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招叫“单位内过桥”,意思就是说,在体制内工作了几十年,等到退休前,最好能让自己平稳过渡,不要有太多波折,这样退休后才能真正轻松惬意。
我有位老同事,叫凯旋,凯主任,他在我们单位工作了三十多年,可算是老资历了。他平时为人就比较低调,工作也认认真真,从不拈轻怕重。
据说,他还曾经是我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不过,我印象里,他好像从来不怎么谈及过这些,也不喜欢张扬自己的功绩。
就在凯主任即将退休的前三年,单位里忽然来了一个新领导。
这个领导平时做事比较强势,手底下的人也没少整。凯主任所在的部门,本来老老实实地都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工作方式。
可是新领导上任后,各种新规矩、新要求就跟雨点似的砸下来。凯主任他们这些将要退休的老人,自然是最吃不消这种频繁改革的。
有一次,新领导开会提出一项新的工作方案。这个方案看似进步,实则增加了大量时间和流程,对凯主任他们来说无异于灾难。
凯主任作为部门负责人,心理自然是十分焦虑的。
他明知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但又不敢直接称否。纠结了半天,他还是决定找新领导谈这事。
于是凯主任约了新领导私下里单独聊天,他先是客客气气地称赞新领导这个方案很有远见,表达了自己学习的心情。
然后,他慢慢地分析这个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凯主任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又未直接否定新领导的方案。
结果,新领导还真就接受了凯主任的看法,决定先试点,再考虑下一步推广。
凯主任这下总算松了口气,他和新领导的关系也因为这次谈话而变得不错。
眼看就要退休了,凯主任再也不愿意为这些事出头得罪人了。
凯主任的处理,让我感慨颇深。因为,我也曾经听他提起过,他之所以在退休前三年里格外低调小心,就是希望能够做到“平稳过桥”。
话别人凯主任是这么说的:
(在体制内混了大半辈子,我对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
可惜,有些新来的领导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就急着搞改革创新,反而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许多无谓的麻烦。
不过我也明白,他们都是按照上级要求在做事。所以我选择不去和新领导直接对抗,那会比较消耗精力。
我现在最主要的是尽量多和新领导谈话,让他慢慢了解我们基层的情况。
反正也就三年了,只要这三年别出什么太大的纰漏,我就可以悠闲地退休了。)
凯主任所说的“三年”,就是指他退休前的最后三年。这三年对即将退休的老员工来说至关重要。
许多人在这关键的三年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结果导致在单位的收场不尽人意,退休后还要面临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我通过观察,总结出这三年最好能做到的“4个不要”:
第一,不要抱怨领导。
有些人觉得自己就要退休了,干脆就向单位领导毫不掩饰自己的各种不满。殊不知,这种抱怨的言论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新领导刚来时对基层情况还不熟悉,你抱怨过多,很可能会被人诬陷成“阻碍工作推进”。
即便不被追究责任,这些负面话语也会让你丢脸。不如回避掉那些容易引发争论的问题,少说多做,眼看着退休,也算积德了。
第二,不要找人帮忙。
有的人觉得自己要退休了,可以趁这最后时机多找关系给自己谋点福利。
比如让领导帮忙加大退休金,给孩子安排好工作单位等等。其实这种小人情最不可取,容易被视为不检点。
作为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员工,只要老老实实完成自己的工作,多帮助后来人,再多一点为单位分忧解难,不也是一种美好的收场吗。
第三,不要抢活干。
即便马上就要退休了,也不要因为自己资历老就抢着要那些重要任务或者项目。
这会给人一种还未退休就要铺路的感觉。
其实,能让年轻人多锻炼锻炼,将更多经验传授给后来人,才是真正的大度和胸怀。
第四,不要早退。
有的人提前一年就开始请长假,或者开始弹性工作制。
这给同事增加了工作负担,也容易招致非议。
其实只剩一年多点时间,索性就老老实实工作到退休那天为止,多积点德行。
当然,要做到这“4个不要”也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在退休前的最后几年里,注意这几点,就可以让自己在单位里平稳地“过桥”。
到退休的时候,心里也会踏实许多,不至于老了之后还要因为过去的事后悔不已。
我见过一个例子,就有个同事马上要退休了,可他偏偏在这时与领导产生了矛盾。那同事平时在单位里还是有些威望的,这时候抱怨领导的事,结果被有心人加油添醋传到了领导耳朵里。
领导一听,勃然大怒,直接取消了他退休前的表彰,让他退休时很没有面子。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再次感叹,在退休前三年,还是要多加小心才好。
凯主任的处理,通过这几年的低调小心,他终于可以在单位里荣耀退休了。
听说单位还为他举办了隆重的退休仪式,全单位的人来给他送行,场面非常温馨。
退休后,凯主任还经常回单位帮忙,单位的年轻人见了他也都毕恭毕敬地叫一声“凯主任”。
退休后还能时不时回来看看,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