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小时候我们只顾着看威风凛凛、降妖除魔的齐天大圣,而忽略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在西游记的原著中,曾提到唐王李世民的身份。
在人间,他是高高在上,手握生杀大权的帝王,但除了这个,他还有一个更高级的身份。
原著中,唐王被鬼魂搅得不得安生,一命呜呼,到地府时,阎王爷都降级接待,还亲自在生死簿上为李世民改寿命,将他送回阳间。
这让人不禁好奇,李世民究竟是什么身份,难道仅凭人间帝王这个身份,就能受到如此优待吗?
身份初现端倪在西游记第十回中,讲述了泾河龙王和袁守诚的故事,故事中,唐王李世民和大臣魏征占据了很重要的戏份。
史书上的李世民,气质高贵、相貌英俊,而且文武双全,骑马射箭样样不在话下。有野心,有抱负,但也有真材实料,把唐朝发展成了万国来朝,百姓安居乐业的泱泱大国。
在西游记中,他又是个谦卑,温文尔雅,一心推行佛法的皇帝。
在西游记中,唐王李世民的戏份不多,大多都是一笔带过。
在原著中,作者曾交代了唐王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西游记中,连妖怪都有强大的背景,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在人、神、鬼三界,每一界都有自己的掌管者,他们各司其职,维持着世界的运转。但唐王李世民,显然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他虽然是人家帝王,但说到底也只能掌管人间的事情,身死之后,还是要到地府参与轮回转世的,即便贵为天子,他也跳不出这天地秩序。
但在原著中,李世民曾魂游地府,还受到了十大阎王的跪拜礼,还阳后,还差人给十大阎王送去地府没有的南瓜。
要知道,作为主角,当初孙悟空大闹地府,也只是见到了秦广王而已。
在凡间,李世民贵为一朝天子,在天上,他也有其他的身份。
可以说,他也是个隔三差五就喜欢下凡历劫的神仙,而且他在天上,就连玉帝也让礼让三分。
泾河龙王引真相西游记原著中,关于唐王李世民的故事,还得从一场闹剧开始讲起。
话说长安城中,有一个神算子,是唐朝著名玄学家袁天罡的叔父,名叫袁守诚,此人仙风道骨,通晓天道,算无遗策。
他曾经为一个渔夫算了一卦,告诉他在哪里撒网捕鱼最好。自从有了袁守诚这位高人的指点,渔夫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每次还会贴心的为袁守诚,送上一条金尾鲤鱼。
渔夫垂钓的地方,正好是泾河龙王的管辖地,他手下的虾兵蟹将,看到每天有太多的同类被抓,便将此事告诉了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一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只有这个渔夫每次都满载而归,他担心再这样下去,泾河水类,迟早会被打捞干净。
为了搞清来龙去脉,泾河龙王化身成普通樵夫,去和渔夫聊天,渔夫一高兴,便把袁守诚为他算卦的事情说了出去。
泾河龙王一听,气急攻心,当时便决定找袁守诚要个说法。
他来到袁守诚的摊前,让袁守诚卜算明日的天气,袁守诚道:明日辰时布雨,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泾河龙王听完哈哈大笑,只觉得十分荒唐,因为他才是那个行云布雨的神仙,除非有玉帝的命令,否则下多少雨,还不是看他的心情。
泾河龙王觉得袁守诚是个江湖骗子,便说如果算的不准,便要砸了他的摊子,说完便拂袖而去。
然而,就在泾河龙王和自家兄弟嘲笑袁守诚时,玉帝的信使赶到,命令泾河龙王明日在长安城布雨。
圣旨上的清清楚楚的写着降雨量和降雨时辰,和袁守诚说的丝毫不差。泾河龙王腿一软,差点晕倒,不由得感叹:世上竟有如此灵人!
虽然嘴上感叹,但泾河龙王心里却十分不服,看他如此担忧,他的几个兄弟却七嘴八舌的帮他出主意,说偷偷地改一点雨数,没人会知道的。
在自家兄弟的忽悠下,泾河龙王觉得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地改一回圣旨。到了布雨的时候,泾河龙王故意将时辰和下雨的点数差了一点。
殊不知,袁守诚看着这场雨,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待雨下完,泾河龙王化成凡人,怒气冲冲的砸了袁守城的摊子,袁守诚看他气急败坏,也不恼,一语便道破了他的真实身份。
袁守诚直言,泾河龙王犯了天条,是要被斩首的,吓得泾河龙王没了傲气,急忙跪地求饶,让袁守诚救他一命。
袁守诚告诉泾河龙王,玉帝一定会让人曹官监斩,人曹官现在的真身在人间,正是唐王李世民手下的丞相魏征,如果去求唐王,或许还能留下一条性命。
泾河龙王听完之后,匆忙叩谢袁守诚大恩后,便给唐王托梦去了。
这个看似是神仙的劫难,却正好把唐王给牵扯了进来。
他的身份也由此揭开,身为真龙天子,身份必定不凡。
到了晚上,泾河龙王托梦给唐王,让唐王救他一命,唐王李世民见龙王可怜,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魏征为了执行玉皇大帝的法旨,一早便斋戒沐浴,准备午时三刻梦斩龙王,就在这时,唐王便差人把他叫进宫来下棋。
魏征没办法,只能进宫陪驾,唐王心想,只要把魏征拖过午时三刻,泾河龙王就能逃过一劫了。但没想到,午时三刻刚过,魏征就呼呼大睡。
唐王看看时辰,觉得应该没什么大事了,便没有叫醒魏征。
可出乎意料的是,过了午时三刻,魏征还是在梦中,把泾河龙王给斩了。
魏征醒了之后,向唐王谢罪,这时候唐王才知道,泾河龙王求自己办的事没办成,唐王心里愧疚,害怕泾河龙王的冤魂来找他的麻烦。
果不其然,到了半夜,泾河龙王的鬼魂便向唐王索命来了。唐王在梦里挣扎,受了极大的惊吓,幸好观音出现赶走了泾河龙王的鬼魂。
梦醒之后,唐王大汗淋漓,只觉得自己的三魂七魄都被吓跑了,侍卫招来太医为唐王诊病,却发现唐王命不久矣。
唐王心里害怕,叫来魏征替自己出主意,魏征安慰唐王,说不用害怕,即便是泾河龙王来找麻烦,他也有办法。
魂游地府受优待魏征有个好友,名叫崔珏。
他是李渊在位时有名的臣子,死后在阴间做官,是酆都天子殿里的四大判官之一,也是最有名的一个。
魏征亲手写了封信,交给唐王,他叮嘱唐王,即便魂魄离体,到了阴曹地府也不用害怕,崔判官看了书信之后自会相救。
唐王拿着魏征给的书信,安心的睡死过去,魂魄紧接着就飘到了阴曹地府。就在唐太宗手足无措时,崔珏出现了。
崔珏见到唐王,下跪相迎,十分恭敬。此时十大阎王也都在阎王殿里等着了,还早早的差人来接唐王。
原著中曾有描述:只见那壁厢环佩叮当,仙香奇异,外有两对提烛,后面却是十大阎王降阶而至......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能让十大阎王都亲自迎接的人,身份一定不简单,十大阎王只说,是因为李世民是人间阳王,而他们是地府鬼王,礼数自然要做足。
但这个理由显然不够充分,十大阎王各司其职,即便是有贵人来访,也不见得能到齐,但如今却为了迎接李世民,全员出动,还降阶相迎。
阎王让崔判官取出唐王的生死簿,崔判官一看唐王阳寿已尽,就赶忙在簿上添了两笔,为唐王加了20年的阳寿。
十大阎王见唐王阳寿未尽,便让崔判官将唐王送回阳间。
崔判官带着唐王一路经过阴山、金桥、枉死城、六道轮回之所,最后由阴司返回人间。
紫薇星现圣人出作为人间最尊重的人,是不可能毫无背景的,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李世民的前世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真身其实是道教的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西游记中有很多删减的剧情,但无论在剧中还是原著,都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观音在凡间显出自己的法相时,唐王只是对天拜了拜,并没有向观音行礼。
当时观音菩萨找到玄奘,给他送九环锡杖和锦斓袈裟,在场的官员无不感到震惊,纷纷跪地参拜,口中念念有词,只有唐王很是激动,觉得这是唐朝的福气到了。
从这里不难看出,他的身份极高。
在道教的系统中,紫微大帝占据极高的地位,我们常说的紫微星就是他。在凡间,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最崇高的地位。
道教的神话故事中,三清的地位最高,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而紫薇大帝则是负责辅佐三清掌管天地的神仙之一,地位仅次于三清。
神话中,曾讲述过紫薇大帝的由来,《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中曾讲,紫薇大帝和玉皇大帝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斗父周御国王,母亲是斗姆元君。
但更多版本则倾向于封神的另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紫薇大帝是凡间的伯邑考所化。
道教神话中,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在死后,就被封为了紫薇大帝,从此脱离凡胎,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神话中的伯邑考,都是个温柔的翩翩君子,更像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在她死后,却被三清封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在神话故事中,伯邑考看似没有什么功劳,反而因为太过正人君子而被诛杀,死的还极其惨烈,看起来和紫薇大帝这个至高的职位极不匹配。
紫薇大帝是最完美的人设,必须是人间圣贤,才能担得起这个名号。
伯邑考没死之前,姬昌是要传位给他的,如果不死,他的地位将十分高贵。
伯邑考的道德境界非常高,作为凡人能够抵挡住妲己的妖术,是人间难得的圣人。紫薇大帝这个职位当之无愧。
天庭初立时,紫薇大帝便负责辅佐昊天大帝,也就是玉皇大帝掌管天庭,他主要负责掌管天经地纬,日月星辰,以及山川诸神,就连真武大帝,都是他的下属。
紫薇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位其实是一样高的,都是仅次于三清之下,甚至紫薇大帝的权职比玉皇大帝还要多。
所以紫薇大帝的一切事宜,就连玉皇大帝都不会过问。
在神话故事中,紫薇大帝曾多次去往凡间历劫,他曾投胎成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
紫微星永远代表着帝王,这也是古代占星学中紫微星出,代表皇帝出生,紫微星陨落则代表皇帝驾崩。
紫薇大帝除了帮助玉皇大帝掌管天上神仙,他还负责凡间山川诸神的管辖,在酆都初立时,紫薇大帝曾降下分身,在酆都幽冥掌管鬼界事宜,人称酆都北阴大帝。
酆都北阴大帝是地狱中的最高神灵,是五方鬼帝和十大阎王的顶头上司,世人只知道阎王爷,却不知道,阎王爷上面还有高官。
严格意义上来讲,酆都北阴大帝和紫微北极大帝是同一个人,紫微大帝历劫期间,不小心来到阎罗殿,十大阎王肯定得出来相迎,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当然,西游记的背景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它包含了人、神、佛、鬼、妖等不同世界的人物。
但即便在这样庞大的世界里,紫薇大帝的地位也算是顶端的存在了。
李世民在凡间作为人间帝王,也只是紫薇大帝其中的一段不同凡响的经历罢了,作为紫薇大帝的缩影,也难怪阎王都要跪拜迎接,这样的身份,玉皇大帝也要礼让三分的。
在整个西游记中,我们会发现,似乎每个人都不容小觑,都有着强大的背景。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治愈了自己,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