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黄克诚提出正面评价林彪:林彪没有功劳,他怎么当的元帅?

琚梦随远 2025-01-17 20:03:02

1985年的一天,黄克诚大将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听着汇报,几十年如一日的军旅生涯虽然极大的锤炼了他的意志。

但岁月的侵蚀往往更加悄无声息,如今的他已然耄耋之年,但对工作的严谨却丝毫不减。他在听完内容后,缓缓的点出工作重心与工作方向。

等工作汇报结束,一位负责文案工作的战士走了进来:

“报告首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撰组的同志们给您送来了一份关于元帅和大将的初稿,说是想听听您的意见。”

可当小战士将文件读完,黄克诚大将却久久没有言语,就在小战士准备询问有何不妥时,只听老将军开口道:

“辛苦你了,资料先放在这里。帮我去喊一下丛秘书。”

秘书丛树品闻讯,很快就来到办公室,老将军却指了指一边的椅子让他坐。随后他将桌上的文件递给丛树品,并说道:

“这份稿子的内容,帮我去问问是哪几位同志在主要负责,我想尽快见见他们,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尤其是里边关于林彪的内容。”

黄克诚大将为何会对这份文件如此重视?其中林彪的部分又有何不妥?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少年军长

林彪,原名林育容,1907年12月5日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

湖北黄冈,这个地方虽然不属于中国革命“四大摇篮”中的任意一个,但也涌现出许多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例如陈潭秋、董必武、李先念、王树声等都是黄冈人。

1925年,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爆发,林彪积极投身其中,后被推选为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同年,他于共进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毅然说服父母放弃让自己当教师的想法,继而投笔从戎,经组织推荐,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改名林彪。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林彪不仅由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更是再次遇到了被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的恽代英。

“五卅运动”期间,恽代英亦是参与领导的主要人员之一,他乡遇故知,两人见面后更是相谈甚欢。这位日后英勇就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林彪、乃至林家三兄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自黄埔军校毕业后,林彪北上武汉,随叶挺、聂荣臻、周士第、朱德、陈毅诸位指战员转战各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一众经验丰富指挥官的耳濡目染以及自身理论知识足备的情况下,林彪技战术指挥都有了很快的进步。

同时,在基层担任各级指挥官的他,对中国当下的国情也了解的更加深刻,更加坚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

1928年1月12日,湘南起义爆发,以朱德为师长、陈毅为党代表,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林彪作为一营二连连长随部战斗。正面击溃国民党许克祥部后,湘南各地纷纷起义,与朱德部相呼应。

3月下旬,国民党当局派出七个师的兵力准备对朱德部进行“围剿”,朱德当机立断,率主力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4月,朱德与毛主席成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湘南起义这一次战斗使林彪获益匪浅,他亲眼见识到了朱德的指挥是如何从全局着手,于细微处破局,这极大启发了林彪对于战争的想象力。

不仅如此,朱德也注意到了这个喜欢反常规思维,常常以少胜多的年轻连长,这让朱德时常在毛主席面前提起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林彪的军职的爬升速度令人瞠目。

次年1月,林彪随毛主席、朱德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军一纵司令员。

之后,在5月18日瑞金的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要在瑞金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想法,而林彪却在会上发表了关于时局与红军未来前途的悲观言论,这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对中国国情把握不足,以及当下红军正面临困境的原因。

1930年元旦,林彪以贺年信为由,再次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对于中国革命前景的疑惑,毛主席读完信后,只是微微一笑,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复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彪再次被其中的内容所震撼,决心坚定不移的投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中。

半年后,林彪出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成为红一方面军能征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这一年,他仅仅只有23岁,少年此时意气风发,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年噩耗传来,恽代英于南京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时年36岁,于狱中留下绝命诗一首:“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林彪闻讯分外感伤,两个月前,堂兄林育南亦是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他问道:“先生可有遗言。”当他看到《狱中诗》二十八字,更是感慨不已,好一个“故人生死各千秋”。

功勋卓著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林彪与聂荣臻率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天险。

遵义会议后,其指挥红一方面军参与了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红军著名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将原红军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林彪任115师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

之后,林彪与老搭档聂荣臻一起,指挥了平型关大捷,打出了八路军第一个大胜仗,这也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上第一次主动出击的大胜仗。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声名鹊起,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亦或者冥冥之中该有此一劫,1938年3月2日,林彪因穿着缴获来的日军大衣,骑着洋马,被阎锡山部驻军哨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枪误伤,从此留下了终身未愈的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

这次受伤很是致命,林彪在被送往延安治疗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林彪没有再担任过军事主官,而是去往莫斯科进行军事学习、在延安进行整风或主持会议等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彻底打垮中国共产党,不顾公理撕毁《双十协定》,林彪受中央指派,率十万部队、两万干部共约十三万人(黄克诚部亦在其中),赴东北担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并建立东北根据地。

进入东北后,林彪先后组织指挥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为辽沈战役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先决条件。

辽沈战役打响后,在部队攻克锦州时,林彪与罗荣桓、刘亚楼一致向中央提出放弃锦西,围歼敌军的战略方针,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后在我军将士浴血拼杀下,仅用两日就全歼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解放东北全境。

自此,东北野战军由刚入关的13万人扩张到了一百万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力量。

同年11月,林彪与罗荣恒奉命入关,后与聂荣臻部合流,于次年一月完成对平津的包围,由于平津军事主官傅作义受到我党地下组织成员耐心劝说与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北平和平解放。此次战斗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即平津战役。

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

6月,林彪率部队渡过长江,指挥了多场摧枯拉朽的战役,并解放了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江西五省。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曾多次总结部队的战斗经验,并提出了“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等当时历史背景下实用性很强的战术原则,这些内容被印发到解放军各部队进行学习。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林彪旧疾复发,毛主席批准其去苏联养病。

1955年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上,林彪被授元帅衔,以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如果他的人生到这里结束,可以预想到,他的功绩会被大书特书,他的溘然长逝会被众多领导人惋惜,他会以最年轻的“十大元帅”的头衔成为传奇。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若他能想起重读恽代英先生的《狱中诗》,他就会发现,那首诗的重点从来不在第一句,而在第二句。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是啊,从红军时期一路走来的共产党人,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又何况是小小的私欲呢!

正确评价

这一天是1985年2月21日,周之同,姚夫,李维民接到丛树品发来的消息,三人相约同上玉泉山拜访黄克诚大将。

但与此同时,他们内心又有些忐忑,黄克诚大将向来直言不讳。当年东北野战军血战四平,黄克诚大将认为敌军在失利后会集结重兵反扑我军,劝谏林彪撤退,保留有生力量,林彪却坚持死守四平。

虽然最终解放军取得了胜利,但国民党凶狠的反扑也使得我军被打出了极大的伤亡,黄克诚十分愤怒,跑到林彪办公室当场拍了他的桌子。

十三年后的庐山会议,毛主席告诉他,保卫四平的决定是他下的,黄克诚也是丝毫不留情面:“你决定那也是错的!”

再近一点,在“四人小组”风波过后,林彪从那十年的空前神话到现在被彻底抹黑,被塑造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大军阀。

更有甚者,在一次关于解放军的展览中,四大野战军领导人前三位都有名字有照片,到了林彪这里,空无一物,只剩相框。

黄克诚大将当场就说,也丝毫不避讳:“你们把这一栏空着,那四野的仗都是谁打的?”

三人来到黄克诚大将家中,有点出乎意料,黄克诚大将很客气。在跟他们寒暄了几句之后,就直入主题:

“有关林彪的内容我觉得很不妥当,虽然他犯了党纪国法,被审判那是罪有应得。但他是开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战功赫赫,这是人尽皆知,现在把他写成这样一无是处,这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

“当年在东北,因通辽一事我曾在会上直言,只有林彪选择支持我的想法。事实证明,通辽是当时东北破局的关键之一,这样的人,怎么会鼠目寸光,没有真才实学呢?”

“你们写史应学司马迁,要严谨、实事求是,不要因为错误而把这个人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

“二十年前,我说他不是神,不要把他过度神化。二十年后,我也会说他不是鬼,他只是一个应该将功过是非分开来看的,普普通通的人罢了。”

黄克诚大将一席话,让三人醍醐灌顶,如梦方醒。

他们再三谢过黄克诚大将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相关修改建议,尤其是关于林彪内容的指点。

回去后,三人也广泛收集了其他元帅、大将们的建议,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书籍编撰工作中,很快就交出了军事卷的初稿。

其实,在林彪攻击中央领导干部时,黄克诚大将也在其中,同样遭到了严酷的折磨。

但他被平反后,依然能坚持实事求是,以正确的角度看待林彪的革命生涯,以公正的态度看待林彪的战斗功勋。

他既反对林彪破坏党内团结,也支持正面评价林彪的功绩,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更无愧于曾经的战友。

为人坦荡,胸襟超然,中国共产党正是由许多像黄克诚大将这样千千万万的基层战士、领导干部组成,才能有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