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的水牛觅食的鸭子皆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生动画面

守望自然 2024-11-06 12:00:34

  在刚刚于哥伦比亚卡利闭幕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包括农家品种在内的生物遗传资源备受关注。

  农家品种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粮食和农业用途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包括用于食品、饲料、纤维、燃料和药品用途的各种各样的遗传资源(例如动植物品种)和物种,还包括支持农业生产的非收获物种(如野生种、土壤微生物、捕食者、传粉媒介)的多样性、支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更广泛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农家品种就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家品种也称为传统品种、地方品种,是指经过长期驯化的、在当地环境中选育或演化形成的、适应了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与其他种群相区别的植物或动物的传统遗传资源类型,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品种或者正规审定品种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并与当地文化相互作用。农家品种被认为是遗传资源宝库,为当地农户也为育种事业源源不断提供培育新品种所需的遗传材料,为人们提供食物安全和营养保障,也提供其他产品和服务。

  农业文化遗产地有着丰富的农家品种。历经千百年发展却依然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不仅保护和保存着大量的农家品种,也承载着当地农牧民种植、养殖和管理农家品种的传统知识与传统文化,闪烁着劳动人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在“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稻田中耕作的水牛、觅食的鸭子,都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生动画面。在这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中,拥有大量的水稻农家品种。据1980年在元阳县30个村寨的调查表明,以“月亮谷”“红脚老粳”等为代表的农家品种就达到近200个。

  在位于黔东南的“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以侗族为代表的当地居民一直沿袭种植糯稻的传统。据当地政府于1958年、1974年和1979年在黔东南地区进行的3次大规模普查,当地有399个糯稻品种。

  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中,当地居民仍然栽培了大量地方品种,活态保存着那里的旱地作物,以谷子、豆类等农家品种最为引人注目。位于遗产核心区的井店镇王金庄区片还建立起了社区种子库,收集保存了77种作物的171个农家品种,仅豆角类就保存了16个农家品种。

  动物的农家品种也在农业文化遗产中大放异彩。在青海三江源曲麻莱高寒游牧系统、云南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宁夏盐池滩羊养殖系统、辽宁西丰梅花鹿养殖系统这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无不展示出动物农家品种的独特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家品种及其传统知识亟待保护。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家品种及其传统知识正面临巨大危机,亟待进行保护,并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例如,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地区,水稻农家品种从1980年的195个锐减到2008年的48个,近十年还在不断减少。又如,在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所在的黔东南地区,传统糯稻品种由1981年的363个减少到2015年的102个。随着农家品种的减少,依附于它们的传统知识、生物文化和生态智慧也随之消失。一旦失去这些知识和文化,当老一辈人的离去之后,便无从发掘、难以复制,将成为永久的遗憾。

  对农家品种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保存,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将种子保存在种子库,是比较简单、经济的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形式,缺点是种子库中的种子处于“停滞”状态,未来难以面对改变了的环境。而就地保护,有时也称为农地保护、在地保护、原位保护,对于农家品种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农家品种在原生境中,被当地农民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栽培、饲养、管理,并通过当地的种子系统、配种方式维持其基因交流,确保其适应当地的环境,以充分保护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赋予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事实证明,在可持续利用中进行保护,是对农家品种最好的保护。通过发掘农家品种的优良性状或独特作用,也可以使农业文化遗产维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地产生重要的经济、生态或文化价值。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农业文化遗产面临重重危机的今天,在农业文化遗产中实施就地保护,抢救当地重要的农家品种,必将为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原标题“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家品种亟待保护”,作者龙春林,载农民日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