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探秘》——中次十二经(篇遇之山--荣余之山)

缠论文化啊 2024-11-07 10:28:49

中次十二经(篇遇之山--荣余之山)

我们来看中次十二经的总结之语: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中次十二经讲的是洞庭山,那么肯定和洞庭湖有关系。洞庭湖在湖南省,现在的洞庭湖由于围湖造田已经不足解放前三分之一大,更没法与古代湖水面在100米时相提并论,但是他在现在的湖南省毫无疑问。我们在前面讲南山经、西山经时已经对东海、海、渤海进行了论述,也就是说当时的渤海和海就在长江出宜都后进入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现在的洞庭湖。我们将本经各山总结如下表:

表中我们看到,总里程为1839里,与书中总结的二千八百里差距巨大,我认为应该是作者的笔误,也就是说他将一千八百里写成了二千八百里。

中次十二经是洞庭山,那么现实中哪座山是洞庭山呢?本经的第七山是“洞庭之山”。对它的描述是: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yòu同柚),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qióng)。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山上的动植物我们就不再多细究了,对于此山的位置描写重要的是“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即洞庭之山在长江边上,这样才会使得帝之二女常游玩于长江之渊,此山在澧水、沅水与潇水湘江汇合的地方,这样才会有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同时此山在多条大江之间,也就是在洞庭湖中心。九条不见得就是九条,而是多条。

洞庭山

山海经时代,我们曾经在南山经里研究过,当时汉水是滂水,其在襄樊时的出水口水面高程曾达100米,在此之时,长江、汉水、澧水、沅江、资江、湘江、汩罗江、白河等都是直接注入同一地区,这个地区就是洞庭湖,也就是曾经的云梦大泽。而完全符合洞庭之山描写的,只有现在湖南省华容县桃花镇的桃花山。桃花山最高峰海拔340米,位于山海经时代洞庭湖的正中心,因此我认为,桃花山就是洞庭之山。此山位于湖心,海拔也足够高,范围也足够大,位置也合适。

历史上许多人认为是洞庭之山是岳阳市君山区的君山,但是君山海拔只有60米,还有人认为洞庭山是汩罗江口的磊石山,但是磊石山海拔也只有80米,这两座山山海经时代还被淹没在水中,所有的历史遗迹如屈子庙、龙神庙等都是后建不足为凭,所以他们不可能是洞庭之山。

另外对于洞庭山比较著名的描写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广记》,原文是: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帝女居之。这里的浮于水上栩栩如生,说明四周全是水象船一样。山下金堂数百里说明建筑辉煌规模庞大。

从洞庭之山向东南一百八十里是暴山。这座山就是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的麻布山,海拔352.8米。此山位于洞庭湖东侧,距离上一座山洞庭之山的空间距离为60KM。因此本经的折算系数为:60*2/180=0.67。

这样的话,我们就以第七座山洞庭之山分别向两端进行推算,从而得出本经各山的位置。即分两步推测;顺序为:

一、7-8-9-10-11-12-13-14-15.共9座山,方向为东南。

二、7-6-5-4-3-2-1。共六座山,方向为西北。

但是为了照顾原有各山的次序,行文还按原次序进行,阅读时要加以注意。好,我们现在解释本经各山。    

  1、《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从下一座山云山向西北五十里是篇遇之山,换算里程为:50里=50*0.67*0.5=17KM。这座山就是湖北省鹤峰县东北部的铁肩岭,海拔1710米。

篇遇之山

  2、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从下一座山龟山向西北一百三十里是云山,换算里程为:130里=130*0.67*0.5=44KM。这座山就是湖南省石门县西北部的蔡家山,海拔1687.5米。

龟山

  3、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

从下一座山丙山向西七十里是龟山,换算里程为:70里=70*0.67*0.5=23KM。 这座山就是湖南石门县皂市水库南岸的五峰山,海拔910米。

  4、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guì)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从下一座山风伯之山向西北五十里是丙山,换算里程为:50里=50*0.67*0.5=17KM。这座山就是湖南省石门县北部的铁炉观,海拔500米。

丙山

  5、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suān同酸)石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从下一座山夫夫之山向西一百五十里是风伯之山,换算里程为:150里=150*0.67*0.5=50KM。这座山就是湖南省石门县的十九峰,主峰南台山海拔380米。这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宗门第一书”《碧岩录》的诞孕地、禅茶文化之魂“禅茶一味”的发源地、“天下茶禅第一泉”世界茶道源头——碧岩泉所在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禅隐圆寂地,湖湘文化的渊源地。

风伯之山

  6、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从下一座山洞庭之山向西北110里是夫夫之山,换算里程为:110里=110*0.67*0.5=37KM。这座山就是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北部与湖北公安县交界的黄头山,海拔250米。这里在山海经时代同样是湖中的一座山。此山是天神于儿的住所,他的样子是有人的身体,腰缠两条蛇,经常在长江游玩,进出有光。

夫夫之山

  7、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同柚),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qióng)。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此山很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的君山,海拔60米。但是从海拔高度上看似乎不应该这么低,因为我们假定的是洞庭湖湖面高程为100。如果当时湖面高程是100,那么长江、汉水、澧水、沅江、资水、湘江、汩罗江等多条大江在此汇聚成很大的洞庭湖,这个湖面面积可以达7.5万平方公里,而且这些大江都是各自独立注入洞庭湖,后来湖面下降,澧水和资江分别注入沅江,然后沅江又注入湘江,之后再注入洞庭湖。此部分的洞庭湖在南山经中称为“海”,包括湖北和湖南两省。在这个区域内高程在100米以上露出水面的山并不多。桃花山最高峰海拔340米,位于山海经时代洞庭湖的正中心,因此我认为,桃花山就是洞庭之山!

这里记录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在这里居住,她俩常在长江水的深渊中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交汇在幽清的潇水和湘水渊潭上,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她俩出入时都有旋风急雨相伴随。这样的描写与桃花山的位置是非常相符的。相传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是舜帝的两个妃子,舜帝南巡驾崩九嶷山,二妃奔丧中途闻听恶号而投水汩罗江。本经所记帝之二女大家都认为就是尧帝的二个女儿,这里应该是将二女神话了。

山上多黄金,山下多银铁。树有柤梨橘櫾,草有葌草,有多种蘪芜芍药芎藭等中药。山神象人一样,背载着蛇,左右手都拿着蛇。

洞庭之山

  8、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楠荆芑竹箭{媚}菌,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鹿旨},其鸟多就。

从洞庭之山向东南一百八十里是暴山。这座山就是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的麻布山,海拔352.8米。此山位于洞庭湖东侧,距离上一座山洞庭之山的空间距离为60KM。因此本经的折算系数为:60*2/180=0.67. 

暴山

  9、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是可以御火。

从暴山向东南行二百里就是即公之山,折算里程为:200里=200*0.67*0.5=67KM。这座山就是湖南省平江县的幕阜山,幕阜山是幕阜山脉的主山,古称天岳山,主峰黄龙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系罗霄山脉,海拔159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东接江西修水,北临湖北通城,西南皆踞湖南。幕阜山以山雄、崖险、林奇、谷幽、水秀著称。幕阜山古称天岳山,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拒刘表大军,扎营幕于山顶,遂改称幕阜山。

即公之山

  10、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藷(shǔ)藇{艹术}。

从暴山向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是尧山,换算里程为:159里=159*0.67*0.5=53KM。这座山就是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连云山,海拔1575米。连云山古名纯山,西南方起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的西北部、腹地在岳阳市的平江县南部献冲乡南部的连云村,经江西省铜鼓县北部,东北方直达修水县西部。

尧山

  11、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从尧山向东南一百里是江浮之山,换算里程为:100里=100*0.67*0.5=34KM。这座山就是湘赣交界的大围山。大围山是罗霄山脉的支脉,东边属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铜鼓县,西北方为湖南浏阳市的东北部,它既是浏阳河的发源地,又是湘东第一高峰,主峰七星峰海拔1607.9米。

江浮之山

12、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从江浮之山向东二百里里是真陵之山,换算里程为:200里=200*0.67*0.5=67KM。这座山就是江西宜春市上高县南部与新余市渝水区交界处的蒙山。这是一座赣中名山。据南宋王象之编纂《舆地纪胜》载:峭壁横险,厥材千寻,常有云霭“蒙”蔽,故以为名。主峰白云峰海拔1004米,为渝水区第一峰,同为上高县第一峰。蒙山东南麓有5000~6000年新石器文化遗址——拾年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有春秋老莱子躬耕蒙阳的传说,有1300多年前道明禅师(六祖惠能高徒)创建的圣济禅寺等。

真陵之山

  13、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杻檿楮,其兽多麢麝。

从真陵之山继续向东南一百二十里是阳帝之山,换算里程为:120里=120*0.67*0.5=40KM。这座山就是现在江西宜春市樟树市南部的玉华山。樟树玉华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店下镇,与阁皂山连为一体,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又名“著棋峰”,俗叫“紫脑顶”,号称“紫玄洞天”,主峰海拔1169.1米,与升华山对峙而独冠群山,飘然在九霄云间,巍峨壮观,称“丰城屋脊”。山势从东向西倾延,面积8平方公里。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12座海拔千米山峰拱卫玉屏环矗,奇峰竞秀,以势相争高,远望如玉屏环矗,巍然屹立。

阳帝之山

  14、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从阳帝之山继续向南90里是柴桑之山,换算里程为:90里=90*0.67*0.5=30KM。这座山就是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的对旗峰山,海拔540米。

柴桑之山

  15、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从柴桑之山继续向东二百三十里是荣余之山,换算里程为:230里=230*0.67*0.5=77KM。这座山就是江西抚州市宜黄县的芙蓉山,海拔1176米。芙蓉山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境内,坐落于宜黄县、南城县、临川(区)三地边境交界处,芙蓉山古建筑的遗址遗迹众多:千年古石庙、千年古石亭、龙潭峡谷古刹、烂泥田宝雄大殿、王家坊古村......,芙蓉山与南城县的麻姑山一体相连,芙蓉山主峰即麻姑山主峰,两山可相提并论。麻姑山是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内容提到的洞天福地之列,麻姑山既是洞天又是福地,这是非常罕见的!芙蓉山出土有两块刻文石牌,分别标注为“隐玄洞天”、“碧玄洞天”,麻姑山的洞天福地又可以称芙蓉山洞天福地。

山上有铜,山下有银,山中多蛇虫。

荣余之山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jī),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洞庭山从首山篇遇之山到荣余之山,共十五座山,二千八百里长。山神都是鸟身龙首。建祠祭祀,用一只公鸡一头母猪毛,粮用糥稻。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都是大山,祭祀后全部掩埋,用酒祈祷,祭礼用少牢,佩戴吉玉。洞庭、荣余山是神山,祭祀后祭品全部掩埋,酒用太牢,佩戴十五块玉壁,五彩颜色均匀。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以上中山经所记录的山脉共一百九十七座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长。全部天下的名山共五千三百七十座,用地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中次十二经总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