!

SSD的颗粒类型分为单面颗粒和双面颗粒。单面颗粒的SSD散热性能更好,双面颗粒的SSD则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单面/双面SSD厚度对比(上)和普通台式机双面槽与笔记本单面槽厚度对比(下)

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主板和笔记本的散热条件以及空间限制来决定。尤其是笔记本,基本上大部分都无法放入双面颗粒盘。

不注意散热配置?“丸辣”!

即使是台式机主板,高端品牌有自带大型金属散热装甲的产品,双面盘也是不太好使的。如果需要安装一些巨型双塔风冷散热器,且你的双面盘还加了金属散热装甲,那么双面盘偶尔也会成为牺牲品。都是需要注意的。

华硕X870主板上硕大的M.2散热装甲

另外,一些自带散热片或者散热装甲的SSD,即使是单面,也无法和带有金属散热装甲M.2插槽的散热马甲兼容。需要自己二选一,是用主板散热装甲还是SSD散热装甲?

把带有散热装甲和不带散热装甲的西数SN850X叠在一起,厚度的巨大差异就出来了

在选购层面,自带金属散热装甲的产品往往比不带的产品贵至少100元甚至更多。所以弄清楚主板的散热配置,可能可以为你节约上百元!

自组移动固态?不注意空间、散热,“丸辣”!

最后说说在DIYer中比较火的用M.2硬盘盒自组移动固态硬盘的问题。这里先不细说什么USB 3.2 Gen2带宽利用率>90%、信号完整性余量>10%、供电纹波<50mV、EMI屏蔽效果好等电磁信号层面对硬盘盒的要求,对稳定性和速度至关重要,只说说散热规格和尺寸兼容性。

从目前主流的USB3.2 Gen2移动硬盘盒来说,由于USB速度问题,所以速度超过5000MB/s的PCIe4.0 Gen4的产品实际上意义不大,不如选择速度稍微低一些但发热量更低的产品。而硬盘盒本身,则需要壳体导热系数高、内部气流组织合理,如果有风冷散热,那就更好。

如果一定要使用高速PCIe4.0 盘体,不妨考虑奥睿科风冷大师一类支持USB4和主动风冷散热的硬盘盒

从散热和携带可靠性角度,推荐使用金属壳体的产品。

另外,很多移动硬盘盒,尤其小尺寸的,并不能放下2280标准的SSD,而需要2230或者2242标准的SSD,且一般只能支持不带散热贴片/装甲的单面盘,这些都是需要大家组盘的时候注意的。

在这个双十一,避坑这些升级问题,才能不至于在拿到SSD的时候,大喊一声“丸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